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之关键句(炼句)归纳

 冬天惠铃 2018-05-23


诗歌鉴赏之关键句(炼句)归纳

 

赏析之要,赏句为妙。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鉴赏。赏析诗句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1.(2017·全国卷Ⅰ)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2016·全国卷Ⅱ)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3.(2015·全国卷Ⅱ)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4.(2015·四川高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5.(2014·广东高考)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6.(2013·辽宁高考)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解题方略] 赏析关键句(炼句)2步骤

赏析关键句(炼句)重在赏句中“意”、句中“技”,也就是说一般从艺术特色和情感内容两大方面进行赏析。具体分析时可从以下2步骤入手:

 

[应用体验]

7.(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解题方略],分条答题)

                                                                                 

解析: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再表述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表现手法)生动贴切;(作用)②动中见静,(表现手法)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作用)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作用)



[诗歌鉴赏]

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焚起了香,增添了肃静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举子们答题的情况。举子们入场后,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举子们奋笔疾书,一片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作者面对此景象不禁生发感慨:济济贤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尾联作者自谦年老多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别吴仲俊

吴锡畴

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

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楝花风。

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老来同。

[注] 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②作恶:指忧郁不快。

“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解题方略],分条答题)

                                                                                 

参考答案:①构思巧妙。由“春去”引出“人去”,渲染友人间离别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②手法精妙。“背人”使用比拟手法,借春天的离去形象地表达诗人的感伤。“浅紫”“深红”使用借代的手法,以“次第空”写出繁花的凋零,营造了暮春时节感伤的氛围。③用词精妙。“空”字使用精妙,形象地写出春天离去的空寂之感。(每点2分,共6分)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从离别之时的自然现象入手,前两联侧重于景物描写,写暮春时节所特有的景象。首联,描写春天将逝、百花凋零。颔联,描写露水未干、夏风习习。颈联,侧重于写人,微吟、半醉是通过动作、神态等相关细节描写,来彰显诗人作诗、饮酒时的情态。尾联,表达离别时忧郁的心情。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赏析诗歌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词)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诗(词)人或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高考近年来考查较少,从全国卷命题来看,更倾向于在选择题中考查。

【常见问题设置】

1.(2013·湖北高考)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2.(2013·天津高考)“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3.(2011·湖北高考)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解题方略] 赏析语言风格3步骤

 

[应用体验]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6分)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解题方略],分条答题)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列例证)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效果)

 

[诗歌鉴赏]

这是春闺望夫诗。正面似写儿女情,实则却写征妇怨。诗意连绵,环环相扣。首句写打起黄莺,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的。如此连绵反复,句句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读来余音满口,韵味无穷。如果从思想意义去看,它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度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