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老活出“创龄新人生” 人生及时行善终身学习(组图)

 东东东gd 2018-05-23

义工表演 刘江瑞 摄

柴松林讲演 刘江瑞 摄

编者按

昨天下午,《人间福报》总主笔柴松林教授登上鉴真图书馆“扬州讲坛”,主讲“创龄新人生”。

柴松林教授早年留学法国,获统计学博士,台湾现代统计制度的设计者。曾任多所大学教授,财团法人环境与发展基金会董事长、消费者文教基金会、新环境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创办人。现任台湾《人间福报》总主笔、第一社会福利基金会董事长、台湾观光学院董事长、中华文化与社会福利基金会常务董事等。

讲座现场,柴教授从家庭、社会、国家、全球的视野来审视人口的发展,同时提出老年人“创龄新人生”的建议。本报今特辑录现场录音,以飨读者。

人口成长,成长不只是增加,有的地方人口在减少。人口增加,这是正增长,非洲、南亚、拉美等是正增长,俄罗斯、日本、欧盟等国家多为负增长,也就是人口不断减少。到了本世纪末,世界人口会达到90亿。之后,就会逐渐减少。

人口过剩,就是人口太多了,这和可以使用的能源有关系。人口过剩是看资源的。人口红利,从事生产的人多,需要被抚养的人少,这就是人口红利,反过来,就是人口过剩。

最适人口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能够养多少人,过上大家想要过的生活,最合适的人口数字就是最适人口量。

创龄新人生终身学习

创龄,也叫乐龄,如果是老年人,不要想我是老年人,而是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要去做之前没有做的事情。年轻人也是这样,不要因为年轻就无所畏惧。要想将来怎么办?我还有什么梦想要实现?不要到了晚年才后悔。

终身学习,人生分为受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每天都要学习,两个阶段成为一个阶段,一生都在学习,读书越多越好。什么时候都可以学习,我一路从台湾到扬州,到了瘦西湖,我也能学习很多内容,比如唐诗。

家庭有传统的形态,过去很多大家庭。现在,家庭形态多元化。家庭网络关系正在减少,家族关系越来越少。父母在交往,可是孩子之间并不熟悉。性别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双胞胎比以前多了。

原始的人类寿命在19岁左右,后来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七十算什么?台湾男性平均78岁,女性平均84岁。

有缺失感才会觉得幸福

如果一方是独生子女,对方也是独生子女,生下来的小孩就没有表兄弟,没有堂兄弟,很孤单。孩子也要背负很多长辈的希望。从大人看,给孩子很多东西,觉得孩子很幸福,孩子却觉得不幸福。物质不是幸福的保障,幸福是快乐的持续。我们口渴时喝一瓶水,会觉得幸福,但有人不喝就丢掉了。所以,要改变我们的观念。要让孩子有缺失感,他们才会觉得幸福。孩子孤独、恐惧,大多数不知道如何和人交往,因为他一个人不知道怎么分享。于是,这些孩子就呆在家里,变成宅男宅女。有的还可能会结交恶友。

因为养育的成本高,婚姻关系也因此改变,不结婚的人越来越多,结婚率下降。在台湾,结婚的人总体年龄越来越晚,第一次结婚的新娘平均年龄是32.5岁。

“一人经济”出现了

家庭功能也在改变,什么叫做一个家庭?共同生活的单位,生老病死在家里,教育娱乐也在家里。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家庭会有内部分化,丈夫要去喝酒,妻子要看电影,外部也有分化,因为疏离有的而分散。在职场上,压力很大,退休之后,还喜欢找以前上学的同学,这就是一种怀旧的情绪。

华人常常把职业说错,比如说自己是商人。其实,商人是行业,不是职业。行业中第一类是农林渔牧。人到老还有工作,是人生最大的福报。否则一切自动化,人就没事做了。第二类工业,产业工人也在减少。第三类服务业,服务业的人在不断增加。

现在社会发展到“一人经济”,超市里馒头一个,香蕉一根,沙拉量很少,现在很多单身族,一个便利店就能活下去。消费态度、资源配置有变化。台湾之前最大的投资是教育,学校都很豪华,但是学生很少。

步入“女力时代”

老得太快,有时来不及准备,心理上的准备来不及。有的家庭陷入了多重老化,爸爸90岁,儿子50岁。一些国家的老化又造成了全球的老化,从事经济、生产活动的人在减少。有的国家公务员没有退休年龄。还有的国家,转变工作,到了一定的年龄转到体力较轻的岗位。

人老了之后,第一种需求是生存需求,在文明国家靠退休金,能解决吃穿住的基本需求。此外,还有满足生活的需求、满足尊严的需求。

以前生孩子,男孩要勇敢,女孩要温顺,而现在因为很多家庭是一个孩子,因此男孩要做女孩的一些事情,女孩要做男孩的一些事情,呈现一种“中性化”的走向。以前,男主外女主内,女人没有实现自己的机会,现在则不一样了,女性同样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步入“女力时代”。

人老是福报,要及时行善

人年老的时候要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人们要有新的人生观。不管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都要记住:最后都是孤单一人。

人的需求是有限的,欲望是无穷的。人年轻的时候,要特别努力地去积累,一定要靠自己,想着继承财产,那是奢望。信仰,给我们一种希望,一种祈福的行为。对于老年,李商隐、柳宗元等都在诗歌中流露出不同的看法。

人老了是一种福报。活到老,及时行善。

记者 桂国 王鑫(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作者:根据现场录音 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