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僧鸠摩罗什的传奇人生

 江山携手 2018-05-22

高僧鸠摩罗什的传奇人生

一、两次战争

公元382年的一天,前秦皇帝苻坚召见了骁骑将军吕光,商讨攻打龟兹国的事宜。

事情的缘由是西域有使者来朝见苻坚,恳求苻坚讨伐西域那些没有归附的国家,并愿意当苻坚大军的向导。这些国家中就有龟兹国。另外,中土僧人僧纯、昙充等游学龟兹归来,称述鸠摩罗什,才智过人,明大乘学。高僧释道安听到罗什在西域的声誉,就一再劝苻坚迎他来华。

吕光完全同意西域使者的提议,主张出兵西域。苻坚不顾弟弟苻融的反对,执意派骁骑将军吕光攻打龟兹。

龟兹国是西域大国之一,佛教盛行。据《晋书》上记载,“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人以田种畜牧为业,男女皆翦发垂项。王宫壮丽,焕若神居。”

吕光率领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苻坚在建章宫为他送行。临行前,苻坚秘密地对吕光说:“帝王应天而治,以爱民如子为本,并不是贪爱人家的地盘就去攻打,实在是因为那里有怀道之人。听说龟兹国有个僧人叫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明阴阳,是后学的宗师,朕非常想念他。贤哲是国家的大宝,如果打下龟兹,立即用快马把他送回来!”原来苻坚攻打西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抢夺一个叫“鸠摩罗什”的僧人。

吕光率军在茫茫戈壁和沙漠中行进,至焉耆,焉耆国王率其旁国投降,唯龟兹王白纯据城抗御。吕光指挥军队攻城。双方在龟兹都城屈茨(库车东)西展开决战,吕光军大胜,斩杀万余。白纯出城逃走。西域各国害怕吕光的威名竞相贡奉归附。吕光率军入城,在城中搜索鸠摩罗什的下落。很快,鸠摩罗什就被带到吕光的面前。吕光左看右看,看不出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眼前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怎么也像是苻坚所说的“大德高僧”、“怀道之人”。吕光想要看看这个年轻人有什么本事,于是就拿他来戏耍,让他又是骑牛、又是骑烈马。在吕光和兵士的嘲笑下,鸠摩罗什忍辱负重,没有一句怨言。

吕光带着鸠摩罗什班师回国。可是只到了半路,就听说苻坚兵败淝水。他就不回去了,干脆在姑藏(现甘肃凉州)建立后凉国,自己当皇帝,让鸠摩罗什为他谋划军机。这个时期的鸠摩罗什,潜心学习汉语,达到了精通圆熟的地步,为他日后翻译佛经、弘扬佛法做了充分准备。

有些时候,历史会显现出惊人的相似。

公元401年,发生在鸠摩罗什身上的事情再一次重演。后秦皇帝姚兴为延请鸠摩罗什到长安弘法传教,发兵后凉,大败凉军,迎鸠摩罗什入长安,并拜奉为国师。吕光已于公元399年去世,继位的是吕隆。《十六国春秋别本·卷五·后秦录》记载:“四年五月(401年),(姚兴)遣大将军陇西王硕德率步骑六万伐吕隆于凉州。……十一月,鸠摩罗什至长安。”鸠摩罗什生于公元344,此时已经五十八岁。此后十六年,是他人生最辉煌的阶段。他在长安逍遥园和西明阁译经说法,招收弟子,由国家出面,他组织、主持三千多人的佛经译场。

为了一个人才,发动两次战争,历史上只在鸠摩罗什身上上演过,真可谓是空前绝后。

 

二、破戒

吕光俘获鸠摩罗什,百般戏耍外,还强迫他与表妹龟兹国公主成亲。鸠摩罗什怎么也不肯答应,吕光就设计,给他灌酒,灌完后将其与表妹关在一间密室里,罗什就这样破了戒。   

史书记载了当时的情形:

(吕光)强妻以龟兹王女,什拒而不受,辞甚苦到。 

光曰:“道士之操,不逾先父,何可固辞。”

乃饮以醇酒,同闭密室。什被逼既至,遂亏其节。

这是鸠摩罗什的第一次破戒。这次破戒的影响不太大。因为他还年轻,名声也只是在西域闻名。他还没有进入中原传道弘法。

后秦皇帝姚兴总觉得鸠摩罗什如果不能留下后代,是极大遗憾。于是对鸠摩罗什说:“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若一旦后世,何可使法种无嗣!”鸠摩罗什坚决拒绝。姚兴为了能让他留下“法种”,强逼他接受伎女十名,不让他再住僧坊,另立一座房舍,殷勤款待。鸠摩罗什“一媾而生二子”。

当时社会上对大师的这种行为议论纷纷,毁誉渐起。有些大师的徒弟甚至效法他娶妻生子。鸠摩罗什讲学时,语重心长地对众弟子说:“好比臭泥中开莲花,只采莲花,莫取臭泥。”意思是要取自己的有点而不要学习不足。

人无完人,对于鸠摩罗什的破戒,应该给予宽容和理解。因为身处在专制时代,皇帝的意志是至高无上的、不可违抗的。如果鸠摩罗什坚决抵制,吕光很可能把他杀害,那样的话他对佛教就完全谈不上贡献也了。学习的态度,应该像大师所说“只采莲花,莫取臭泥”。

 

三、对佛教的贡献

鸠摩罗什对佛教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佛经翻译和佛教人才培养。

鸠摩罗什和唐代的玄奘、义净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翻译家,可见地位之高。罗什大师的翻译事业,在当时是空前的。一方面是翻译量大。从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到长安至公元413年圆寂,十二年中,罗什大师率领弟子译经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第一次有系统地介绍了根据般若经类而成立的大乘性空缘起之学。一方面是运用达意的译法,翻译出的经文文体更加符合中土文人士大夫的行文习惯,使中土诵习者易于接受理解,也使佛经流传更为广泛。还有一方面是他的译笔圆通流畅,典雅质朴,并纠正了四百年来他人译经之误,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公元413年,感知大限即近的鸠摩罗什,对众人起誓:“假如我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在我焚身之后,就让这个舌头不要烧坏,不要烂掉!”不久,鸠摩罗什圆寂,在逍遥宫依佛制焚身,火灭身碎后,惟有舌头完好无损。“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即出自与此。

鸠摩罗什还培养了大量佛教人才。罗什门人号称三千。当时的长安是佛学圣地,学佛的沙门多趋于他的门下。他带领弟子译经的同时,经常即兴讲解,教育弟子,很多弟子都从中汲取佛学精义。其中最著名的为僧肇、僧睿、道融、昙影等,后世称为“四杰”、“八俊”、“十哲”。

 

我的博客:http://c-c-q-t.blog.163.com/

         http://na.com.cn/xaoy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