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案例连载(一百一十三)|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校企深度融合 打造优质专业 对接...

 好阿宝 2018-05-18

中国职业教育

ID:chinazyjy

关注

校企深度融合 打造优质专业 对接绿色产业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典型案例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林磊

摘要: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国民对环境质量、生态效应的关注使得环境保护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最紧缺的人才之一。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定位。本文以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为例,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创新“3-5-3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四真”教学模式,整体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服务了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校企融合;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范围的生态危机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已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环境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就现阶段而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大量的一线污染控制及过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充实到环保发展行业中。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在一年的优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建设理念,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三岗融入、五环融通、三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工作结构为逻辑,工作任务为载体,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体系,强化了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整体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服务了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

一、主要改革措施

(一)创新了“3-5-3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院“融合、开放、服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院将专业建设融入京津冀环保产业,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创新了环境工程技术专业“3-5-3式”即“三岗融入、五环融通、三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岗融入”就是通过深入天士力制药、新伟祥等企业展开调研,确定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所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即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岗位群,围绕三个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五环融通”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与学校相互融通,企业通过学校的优势设备及人力资源,促进其产能提升和技术进步,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及技术力量推进专业建设;技术标准与教学内容相互融通,按照岗位群能力要求,结合职业标准,确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与职场训练相互融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仿真模拟与角色扮演等教学模式,使课堂职场化,达到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有机融合;企业文化与学生素养相互融通,通过调整课程体系、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等途径引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技能证书与学生评价相互融通,改革传统评价方法,在评价环节中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将学生评价与职业技能考核有机结合,实现双证融通。

“三元融合”就是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构建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工作结构为逻辑,工作任务为载体,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专家共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工作结构为逻辑,工作任务为载体,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体系。采用与山东星科共同开发的水处理仿真软件(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为背景),实现课堂教学做一体化,结合天煌科技全国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实训平台、水环境监测与治理实训平台的技能操作,利用改造后的分析化学实训室,加强课程内实训和岗位技能实训内容,学生可考取相应的技能证书(废水处理工、废气处理工、固废处理工等),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融入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依据职业标准构建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优秀文化理念,注重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仪等职业素养;培养学生严格执行工艺制度,珍惜学习机会、服从管理的学习态度,敢于负责的工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极大地推进了学生素质教育。

新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实践育人。每个专业核心学习领域都配置对应岗位能力分解的技能实训项目、专业知识、案例教学知识,使课程内容与生产的操作过程和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一致,达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实现与岗位能力的对接。

(三)校企共建综合性实训基地,创新“四真”实践教学模式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以实践教学为主,兼顾科研、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充分满足了学生实训、科研及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要求;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工作,对学生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进行管理,加强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前的安全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引进企业文化营造职业氛围,在岗位设置、生产方式、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方面加强建设力度,加强教学、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品牌意识等方面的实训基地软件建设;深入天津钢铁有限公司、天津钢管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大型冶金企业为依托,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依据职业标准,按照工作过程中岗位需要,引进企业实际案例分析和选用实际生产项目,共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和优质课程资源,较大程度的丰富了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使优质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共同监测周边冶金企业环保指标,针对校外实训基地的环保需求,提出改进方案,开发实训项目,创新了“四真”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做、考、评”一体化教学。

“四真”实践教学模式对接“三废”处理工艺与操作技术领域,突出岗位技能训练的实训设计:以岗位职业技术标准和企业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实训内容,营造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真实、真做、真景、真考贯穿整个实训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培养学生岗位责任意识。

1.真实

将岗位工作过程真实体现于实训内容:图4为《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实训流程。聘请企业人员对烟气处理的各环节进行40分钟的安全教育,并进行30分钟安全考试,只有考试合格才能参加实训。

2.真做

重点体现工学结合,以废气处理为载体,将岗位技能融入实训训练,强化工业锅炉废气中粉尘污染物的治理过程,操作由易到难,各部件、管道、传感器安装连接、电源线路设计和连接,调试、运行,污染因子监测等。

3.真景

按照班组长责任制来实行统一化管理,学生分为上午班和下午班两个班组,8:30—12:00,13:10—16:40。每班组专任、企业指导老师各 1名。每组6名学生,工具使用与管理、操作正确与规范、烟气处理的质与量等推行6S管理。

4.真考

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综合评价的四步法,工作考核记录详细,最后由组长负责统一提交本组的产品和工作任务单。

二、主要改革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认可度高

通过一年建设,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不仅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突出,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获得企业的高度认可。就业率达到86%以上,对口率提高到76%,招生人数也逐年提高。在2016年度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圣纳·新道杯’技能大赛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选拔赛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中2人获得二等奖,1人获得三等奖。在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天津市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参赛作品《废弃油环保香皂》获得三等奖。我们立足冶金,超越冶金,服务产业,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学生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天津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天士力制药有限公司等单位对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工作表现给予了很好的评价,学生们工作态度认真,遵守劳动纪律,踏实肯干,服从管理,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工作,师徒关系融洽,有主人翁意识,专业技能扎实,能够解决岗位中的常见故障,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献计献策。

(二)社会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充分利用师资、技术和资源优势,开展一系列的技术服务与培训,全面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效显著。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积极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一年来专业教师与天津市恒运冷轧精密无缝钢管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横向课题1项,为天津冶金集团有限公司轧一制钢企业培训并鉴定企业职工1065人次。结合产业优势和地域优势,学院和天津冶金集团有限公司第二预应力钢丝企业建立产研合作关系,针对其燃煤锅炉烟气处理系统进行改造,预计使其烟尘(主要针对细小颗粒物)及硫氧化物的脱除率分别提升10%、20%。

通过课题研发和社会培训,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和培训水平,对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并提高了专业教师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三、特色与创新

(一)确立了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前提,以校企多元融合为理念,构建了“三岗融入、五环融通、三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了开放式运行机制,使设备、教师、课程等资源开放共享,实现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教育,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发展潜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开发了信息化、国际化的专业教学资源

在专业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重点加强对在教学中难以实现的环保工艺和设备等教学资源的建设,主要开发三维动画和视频资源,便于学生理解和自主学习。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双语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和教师外语水平。在开发资源的同时引入国外发达国家“三废”处理标准,使专业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