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是欧洲较有争议的一个民族,他们长久地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虽有千年的历史,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家——以色列;虽然他们头脑聪明,富于创造性,在欧洲却常常遭到其他民族的歧视和迫害。虽然如此,古希伯来(希伯来人是犹太人的祖先)仍与古希腊一同构成了“两希文明”,并被视为西方文化的源头。 根据《圣经》的记载,挪亚从洪水消退后走出方舟,在人间重新传宗接代。其中,他的长子闪的后代,便被称为“闪米特族”。 在历史上的闪米特族中,有一支名叫希伯来的部落,在公元前1700年悄然崛起。族长的名字叫以色列,他带领全族人迁居富饶的埃及。而在此之前,他们曾经千方百计地进入“新月沃土”这个传说中遍地牛奶和蜂蜜的天堂。他们在争夺土地的过程中曾是胜利者,但很快被后来的迦南人取代。 以色列首领和他的族民在埃及生活了400多年,厄运很快再度降临。为了满足埃及法老的好大喜功,希伯来人纷纷被抓到王朝内部充当苦力,每天开山挖石,十分辛苦。后来埃及衰败,遭遇四面八方的入侵,希伯来人不得不再度迁徙。新首领摩西带着全族四处流浪,虽然风餐露宿,却终究让族人免于被奴役。摩西后来被尊奉为犹太教的创始人。 摩西去世后,他的接班人约书亚得到了他的宝贵遗产:希伯来人在流浪中养成了耐于吃苦和刚毅顽强的性格,并且组织纪律日趋严密,如果重返当年的“新月沃土”,未必会输给迦南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希伯来人跨过约旦河,在巴勒斯坦等地逐渐定居下来。可是,习惯了随遇而安的希伯来人,虽然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却没能从自由闲散的生活节奏中解脱出来。进入沃土后,他们既没有建立统一的政权,也没有像样的国家机器,所以虽说反客为主,却仍是部落林立,以以色列和犹太为首的两大部落最为知名。虽然不同部落之间的斗争并不激烈,可依旧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 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后,希伯来人历经力士参孙、扫罗王、大卫等有为领袖的统治,其中以大卫的贡献最大。他是流寇出身,却善于带兵,结束了希伯来部落的分裂局面,建立起基本统一的以色列-犹太王国。此后,“来自彼岸”的“希伯来人”被叫作“犹太人”。 此外,他还在公元前1000年肃清了外族入侵的敌人,几年后又从老对手迦南人手中抢来了一个不一般的城市——耶路撒冷。这座象征和平的城市,便是后来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共同膜拜的“圣城”。 大卫是犹太史上的创业者,他的儿子所罗门则是成功的守业人,子承父业,很快将以色列-犹太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他同腓尼基的推罗结成同盟,同腓力士丁人作斗争,并征服约旦河以东、死海以南地区。其子所罗门继续同推罗结盟,还同埃及友好,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尤其是发展红海一带的贸易。他广召工匠在巴勒斯坦各城市大兴建筑,发展手工业。他将以色列犹太国家划分为12个行省,建立赋税和徭役制度,建立常备军,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所罗门死后,希伯来人国家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太两个王国。其中,北方的以色列王国存在了约200年,便从历史上消失了。南方的犹太国家断断续续地存在到罗马人统治时期。它先后被埃及人、亚述人、新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国统治,最后为罗马人征服。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两次攻占耶路撒冷,虏走它的居民,史称“巴比伦之囚”。它多次反抗罗马人统治,均遭镇压,罗马人大肆杀戮,并将许多人卖为奴隶,犹太居民被迫四散,远走他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