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导 | 谈议论文写作运用例证法如何规避误区

 老刘tdrhg 2018-05-21



  议论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好的议论文就在于它说理透彻,而说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例证”,即用事实说话。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可见“事实”(事例)在论证说理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在运用例证法时,选取事例往往草率、随意,盲目处理,作文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论据论点,两相脱节


  议论文中选用的事例,即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它与论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同学们要想使凝结于论点中的道理具体地呈现出来,就必须对论据进行层层剖析。论据与论点要始终保持统一,如果论据证明不了论点,那么这些论据充其量就是几件“装饰品”而已。有些同学由于对所论述的对象缺乏了解,或对某些事实、事理认识不当,常常有意无意地把论据与论点割裂开来,造成两者的脱节和不一致。如下面的文段:


  宽容是理解的体现,只有理解别人,才能宽容别人。当同学无意中冒犯了你,潇洒一笑是宽容的姿态;当师长误解你时,无须辩个是非黑白。生活中难免会有冲突,我们要想活得轻松,就得学会宽容;想学会宽容,首先要做到理解。


  理解是双向的感情交流,是将心比心的心理换位,是宽容和谦让,是为了排忧解难。难怪有人高呼“理解万岁”。作家海笑少年时有一回在放学的路上,教训了一个曾诬告过他的小少爷,后来小少爷的家人找上门来告状。无奈,父母因得罪不起别人,当着小少爷的面狠狠打了海笑一顿。当时海笑并没有怨恨父母,他理解父母的行为,他明白父母的难处。父母在他的谅解中也得到了一丝安慰。


  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学会宽容”,所以全文应该围绕“宽容”两字论述。然而,这个片段在议论“宽容”的同时,又转向了对“理解”的论述。这样就造成了论点与论据的割裂和脱节——论据不能充分证明论点,文章自然缺乏令人信服的力量。



误区二:堆砌材料,缺乏典型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论据不在多,而在于典型。议论文是通过列举有限的事例来论证论点的,“有限”意味着所举事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所谓“典型”,是指该事例既具有一定的社会特征,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否则很难收到“以一当十”的论证效果。例证缺乏代表性和典型性,它所证明的论点也必然软弱无力。这样的论据,即使堆砌得再多,也不能充分说明问题。议论文中的例子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适度,少而精,简而有理。如下面的文段:


  目前,“贪图享乐,不求上进”思想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就以我们班级为例吧。陈豪的爸爸给了他100元买数学参考书,他却把钱花在了打电子游戏上;童兴的哥哥是位卖水果的老板,生意一忙,童兴就常常旷课去当“二老板”;王小刚总是穿一身名牌,吃饭经常叫外卖;李小龙、孙涛是足球迷,一下课就去踢足球。这种种现象,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吗?


  这段文字,尽管列举了四个例证材料,但却不能充分说明问题。究其原因,还在于论据不够典型:打电子游戏、旷课去当“二老板”、穿名牌吃外卖和踢足球几种行为,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能与“贪图享乐,不求上进”挂钩,但却牵强附会,缺乏典型意义;同时,文章只是罗列了一些表面现象,并未对这些学生的思想状况作实质性的剖析,因而显得苍白肤浅,不能有力地回扣论点。



误区三:以叙代议,冗赘拖沓


  许多同学在运用例证法时,常常会出现两种错误:一是区分不开记叙文的叙事和议论文的叙例。议论文的叙例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的,强调语言的概括性,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凸显事实中与论点相关联的规律、本质。而有的同学在叙例时,却像记叙文的叙事一样,从头到尾详尽描述,叙述得细致入微,描写得生动形象。二是所用材料充实丰富,却只是简单罗列、堆砌事例,没有说理分析,导致文章文体不明。如《谈生活的质量》这篇议论文,其中有这样一段:


  有一名贫穷但有志向的普通工人张五一,他自小双亲去世,学历低,生活在最底层。然而他心怀梦想,想成为全国首富。梦想让他不再平凡,他执着于造潜艇,这在周围的人看来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然而他不屈服于命运,执着于自己的追求。在一次次失败后,他成功了,并卖出了自制的第一艘潜艇。他还梦想着创建中国第一家民用潜艇公司。他目前的生活并不宽裕,然而他一直在追求自己的梦想。


  此文段举了普通工人张五一的事例,但只是单纯举例,没有充分展开议论,犯了以叙代议的毛病。如果精简例子本身,加强对“张五一事例”的议论,比如在此段最后增补“他的生活质量就在他高尚的人生追求中得到提升,他在追梦与圆梦中得到满足”的议论,这样,事例的分析就有了着落,对紧扣题意和升华主旨都大有好处



误区四:举例呆板,角度单一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学生对材料往往不能合理地剪裁与编排,分不清材料的主次,理不清使用的层次,不能从多个角度使用材料,选材角度单一,导致表达呆板,无助于论证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注意事例的多层次性和多角度性,可以从正反角度运用多种材料,可以从时空角度(先古后今或先国外后国内)运用不同材料,也可以从逻辑角度(先因后果或由果溯因)运用不同材料。在文中多角度地运用材料,既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又能体现论证手法的多样性。如《他们是一面镜子》这篇议论文,主要是运用了例证法进行论证: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们是一面镜子,照亮了人生的真善美。


  杨绛先生是一面镜子,照亮了一位真正的学者的纯净与淡泊。杨先生,百岁老人,满头银发,点一盏孤灯,穿梭在历史与学识之间,孤独,但不寂寞……


  鲁迅先生是一面镜子,照亮了一位伟大文学家的不屈与坚忍。鲁迅有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就是这样,对敌人,不留情面,横眉冷对;对人民,甘为孺子牛……


  巴金先生是一面镜子,照亮了一位作家的良心与责任。巴金的作品一向直言不讳,拥护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都清晰可观。一个爱国主义,一个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他总是那样诚实、谦虚、质朴、无私……


  这篇文章采用例证法进行论证,文章所举的三个例子从杨绛、鲁迅再到巴金,都是作家,论证角度没有差别。这样运用素材的方法,即使例证再多,也只是增加文字的数量,无助于议论质量的提高,而且表达呆板。


  一篇议论文要使说理有力度,须多角度去论证观点。如果运用了例证法,那么所用的素材就应该围绕观点多角度地论证,使例证做到多层面的立体呈现。这样就可以避免素材单一、雷同。比如上面这段文字中需要用到三个事实性素材,那么,这三个素材应该具有纵向、横向、多向性的特征。使用事实性素材论证观点,应在平实中求变化,常规中求新颖,在把握用例完整性的同时,注意用例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运用素材多样化的能力。



选自:《作文周刊》高一版第34期,王学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