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经外科手术技巧专栏丨​翼点开颅

 昌仁神外吴医生 2018-05-19

神经外科手术技巧专栏丨翼点开颅

Marco Lee, Gary IC Steinberg

编译:张云一,天津环湖医院;

审校:付尧,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博士。


简介和背景


可替代的术式

也称作切除蝶骨大翼的额颞开颅。

额下或颞下开颅,双额开颅。

内镜或经蝶入路切除蝶鞍占位


目的

暴露侵犯侧裂、额、颞叶、前和中颅窝、Wills环、海绵窦区域、中脑、眼眶、眶上裂、,明确的鞍区/鞍上病变。


优势

广大神经外科医师对此入路较熟悉以及用途广泛。


适应症

大部分前循环和部分后循环动脉瘤夹闭的手术入路(眼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以及较少见的基底动脉尖动脉瘤)

前颅窝或中颅窝,海绵窦和鞍旁病变的手术入路。(比如:鞍结节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海绵窦脑膜瘤,颅咽管瘤,胶质瘤)


禁忌症

需要过度牵拉脑功能区(尤其在优势半球)才可暴露的病变例如肿瘤、动脉瘤,比如特定的中线或颅底病变,位置较低的后循环动脉瘤;这些病变需要更广阔的入路比如眶颧入路或岩骨入路。

全身和局部情况限制了病人的开颅手术,如全身状况较差,高龄,计划开颅部位的头皮或颅骨感染。

 


手术细节和准备


术前计划和特殊准备

 

解剖

解剖暴露额叶前外侧、颞叶前部以及侧裂池。分离或者未分离侧裂池的情况下,脑组织的回缩可以容易显露出Wills环,视通路,动眼神经,垂体柄和海绵窦。


一般原则

相关术前影像资料,实验室工作

不引起颅内高压的麻醉,抗癫痫,抗生素


体位和准备

病人仰卧位,三钉头架固定头部,双钉端通常在病灶同侧。必须确保双钉避开皮肤切口,两端齿轮保持在同一高度以便需要牵开器时可以安置在最佳位置。

病变的类型决定了头部选择的角度,这决定是否需要抬高同侧肩部以减轻颈部扭曲引起的颈内静脉闭塞。对于大部分常见的动脉瘤,作者倾向只把头部向对侧旋转15度,这不需要在肩下放置任何毛巾卷。对于肿瘤,根据大小和位置,头部可旋转15-60度。

头顶向地面方向倾斜直到颧弓(忽略鼻子,应为它会随旋转的角度而不同)处于术野最高位置,这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抬高上身15度,确保头部高于心脏位置利于静脉回流。


专家建议/点评

一旦Mayfield头架已经固定锁死,避免改变病人体位,这一点很重要。避免进一步屈曲或倾斜患者头部,这会使病人颈部和颈椎承受压力过大的风险。唯一允许可安全改变的体位是Trendelenburg position特伦德伦伯卧位或反向特伦德伦伯卧位(头高脚低位)

 

手术主要步骤

皮瓣(图2.1

图.2.1 翼点开颅大致的可到达的区域(如三角轮廓内所示的标准翼点入路可能暴露的范围)。(插图)头位根据病变性质旋转角度不同。注意头部过伸使颧突处于最高点。CN,颅神经;SCA,小脑上动脉;PCA,大脑后动脉;EAC,外耳道。


切口起自颧弓根部,大约在耳屏水平,在发际线后弧形延续到中线。通常情况下,作者青睐更加美观的切口,切口更靠近耳屏,位于颞浅动脉后方。然后,如果考虑有可能需要颅内外搭桥,保留颞浅动脉的后支或前支,则切口要分别设在耳屏前1cm或耳屏处。切口通常跨过中线1-2cm,从而可以更进一步向下牵拉皮瓣。秃顶的病人,切口大约要扩展至发际线所在位置,通常在前额曲线水平线,因此跟患者面对面是几乎看不到切口的。


在皮肤切口深面切开颞肌。从下方的颞骨处翻开颞肌,通常与头皮一起翻开避免损伤面神经额支。然而,有时,单独抬起颞肌是有必要的,比如当眶颧开颅时。用骨膜剥离子抬起肌肉并用双极电灼止血,从而减少颞肌萎缩。


如果颞肌单独翻开,先沿颞浅筋膜分离皮瓣,由后向前下方分离。颞肌上部沿上颞线暴露,在颞上线下方切开肌肉,保留部分肌筋膜。术后再次缝合颞肌。进一步暴露皮瓣会显露一包含面神经额支的脂肪垫(图2.2)。一旦暴露脂肪垫,即可平行于肌纤维方向切开颞肌筋膜(全层)与颞肌分离,把筋膜、脂肪垫以及神经与头皮一起翻开。其余的肌肉可以翻起来并向更牵向下后方。使用鱼钩牵拉头皮和肌肉。

图.2.2  1.剃除发际线后切口处的头发;2.颞肌切口;3.颞浅动脉分支;4.面神经额支。


骨瓣

关键孔位于眶缘后,颞上线前方。之所以命名为关键孔是因为此孔是进入前颅窝、中颅窝及眶内的关键。精确地定位此孔以及钻孔的方向决定进入哪一部分。大部分病例中,都要避免进入眶内,除非计划眶颧入路(图2.3)。

图.2.3 (A,B)开颅术侧面观。根据病变性质骨窗大小不同。1.骨窗的轮廓展示了关键孔和颞下颅骨孔;2.皮肤切口;3.眶上神经通常在骨窗额侧的内侧。(C)关键孔特写,显示了如果需要可以进入额、颞和眶内。如果不需要可改变钻孔角度避免进入眶内。LOW,眶侧壁;TD,颞部硬膜;FD,额部硬膜。


另一骨孔钻在骨窗最下方,就在颧弓根上方。第三个骨孔位于关键孔后方沿颞上线处。骨窗的大小将决定此孔向后的位置,也就是说由病变决定。对于大部分动脉瘤手术,第三个骨孔可以忽略或者置于关键孔后方1-2CM,因为大部分入路在蝶骨嵴前方操作。对于大脑中动脉动脉瘤,骨窗及第三个骨孔要开的更靠后一些,暴露更多的侧裂。


用合适的工具分离覆盖在颅骨上的硬膜,比如Penfieid#3号剥离子。使用颅骨切开器切开骨瓣,从关键孔开始并向中线延伸,尽可能靠近眶嵴。骨窗缘越低,对额叶的牵拉越轻。此外,中线方向的显露范围取决于病理学和术野暴露的需要。除了前交通动脉瘤,大部分动脉瘤的手术开颅关键孔向上方都不需要超过2CM。对于大部分肿瘤,也许有必要把切缘扩展至中线附近。然后向后和向前切开颅骨,与其他骨孔汇合。


最后切开连接颧弓根部与关键孔的颅骨,因为跨过脑膜中动脉其出血可能汹涌。自颧弓根处切开,从下方开始向前部延伸。蝶骨嵴会阻碍铣刀前进。已经描述了几种从关键孔骨孔到剩余的切缘之间最后的骨桥(蝶骨大翼)的切开方法。作者喜欢移去铣刀保护装置,使用相同的钻头在蝶骨开槽。一旦蝶骨足够薄的时候,使用骨膜起子抬起骨瓣并沿骨槽边缘折断骨瓣。游离的骨瓣小心的与下方的硬膜分离取下。沿骨缘颅骨钻几个小孔以便于缝合悬吊硬膜。如果有必要,可使用咬骨钳进一步咬除颞骨以到达中颅窝底。


硬膜自蝶骨嵴上钝性分离。使用柔性脑压板或合适的吸引器管,向眶上裂方向逐渐磨除蝶骨嵴。此外,病变性质不同,磨除的范围和深度不同。硬膜外继续磨除包括切除前床突。随着磨除范围扩大,移入显微镜并使用更精细的金刚钻头。有时眶顶被破坏暴露出眶骨膜。尽管这没什么严重后果,但记住眶骨膜的位置,建议尽可能小的暴露眶骨膜。


硬膜切开

对于大部分需要翼点开颅的病变,弧形切开硬膜,硬膜瓣基底位于下方。

  对于较大的肿瘤需要更后方的暴露,可以十字形切开硬膜。硬膜瓣缝到周围肌肉或皮瓣上。


关颅

硬膜通常用40尼龙缝线水密缝合。在上述的小骨孔处悬吊硬膜,需要时在骨瓣中央钻孔悬吊硬膜,来避免硬膜外血肿。骨瓣用钛板和螺钉复位固定。通常,如果骨孔处于颞线上方为了美观可使用颅骨孔盖片;或者使用三个小钛板。

如果颞骨下方形成骨缺损,可以使用钛网和或羟磷灰石修补。

颞肌和其筋膜使用30可吸收线缝合。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帽状腱膜层,钉皮。

 

注意事项/危险/风险

耳屏前切口要注意避免过分靠后因可能会损伤外耳道。

通过在颞肌筋膜下或筋膜间解剖避免损伤面神经额支(如上述)。

使用骨膜剥离子撬起骨瓣时必须避免对侧骨刺入脑组织。

磨除蝶骨嵴时尤其在深部以及前床突周围必须要小心,因为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就位于硬膜下方。

术者必须意识到骨窗开的越靠后,越有可能暴露重要结构,如运动区和Labbe静脉,这些结构可能会因不必要的暴露而无意间损伤。


抢救和补救

l 如果损伤脑膜中动脉或其出血,可沿硬膜电凝,动脉起源处的骨缘可用骨蜡堵塞。

如果关键孔处不能使用标准圆形钻头钻孔,可使用圆形切割钻小心操作直到可以看到硬膜。

如果骨窗过大,脑组织过度暴露,可用包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TelfalM, Kendall Healthcare-Covidien, Dublin,Ireland)的可吸收棉或者可吸收明胶海绵( Gelfoam 1M, Pfizer, New York, NY)或者胶原海绵(BicoJlM, johnson & johnson, New Brunswick, NJ).保护脑组织。这样可避免无意中损伤皮质表面。

 


术后病程和预后


术后注意事项

病人可进ICU进行监护。

术后行CT平扫评价是否有血肿、脑水肿、颅内积气或其他潜在并发症。

观察头部敷料可作为引流情况及CSF漏的征象。


并发症

面神经额支损伤

颞浅动脉损伤或电凝

过度牵拉脑组织导致神经功能缺损

由于颞肌萎缩或颞窝骨瓣的缺损导致的外观缺陷

由于疏忽导致鼻旁窦开放引起的脑脊液漏或假性脑膜膨出

其他并发症包括血肿、感染、脑损伤和癫痫。

 

 

References

[1] Yasargil MG. Operative approach-interfascial pll!rional (frontotemporosphenoidal)craniotomy. In: Yasargil MG, ed, Microneurosurgery. Stutt~art: GeorgThieme Verlag; 1984: 215-233

[2] Figueiredo EG, Oliveira AM, Plese JP, Teixeira Mj. Perspective of the frontolateralcraniotomies. Arq Neuropsiquiatr 2010;68:430-432

[3] Aydin IH, Takd E, Kadioglu HH, Kayaoglu CR, Tiiziin Y. Pitfalls in the pterlonalapproach to the parasellar area (review). Minim Invasive Neurosurg1995;38:146-152

[ 4] Figueiredo EG, Deshmukh P, Zabramski JM, Preul MC. Crawford NR. SpetzlerRF. The pterional-transsylvian approach: an analytical study. Neurosurgery2006;59:263-269

[5] Vishll!h N;, Marciano FF, David CA. Baskin lJ, Spetzler RF. The pterional approach,Operat Tech Neurosurg 1998;1:39-49

[6] Yasargil MG, Antic j, I.aciga R, Jain KK, Hodosh RM, Smith RD. Microsurgicalpll!rional approach to aneurysms of the basilar bifurcation. Surg Neurol1976;6:83-91

[7] Yasargil MG, Fox JL The microsurgical approach to intracranial aneurysms.SurgNeurol1975;3:7-14

[8] Y~rgil MG, Reichman MV, Kubik S. Preservation of the frontoll!mporalbranch of the facial nerve using the interfascial temporalis flap for pterionalcraniotomy. Technical artide. J Neurosurg 1987;67:463-466


神外培训班承包制招生已启动,欢迎大家合作体验,详情请加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