分享

经典宋词:《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瘦金体123 2018-05-16


经典宋词:《摊破浣溪沙》 来自温暖读书会 17:03


今天分享南唐中主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李璟的这首词上片的前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写秋风中的秋景,写秋景的方法非常多,这首词的作者抓住了一个典型景观——荷花作为书写的对象。


“菡萏”是荷花的别名,“香销”是写秋风下的荷花已经是香消玉殒,点出荷花的味道就是香味儿没了。


“翠叶残”指荷叶凋零,“翠”是绿,荷叶最美的是绿色,如今绿色残破了,点出荷花的色白了。


全句写花败叶残,一片肃杀。“西风”是秋风,“绿波”指荷池中的盈盈水波,秋风从水面吹过来,带给人们无限的愁情。


上片开篇两句最重要的一个字不是“花”不是“叶”是“愁”,荷败叶枯,一派肃杀景象最让人心中添堵的是“愁”。


如果这个“愁”是单纯的悲秋伤春,这个“愁”并不可怕,如果在悲秋伤春之外另有愁情,那么就值得我们研究了。


这里我们暂时放下,留待下文我们再来讨论。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这两句写得非常耐人寻味。“韶光”有双重意思,明是指荷花盛开的的时候的大好时光,暗是指自己个人的美好时光。


荷败叶残的荷花如同自己的人生,都已经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如今无论是荷花还是自己都已经身心憔悴了,因此不忍心再目睹满眼的败荷枯叶了。


“不堪看”是不忍心再看了,因为“看”这个字在这里面需要平声,所以我们读成“kān”。


眼中的荷花香消玉殒,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这样来看的话,这好像是一个思妇的口吻。


下片换头的两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明确写出这首词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的,这两句根据《摊破浣溪沙》的词牌的要求,它需要对仗。


李璟的这两句呀,非常有名,就是因为它的对仗工稳,亦虚亦实,亦声亦情,很有创意,所以它成为李璟词中最有名的句子。


这两句是说,梦醒之时,细雨霏霏,“梦回”就是梦醒了,梦醒的时候细雨霏霏,仿佛又回到了遥远的边关鸡鹿塞。


鸡鹿塞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杭爱后旗(查半天没弄准),鸡塞就是鸡鹿塞的一个简称。


因为词中它的字数是有规定的,不能够把鸡鹿塞三个字都写进去,所以用鸡塞代指鸡鹿塞。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出鸡鹿塞,大破北匈奴,窦宪因此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这是汉匈战争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这首词中的鸡鹿塞是泛指边关的。


这两句说,梦醒起来在小楼吹笙,表达自己对边塞亲人的思念。


“吹彻”是吹到最后一支曲子,“彻”就是完,大曲中的最后一遍叫做“彻”,“玉笙”是笙的美称,“寒”是冷,这个“寒”字和全句有什么关系呢?


有两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笙有金属的簧片就是铜的簧片,只有簧片热的时候吹出来的音准是正确的,吹的时间长了,簧片上沾满了雾气和水分,冷下来了,就不能吹了。


因为你再吹,吹出来的音就不合律了。


这个吹笙吹到簧片寒了不能再吹了才停下来,这是表达思妇的怨恨啊有多么深,有多么长;


另一种讲法呢,说彻是大曲中的最后一遍,意思是说,吹完了大曲的最后一遍曲词,感到寒意阵阵。



李璟的这两句得到了后人的很多好评。宋人的《渔隐丛话》记载,说王安石曾经问黄庭坚:你看过李后主的小词吗?黄庭坚说看过。


王安石又问:哪句写的最好呢?黄庭坚说“一江春水向东流”。当然,黄庭坚的回答或者是记录少了两个字“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王安石说:这一句呀,不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王安石在这里犯了一个记忆上的小错误,他把南唐中主李璟的名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当成了后主李煜的名句了。


但是王安石充分肯定了南唐中主李璟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两句写得非常巧妙。


作为全词的结尾,词人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杆”收结。

“多少泪珠何限恨”,意思是说女主人流下了多少泪珠才可以表达她内心的数不清说不尽的遗憾呢?只有独自凭栏,眺望远方,默默流泪。

这首词到这里就结束啦,下面我们又要回到开篇时的一个问题,因为这里并没有讲完,就是李璟的这首思妇怀人之作到底有没有寄托?


换句话说,他是单纯写思妇怀人呢,还是另有自己的寄托呢?这就需要我们看看历史上的南唐中主李璟了。


南唐中主李璟是从他父亲的手上接过帝位的,即位以后,他不顾他父亲李昪临死之前交代给他的三句话:守成业,交邻国,保社稷。


在新贵大臣开疆拓土的喧哗声中,把李昪的嘱托抛到了九霄云外,自以为自己真的就是大唐的后裔。


甚至一度产生了平定中原,恢复大唐旧都的想法,悍然对邻国用兵,先是和东南的闽,继而对西部的马楚政权交兵。


结果是不但没能开疆拓土,反而极大的消耗了南唐的国力,南唐由盛转衰是由此开始的。


李璟扩疆失利以后,由进转守,甚至发出了终生不再用兵的慨叹。


但是你自己不用兵,并不能阻止邻国的用兵啊,此时中原的后周迅速的崛起了,周世宗统一天下的步伐已经大踏步的迈开了。


后周显德二年十一月,周世宗柴荣兵发大梁,剑指南唐的门户军事重镇寿州,就是今天安徽的寿县,拉开了南征的帷幕。


当时的李璟沉浸在春花秋月之中,还在享受着生活。经过后周三年三次征伐,南唐的军队屡战屡败,这位善于享受生活的皇帝再也潇洒不起来了。


他派使者奉表渡江,愿意去掉帝号,尊奉周朝的正朔,也就是按照周朝的年号来纪年,割让了江北的十四个州,画江为界并且奉送了大量的财物乞降。


自此,长达近三年的南唐和后周的淮南争夺战落下帷幕,后周的国境线向南推进到长江秦岭一线,大周帝国的版图上,从此多了十四个州六十个县。


而南唐江北的十四个州被后周占领之后,打破了几十年来南北势均力敌的局面,后周获得了大片的土地、人口和这片土地上的丰富的物产。


和南方各国相比,后周处于绝对的优势,与此相反,南方十国中最强大的大国南唐,失去了十四个州就失去了一半的领土,一下子变成了小国。


以继承大唐帝国自居,自名正统的南唐,从此以后被迫撤下了大唐的招牌,沦落成为一个战战兢兢、提心吊胆,看着后周的脸色行事、苟延残喘的附属国。



淮南战败以后中原的疆域推进到长江一线,南唐都城金陵暴露在江北,和江北只有一水之隔,直接暴露在中原的军事力量之下。


而且南唐君臣都很明白中原绝对不会划江为界,一旦时机成熟,一定会举兵渡江南下。


因此这个时候,南唐中主李璟产生了迁都的想法,素来缺乏主见的李璟,在迁都问题上表现得异乎寻常的坚决。


在一片反对声中最终迁都洪州,洪州就是今天江西的南昌。


但是南唐的这次迁都非常仓促,没有来得及对洪州进行大规模的修缮,洪州狭窄局促,宫殿府库,军营官署,都不到金陵的十分之一二,君臣都无处立足。


善于享受生活的南唐官员,日夜思念的是金陵的繁华,日夜思念的是东归,没有一个人与李璟愿意共患难,李璟也心生悔意了。


当初唯一赞同迁都的枢密使唐镐既惭愧又害怕,结果病死了。


中主李璟即位的时候,南唐地跨江淮三十多个州,物力丰富。


等到后周崛起淮南失地,被削去帝号改称国主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扬州,炫耀武力,李璟在恐惧之中退缩到洪州一隅,满朝怨声,李璟灰心丧气。


建荣二年的六月也就是公元961年的六月,也就是北宋建国的第二年,李璟在战败的屈辱和迁都的抑郁中离开了人世。


如果结合这一段历史来看,南唐中主李璟的这首词不可能没有现实的阴影,他身为南唐国主,不可能只是抒发一些思妇之情。


应当说李璟在这首词中表达的悲愁应当有国将破家将亡的悲愁之情,这样我们就回答了开篇的那个问题。


最后让我们重温一下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