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易碎
李磊
母亲进城来,怀里抱着一只瓷罐子。她把瓷罐子装在布袋子里,把布袋子吊在胸前,一路搂着、抱着进了城。瓷器里装满了豆子,豆子里埋着鸡蛋。当母亲把鸡蛋从豆子里翻出来时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母亲心疼的表情,让我对那个碎蛋有了肝脑涂地的想法。
母亲进城前,在李庄种庄稼。这几年,她喜欢上了种豆子,红的、黄的、绿的、胖的、瘦的、扁的,是豆子她都要高看一眼。母亲在李庄种了七八亩豆地,她在豆地里劳作时,常常望着远方的城市说:“豆豆,我心疼的豆豆。”豆豆是她孙子的乳名。
城里的豆豆无人照顾,母亲便离开了她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一头扎进了城市。她和孙子豆豆的沟通,就是通过她带来的那些豆子。城里的豆豆刚开始识人辨物,对颜色敏感。母亲常常从老家装一罐豆子进城,然后让豆豆猜罐子里豆子的颜色。挺有意思也挺没有意思的游戏,祖孙俩玩了多年。有一年,母亲带豆豆回农村看她收获的豆子。她打开一只口袋,将满满一袋子绿色倒在了地上,接着又将满满一袋子红色倒了出来……最终,几种颜色的豆子混合成了色彩斑斓的河流。豆豆回城之后,她又将那些豆子按照颜色一一归类,重新回流到了袋子里。那是多大的工作量呀。
这些年,母亲一直在豆豆和豆子们的家之间往返奔波。陪着她的就是那件旧瓷器。来的时候是一只盛满豆子、充满营养、富有生命力的瓷罐,而回城时,却变得毫无生机、死气沉沉。母亲的心情也是一样,她将储备的心力带到城里,在豆豆那个孩子身上消耗干净,然后,再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豆子的家。她已习惯了离不开豆豆的生活。
在豆豆的家,豆豆和母亲一屋,瓷器也和母亲一屋。豆豆在母亲的床上,瓷器在母亲的床底下。母亲喜欢把她的心爱之物放在身边,伸手就能摸到,想看就能看到。母亲的心腔不大,自己心爱的东西受了委屈,心里就会五味杂陈。母亲不许我们训孩子,否则她要难过几天。而关于瓷器,母亲常常交代我们两件事:一是不要让瓷器闲着,二是不要在瓷器跟前大声说活。我想:也许瓷器跟人一样吧,腹中空空便会心浮气躁,心浮气躁注定存世不远;而不要在瓷器面前大声说活,那是因为瓷器单薄、易碎,性别偏女,受不了别人粗言粗语这样的委屈。
我们一直按照母亲的要求,善待身边每一件易碎的物品。可是这几年,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器物离开了我们。有的是借故离开,而越来越多的是不辞而别。这一天,我只不过是埋怨了母亲一句:“怎么还是用豆子包馒头,能不能换点花样?”母亲习惯保持沉默,可那件瓷器却坐不住了,它开口说了话,“轰”的一声,厨房里发生了小小的“核爆”。我跑过去,看那件瓷器已花开遍地,一些挣脱束缚的红色豆子正努力朝远处翻滚。
这件受母亲器重多年的瓷器,为什么碎得毅然决然、不可挽留呢?我一直在寻找答案。有一天,母亲从李庄返回城市时忘带了钥匙,她竟趴在冰冷的楼梯上睡了一上午。我突然从母亲身上得到了答案:她们都太疲倦了,她们已承受不了这种两地奔波的生活,只不过瓷器的性子急了一些而已。
1、母亲疼爱孙子豆豆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请概括作答。(4分)[内容概括]
2、选文第段属于那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记叙顺序及作用]
3、选文多次写“瓷器”有什么作用?(3分)[文章线索]
4、在母亲身上能看到中国普通百姓的优秀品质,请找出其中三点并加以分析。(3分)
[人物形象]
5、分析第段中母亲“表情空空”的具体原因。(4分)[内容理解]
二、词、句、段赏析【涉及考点:词语含义与赏析、句子赏析及作用、段落作用、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考点七 词语含义与赏析
[7年8考:2017.15, 2016.16、17,2015.15, 2014.17, 2013.16, 2012.17, 2011.15]
类型题1:词语含义与赏析
【答题秘籍】
第一步,定位词语在文中的具体位置或具体语境。
第二步,结合具体语境解释词义或指出词语所用的修辞、描写方法等。沈阳近7年考查赏析的词语,多是形容词和副词,考查词语在语境中的作用。一般答出该词写出了人物的某种心理(状态、情感),表现了人物的某一品质或心理即可。
第三步,揭示表达效果。分析该词是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等特点,或是是否指出其与中心句、上下文的关系,揭示了作者或人物的特殊情感等。
答题格式:……词有……意思(或运用了……修辞\描写方法),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的心理(或感情),(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
真题示例:
请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
[2017年沈阳《满》15题]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富有表现力,请加以品析。
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2013年沈阳《门铃》16题]
请简要分析选文第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2012年沈阳《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17题]
类型题2:词语含义理解
【答题秘籍】
(1)表层义:解词+手法。即从内容的角度回答。词语在特点语境中的含义,通常与作品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相联系,因此,可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根据文章的整体内容,根据文章的思想倾向来推断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
(1)深层义:即词语的内涵。可通过分析、筛选关键词语,找出隐含信息(双关、象征、潜在、引申),分析隐含义。要树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意识。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意思,表达了……的感情
真题示例:
请结合全文举例分析第段中“增值”的内涵。(举一例即可)
[2016年沈阳《好感》17题]
选文第段和第段中先后提到了“妙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妙事” 第二个“妙事” [2015年沈阳《这世上没你不行》15题]
请分析选文第段中两个加点词“寂静”的含义。
第一个“寂静” 第二个“寂静”
[2014年沈阳《雨夜的灯光》17题]
考点八 句子赏析及作用
[7年8考:2017.16(比喻),
2016.14(比喻), 2014.16(比喻)15(比喻),
2013.15(环境描写),
2012.16(比喻),
2011.17(比喻)16(环境描写)]
类型题1:句子赏析
【答题秘籍】
沈阳近7年对句子的赏析明确指出从修辞角度考查。(当题干没有说明从哪个角度赏析时,首先判断要赏析的句子是环境描写句、人物描写句,还是运用了修辞、表现手法或是含有关键字词的句子。)
(1)从修辞角度
答题格式:运用……的修辞(或表现手法),……地写出了……的情形,表达了……的情感。
(2)从描写角度
(3)从表现手法角度
(4)从表达方式角度:主要赏析描写句、抒情句和议论句。
描写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生动形象
抒情句:突出感情,增强感染力,引起共鸣。
议论句:揭示所写内容的意义,突出中心。
答题格式: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突出、强调)了……,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心情)。
真题示例: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六段划线的句子。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2017年沈阳《满》16题]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
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
[2016年沈阳《好感》14题]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2014年沈阳《雨夜的灯光》16题]
类型题1:句子作用
【答题秘籍】
沈阳中考对句子作用多事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考查。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首先需明确自然环境描写的5种作用,然后抓住相关景致的总体特征,把它与人物刻画、气氛渲染等联系起来,再联系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描写作用的分析,可从三个方面分析:
A. 与人的关系: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人物性格、心情、精神品质等;引出人物\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
B. 与事的关系: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某种氛围;象征某种社会现状等(手法);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结构)。
C. 与情的关系:渲染\营造某种氛围;烘托\表现某种情绪;为抒发某种情感作铺垫(结构);反衬某种情感(手法)。
选文第15段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打马灯男人的脸”?
[2014年沈阳《雨夜的灯光》15题]
选文17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013年沈阳《门铃》15题]
选文第9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
[2011年沈阳《光明行》16题]
考点九 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7年5考:2017.17, 2016.15,2015.17, 2013.18, 2012.18,]
类型题1:句子作用
【答题秘籍】
回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人物描写的方法都有哪些,各自有什么样的作用。
答题格式:运用了(语言、心理、动作、神态、外貌)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心情、情感),刻画了……(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人物)……的情感。
真题示例:
选文第八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017年沈阳《满》17题]
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015年沈阳《这世上没你不行》17题]
选文17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013年沈阳《门铃》18题]
考点十 段落作用
[7年3考:2017.14, 2015.18, 2012.15,]
【答题秘籍】
分析段落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
位置
|
结构角度
|
内容角度
|
开头
|
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照应标题;吸引读者
|
概括具体内容
开篇点题
|
注意:开头段的话,考虑是否是环境描写。如果是环境描写,则有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等几方面作用。
|
中间
|
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承上启下);
照应标题或前文
|
概括具体内容;
表达情感,点明中心
|
注意:考虑是否有环境描写、是否考查情节的作用、是否考查插叙的作用。
|
结尾
|
总结上文(或全文);照应标题、前文;
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
概括具体内容;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强化作者情感
|
真题示例:
选文第三段为什么不能删去?
[2017年沈阳《满》17题]
选文第(21)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015年沈阳《这世上没你不行》18题]
选文第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2012年沈阳《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15题]
为梦想拼尽全力
从小到大我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
场,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间 已经过了 20分钟。成绩出来,满分120分的英语我只考了 89分。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
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
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那个假
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 运气怎么这么差? 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
晴朗高远。
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
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
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
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
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在食堂吃饭遇上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
这些事情让我那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
曾经的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茏,一片繁盛。
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两圈
到教学楼,我总是最早到的那个人。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
打招呼:“闺女,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好好加油!”
每天清晨,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一边争分夺秒地大声晨读,一边看天空渐渐亮起
来……
一个学期后,我的势头越来越猛,不仅稳居年级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来越大。
班主任很器重我,好朋友林悦也向我投来了佩服的目光。那几年,我不仅在考试的红榜上始
终排名第一,课余时间写的文章也陆续在各杂志发表,拿了好几个作文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奖
项,生活好像将之前亏欠我的一一做了补偿。随着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我的面前,一直
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即便如此,我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与时间赛跑,继续脚踏实地努力。高考那年,
我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我的英语成绩是142分。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的我, 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放眼远望,
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中考时那种被命运一拳打倒在地的感觉,经过三年的隐忍与蜆变,终于成为我身后迈
过的一道坎儿。现在想起来,甚至会有些感激自己在人生最顺遂的时候跌过一跤。正因为这
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才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
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
1、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词语赏析]
2、请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段落作用]
一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3、选文第段为什么不能删去?[段落作用]
4、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5、文章最后一段说“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句子含义]
丁香花
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的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哪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跑出去,在哐当哐当的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的笑了。
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的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的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 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 美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1、选文第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段落作用]
2、请分析选文第段中加点词“苦味”的含义。[词语含义]
3、选文第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句子作用]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句子赏析]
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的笑了。
5、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干 净
工头指指身后的中年人,对他说,经理,这是我们最好的水电师傅了,姓黄。他一定能帮你修好。
他看了一眼,没见过,见过也记不得,工地上成百上千的工人,他哪能都记得啊。再说,工地上的工人个个都是灰头土脸的,连工头有时候都分不清谁是谁。他说,那好,黄师傅,我们走吧。
岳父家的下水道又堵了,弄得家里水漫金山,臭气熏天。接到电话后,他赶紧让工头找个水电工,去帮他处理下。
他打开了车门。黄师傅拎着一个皱巴巴的工具包,跟在他身后,犹疑地说,经理,我身上太脏,你告诉我地址,我还是自己骑车过去吧。
没事,快上车,家里水管还在往外冒水呢,来不及了。他说。
黄师傅扭扭捏捏地上了车,欠着身坐下,两只腿,紧紧地蜷缩在一起。也不知道是热的,还是紧张的,黄师傅的脸上,全是汗水,黄师傅用手背一抹,本来又黑又灰的脸,变得更花了。
他从后视镜上瞄了黄师傅一眼,一踩油门,向岳父家开去。真是越急越乱,半路上,小车的后胎爆了。他无奈地将车停靠在路边。
只能打的了。可是,这条路上几乎没什么出租车,偶尔经过一辆,还是有人的。他焦急地四处张望,不远处有个公交站,他走过去一看,线路经过岳父家附近。正在这时,一辆公交车,缓缓驶了过来。
他和黄师傅,一起跳上了公交车。乘客不多,还有几个空座位。他找了一个双排的空位子坐下,正犹豫着要不要喊黄师傅过来坐,黄师傅已经在他前面的一个空位子上,坐了下来。他松了一口气。刚才在小车里,他就闻到了黄师傅身上很重的汗馊味。
随着车子的颠簸,他微微打起了盹。虽然不必像黄师傅们那样日晒雨淋,但他这个项目经理,其实也是蛮辛苦的。车子里忽然嘈杂起来。是一个大站,上车的乘客很多。车厢里骤然挤了起来。“妈妈,好挤啊。”一个小女孩的声音。
他寻声看过去,在他前方,是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被人群挤压到座椅边,一只手紧紧地拽着妈妈的衣角,倾斜的身子似乎随时会摔倒的样子。他有点迟疑,要不要站起来,给这对母女让个座。坐在前面的黄师傅,忽然站了起来,“小姑娘,你来坐吧。”
小女孩的母亲看了看黄师傅,又快速瞄了一眼黄师傅坐过的座位,坚定地摇着头,“不好意思,我们马上就到了,我们不坐。”说着,一把拉住正准备往黄师傅的座位上坐的小姑娘,向后车厢挤去。黄师傅尴尬地站着,扭头看着小女孩,不情愿地跟着妈妈向后挤去。他和黄师傅的目光,不经意地撞在一起。黄师傅难为情地低下了眼帘,闷头又坐了下去。
到站了。下车的时候,他惊讶地看见,小女孩和她的妈妈,还挤在车厢的过道上,她们没有下车。黄师傅拎着工具包,跟在他身后,向他岳父家走去。
上楼的时候,黄师傅忽然自嘲地对他说,汗味太重了,连坐过的座位人家都不肯坐。他重重地拍拍黄师傅的肩膀,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他就让工头在工地上,建了一个淋浴池。这笔经费,预算里没有,从来就没有过。他已经想好了,如果公司不肯出这笔费用,他就从自己的承包奖里支出。
他觉得,自己做不成什么大事,但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工人,能够干净一点、体面一点地走出去。
1、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11段画线的句子。[句子赏析]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词语赏析]
黄师傅难为情地低下了眼帘,闷头又坐了下去。
4、请分析选文16段中“干净”的含义。[词语含义]
5、选文最后一段为什么不能删去?[段落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