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馅团子与蒸龙

 清平乐725 2018-05-24

  作者:陈春喜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买粮要粮票,买油要油票,买布要布票……许多生活用品,不是写本(副食本)就是要票。就拿吃饭来说吧,那时我还是个10来岁的孩子,正上小学,记忆中,一天三顿基本都是窝头,有时是白薯。几乎家家如此。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做饭是一把好手,窝头蒸得那叫一个棒,而蒸大馅团子也是她的拿手好戏。由于粗粮多,细粮少,母亲尽量把粗食做出新花样儿来。在北京供应的粗粮主要就是玉米面儿,也叫棒子面儿。而北京人习惯叫它杂乎面儿。所以母亲除了窝头蒸得好之外,还能做出许多花样来,如发糕、金裹银花卷儿、两样面切条儿、大馅团子,等等。

  说起大馅团子,我可真是忘不了啊。虽然,它不过就是用玉米面做皮儿,用白菜、萝卜之类的蔬菜做馅儿。具体的制作方法:先将玉米面用温水和好,和时要放一点起子(小苏打),如果有条件,掺上少许豆面就更好了,大约醒上半小时以后,就可以用了。做馅的菜品很多,萝卜是最好的选择。萝卜要用卞萝卜,这卞萝卜是圆形,个儿大,像个小脑袋似的,一个有一斤多重,粉红色的皮儿,切开后里面是白色的。它不像水萝卜那样能生吃,有些艮,只能做馅儿。母亲先把萝卜洗干净,然后切成片儿,放在开水锅里煮熟,然后捞出控干、晾凉,剁碎后要经过调制,放些葱花儿、姜末、咸盐(如果有条件放些肉当然更好)。

  那天,母亲让我去聚宝源买了1毛钱的浮油(从炖牛肉的汤里撇出来的牛油),放进馅里,又放了些五香粉,然后就开始包团子,这包团子可是个技术活儿。您想啊,这玉米面比白面散多了,要包成大馅团子真不容易,既要大馅,皮还不能破,得一点一点地从外到里慢慢地团,最后才能完成。

  那天母亲蒸的团子,真叫一个香呀!

  说完了大馅团子,再跟您说说蒸龙。

  蒸龙,也叫肉龙,还叫懒龙。它是用白面和肉合在一起做出的一种蒸食,因为样子为圆柱形,不是直的,而是像一条龙似的盘在蒸锅里,所以叫“龙”。

  蒸龙制作方法如下:先将白面用面肥发上,等发好后,放在案板上放上碱面儿,反复揉好。

  现在更简单了,用发酵粉就可以。

  肉馅一般是用牛肉大葱馅儿。牛肉用上脑肉最好,剔去筋,再放点牛油,掺在一起搅(剁)成馅儿。大葱洗净,先破成条儿,再切成葱末儿,大葱可多放一些。鲜姜也切成末儿备用,先在肉馅中放入适量的盐、黄酱、生抽,搅拌均匀。教您一招儿,如果把花椒像沏茶那样沏成花椒水,放凉后倒入肉馅一打,嘿,那馅更香了!然后把刚才切好的葱、姜放入馅中,搅拌均匀,最后再倒少许香油一拌,那馅就做好了。

  面和馅儿都做好了,就可以蒸了。

  先将面放在案板上,把它擀成一个大约半厘米厚的大薄片儿,然后把肉馅儿均匀地铺在面皮上,再从下至上地往上卷,卷好之后,再把边角捏一捏,这肉龙就做好了。肉龙的大小长短可以自己掌握,随意即可。坐上蒸锅,水开后把做好的肉龙盘在屉里,20分钟后,一锅肉龙就蒸好了。

  当母亲把锅盖掀开,热蒸气中,可以看见肉龙变得白白胖胖,非常诱人,并发出香喷喷的味道。母亲把肉龙捡到盘子里,掰开一个,那香气更浓了,充满了不大的小屋。我看得眼都直了,那掰开的肉龙的肉馅卷在面里,一圈圈的真是好看。

  当母亲把半个肉龙塞到我的手里,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啊!这肉龙,可真香啊!那味道就是咱北京人的味道,胡同里的味道,还有妈妈的味道……

  不瞒您说,在我们家,蒸龙不是经常吃的,一年之中也就吃上有数的几次。反之,大馅团子倒是接长不短地吃。而窝头几乎是天天吃。

  那时,家家如此,也就不为奇了。

  而蒸龙,作为一道美食,也是一直流传了下来,您可以自己做,实在怕费事,也可以去买现成的——悄悄告诉您,在牛街,就有卖蒸龙的,至于味道如何,您自己亲口品尝品尝,不就知道了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