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背诵打卡(6)

 愚公移山之志 2018-05-16

GIF

才第六天,能坚持下来的人还有几个啊?

今天先不背新的内容了

先把之前学过的复习一遍吧!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太阳病辩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提要:提出太阳病的基本脉证作为提纲。

二,太阳病分类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提要:指出太阳中风证的主要脉证。提出太阳病的一种类型。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提要:指出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脉证。提出太阳病的一种类型。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提要:指出温病主要特点及误治所引起的变证。

三,辩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提要:外感病初期辩阴阳的要点。

辨传变与欲解时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提要:根据脉证,辨太阳病传与不传。

5.伤寒二三日,阳明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提要:承上条,辨太阳病未发生传经。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提要:论述太阳病经尽自愈及预防传经之法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提要: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推论太阳邪气欲解的时间。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提要:预测太阳病邪解之后病俞日期。

太阳病本证

中风表虚证

桂枝汤证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提要:论述太阳中风证的病理及证治。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提要:指出太阳中风证的主要表现及治疗。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提要:再论太阳中风证的病因,病理和治疗。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提要:指出太阳中风证邪气较重,当针药并用的治法。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提要:指出太阳病脉象浮弱者,宜桂枝汤。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提要:指出太阳伤寒发汗后,余邪未尽,仍以汗解的治法。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提要:指出太阳病宜汗忌下的治疗原则。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技汤。

提要:指出太阳病汗下后,病仍在表,未成变证,仍当解表的治法。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提要:根据小便清否辩表里证治。其属表者,宜桂枝汤。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提要:指出太阳病误下后,表证仍在,治当解表;表邪内陷,禁用汗法的原则。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提要:论述病常自汗出的病理和治疗。提示桂枝汤的一个适应症。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提要:论述时发热自汗出的病理和证治。提示桂枝汤的一个适应症。

桂枝汤禁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提要:指出桂枝汤不当用太阳伤寒证。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提要:以酒为例子,提示内蕴湿热者禁用桂枝汤。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提要:以桂枝汤不宜用于里热病证,提示禁例。

喜欢就请保存下方二维码,打开微信添加关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