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 一、考点解析: 高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可分为景、物、人。解题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用什么方法来表现;(4)形象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思想和社会意义)。(视所提问题而定) 二出题角度 (一)景 1、描写了哪些意象(景象、景物)有什么作用(效果)?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摇落暮天迥,清风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答、 暮天 清风 作用有两点,交待了时令景象,烘托渲染了郁郁的离情乡愁,暗示了作者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 2、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摩挲:用于抚摸。 两首诗各按什么顺序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各自的景物特点如何? [参考答案] 两诗都按空间顺序写景。 (一、二句先写江面上空景色:秋天天空中的阴云半开半合,有阴有晴;傍晚时分,含雨的云彩在低空中徘徊。第三句写江的对面,青山叠嶂、云雾缭绕,最后一句写诗人在迷惘中发现远处千帆竞驶的情景。) 作者巧妙地将秋阴、晚云、青山、千帆等景物,置于广阔的背景下。气势开阔、恢宏,又正值傍晚时分,景物更笼罩上了一层朦胧色彩。 董诗一、二两句写诗人站在江边眺望之景: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万顷碧波的江面。接着将视线转入天空,如镜的天空澄清寥廓,一双白鸥由天际飞来。三、四句收回视线,写岸边小柳。作者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人笔下的秋江、碧天、飞鸥,构成了一幅广阔、明丽的画面。 3、哪些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灞上秋居 【注解】:1、灞上:又作“霸上”,唐长安东。2、郊扉:犹郊居。3、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尽力。
马戴(灞上秋居)第三联写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分析。(4分) 答、运用衬托手法。(1分)卧听滴露,孤单无依,用露珠滴落的响声烘托空园长夜的寂静;独对孤灯偏与绝迹尘世的野僧为邻,更加衬托出处境的孤独。此联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孤独愁苦的心情。(3分) (二)物 1、表现的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元代王冕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是怎样来塑造的,塑造的目的何在?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参考答案:(l)形象:孤雁在潇潇暮雨中独自飞翔悲鸣,在静静的寒塘上面盘旋,欲下却又迟疑,只恐遇险。目的;通过孤雁形象的描绘抒发带人飘泊异乡孤独凄凉的情感。(形象2分,“孤独”“迟疑”各1分,目的2分) 参考答案:(2)首联写“离群”背景,用“行”与“独”作对比,突出了孤雁之孤,也写出了诗人的同情。颔联写失群的原因和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孤雁的神情状态。颈联军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4分,内容正确3分.语言通顺1分)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次韵中玉水仙花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①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醾②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注]①水沉:即沉香木。
1.诗人于首句明确道出“借水开花”是水仙花之“一奇”,请简要说明诗人还在本诗中咏出了水仙的哪几奇?写出了水仙哪些特有的品格?
【参考答案】诗人还在本诗的二、三、四句中分别咏出了水仙“冰肌玉洁”“幽香”“柔美”之奇。写出了水仙清雅高洁阴柔之品格。
2.黄庭坚在此诗中将水仙花与梅花作了比较,其目的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黄庭坚在此诗中将水仙花与梅花作了比较,强调了二者皆有色白香幽的特点,突出了水仙花不同于梅花的柔弱性格,其目的是在于揭示水仙花特有的洁雅阴柔之美。 (三)人 一般分析人物形象如下思路:是个什么形象、形象有何特点、如何塑造的、形象塑造有何作用(意义)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 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4分)
答
答 小 园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3分)
幽竹、寒花(菊花)寓含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塞下曲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 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
答(4分)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1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例4
逢病军人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少年随将讨河潢,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1)两首诗描写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4分) 答(1)同:都是返乡士兵(2分)。异:一病一老(1分),一在途中一已归乡(1分)。 (2)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4分) 答(2)对病军人的同情。(2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