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2%至6%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出现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ALK基因负责编码在人体中尚未知晓功能的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ALK重排可以被称为“黄金突变”,拥有ALK重排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使用多种ALK靶向抑制剂,显著延长存活时间。 在ALK 重排中,最常见的是EML4-ALK。小分子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可以对抗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无论之前是否接受过治疗,与化疗相比,都可以提高客观反应率和中位无进展时间。克唑替尼是第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被批准用于一线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ALK抑制剂。 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开放III期临床试验1014,口服克唑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非鳞状NSCLC优于铂类/培美曲塞化疗。克唑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0.9个月,而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0个月。而克唑替尼组的客观有效率同样利于化疗组。 那么,最新报道的总生存期的结果又是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试验人群 343名ALK阳性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非鳞状NSCLC患者。随机分配接受口服克唑替尼或铂类/培美曲塞化疗。中位随访时间约为46个月。 试验结果 1 克唑替尼组的中位总生存期明显优于化疗组。 克唑替尼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尚未达到,而化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7.5个月。 克唑替尼组的1年,18个月和4年的存活率分别为83.5%,71.5%和56.6%;化疗组的1年,18个月和4年的存活率分别为78.4%,66.6%和49.1%。 2 这些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更好:无脑转移、非亚裔、吸烟、局部晚期、年龄≥65岁及确诊1年以上。而存在脑转移的患者接受化疗更好。 3 A 克唑替尼组的患者在随后的治疗中接受至少一种ALK抑制剂治疗,总生存期最长,中位总生存期尚未达到。 B 化疗组的患者在随后的治疗中接受至少一种ALK抑制剂治疗,中位总生存期为49.5个月。 C 克唑替尼组的患者在随后的治疗中未接受ALK抑制剂治疗,中位总生存期为20.8个月。 D 在治疗中未接受AL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2.1个月。 4 克唑替尼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视力障碍(73%),腹泻(66%)和恶心(59%)。最常见的3级或4级不良事件为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5%),转氨酶升高(14%)和肺栓塞(8%)。 化疗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恶心(58%),疲劳(39%)和呕吐(36%)。最常见的3级或4级不良事件为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5%),贫血(10%),肺栓塞(7%)和血小板减少症(7%)。 试验总结 三期PROFILE 1014临床试验确定了对于新诊断为ALK阳性的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可以使用克唑替尼作为一线治疗。 与铂类化疗相比,一线克唑替尼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癌相关症状。中位随访时间超过45个月后,克唑替尼组仍未达到中位总生存期,4年存活率为56.6%。 试验意义 克唑替尼作为第一代ALK抑制剂,一线治疗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显著延长患者的存活益处。 而二代的ALK抑制剂艾乐替尼,在另一项三期临床试验中,被证实与克唑替尼相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增加3倍以上(34.8个月vs 10.9个月)。 层出不穷的靶向治疗药物,将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Final Overall Survival Analysis From a Study Comparing First-Line Crizotinib With Chemotherapy: Results From PROFILE 1014 |
|
来自: 红牡丹gu1btzpv >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