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 来自艾益生 00:00 07:38
点击上方绿色圆圈 免费收听专业主播的朗诵
中医认为,让人致病的有“风、寒、暑、湿、燥、火”6大邪气,而夏天,占了5个。其中“湿”最容易渗透人体、最麻烦、也最难调理。
进入5月后即将迎来初夏,南方的“黄梅天”“梅雨季”又要来临了,注重养生的朋友也马上就要展开自己的“除湿大计”,和湿气大战一场。

想知道你体内有没有湿气?看看以下症状你符合几条吧。
①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疲惫、头昏、没精神,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

② 大便的颜色发青粘滞,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
③“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湿;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如果以上症状你都符合的话,那体内必是有湿气无疑了!

湿气是粘滞的,如果体内有湿气,你的肠胃也会粘滞,宿便留在体内,然后毒素则会被你的身体进行二次吸收。长期下去,就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气血亏虚、长斑长痘、脸色发黄发暗、变胖等等。
因湿气而生病的人,就不仅仅只是湿气重,而是形成了湿邪,这种情况就非常难以调理了。
祛湿的方法很多,艾灸、拔罐、运动,但最常见的还是食疗,而吃什么祛湿最好?很多人就喜欢说“红豆薏米汤”。
“红豆”、“薏米”确实是祛湿佳品,但是如果没吃对,其实并不能达到祛湿的目的。一般人对于祛湿可能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1、此“红豆”非彼“红豆”
中医里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从功效来说,红豆养心,赤小豆祛湿;从形状来说,红豆比较圆,赤小豆是细长的。
很多人认为“红豆薏米汤”里面所指的红豆是上面所说的第一种,其实是错误的。两者颜色相似,但是形状不同,红豆比较圆,赤小豆是细长的,稍扁。煮完之后,红豆会变软,但是赤小豆即便泡过之后再煮,也煮不烂,吃着带点点硬。

【赤小豆】又称赤豆、饭赤豆、野赤豆、红小豆、红豆。有利于消肿、解毒排脓、清热祛湿,健脾止泻功效。多用作利尿剂,主治心脏病、肾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脚气病水肿、外用于疮毒之症。并用于乳汁不通、黄疸、痢疾、肠痔下血等症。
【红豆】生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并治下痢、解酒毒、除寒热痛肿。
2、薏米不能直接煮
薏米祛湿虽好,但性寒,直接煮来吃,会伤脾,脾是负责运化湿气的,脾伤了,湿气更加挥发不出,越想祛湿反而越湿。如果想又能祛湿又不伤脾,最好在煮之前先把薏米炒一炒,这样会大大地减少薏米的寒性。

3、煮法错了
赤小豆、薏米仁很难煮烂,最好用温水浸泡两小时后再煮,否则营养成分难出来,没有时间浸泡,也可以多熬半小时。

4、光祛湿不健脾
《黄帝内经》讲过脾与湿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脾主运化”,脾虚了,湿气会加重,湿气重又会导致脾虚,所以要祛湿,还需健脾。
有些人喝了红豆薏米汤还是感觉身体湿气很重,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原本湿气太重,伤及到脾了,或者说他本身是脾虚湿盛。
要调理湿邪、健脾胃,最有名的就是咱们中医传统的健脾养胃食方——四神汤!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有介绍过四神汤,那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另外一个《本草纲目》里的调理湿邪、健脾胃的方子——芡实薏仁粥!


【材料】:薏米仁、芡实、赤小豆
【做法】:将薏米仁炒到微黄,将薏米仁、芡实、赤小豆各5克用冷水浸泡半天(或用热水浸泡两小时),洗净后加水煮一小时。
【功效】:赤小豆祛湿效果好,还能消水肿、排毒;薏米仁祛湿且有一定的健脾、淡斑作用(炒过的薏米仁大大减轻了寒性);而芡实健脾作用非常棒,还可祛湿固肾(肾好了,利尿祛水湿)。 现在你知道怎么正确利用食疗祛湿了吧?赶紧试试,为自己和家人制作一款祛湿佳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