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第二章第11条

 医贵仁心 2018-05-25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11条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导读:《金匮要略》编辑按照刘渡舟编著《金匮要略诠解》中分类方法,按照第几章第几条标注。注释多选清代、近现代医家著作,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名家论述或者发表自己的注解!

子恒试注

太阳病,虽然未明确中风还是伤寒,从后文推知当是太阳中风。太阳中风,主证包括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同时身体也出现拘急不适,脉非浮缓反见沉迟,是风邪化燥伤阴,阴液不足而成柔痉,治疗主方栝楼桂枝汤,以桂枝汤解肌祛风,加栝楼根清热生津,柔润筋脉。

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

沉本痉之脉,迟非内寒,乃津液少而营卫之行不利也。伤寒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脉浮数,为邪风盛于表;此证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者,为风淫于外而津伤于内,故用桂枝则同,而一加葛根以且其散,一加栝楼根兼滋其内,则不同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太阳病,其证备,谓头痛、项强、发热、恶风寒具见也。而更身体强,有几几然俯仰不能自如之象,痉病也。但脉反见沉迟太阴之脉,非太阳浮紧无汗刚痉者比,故不与葛根汤,而与栝蒌桂枝汤,和太阳之表,清太阴之里也。

清·高学山《高注金匮要略》

太阳病,其症备者,如头项强痛而恶风发热之谓,非指上文之痓症备也。“身体强”三句,始入痉病。身体,指后发际及夹脊而言。几几,惊禽伸颈之象。伤寒之阳明病,亦以此为状。但阳明之经脉在前,人迎以下邪盛,故颈项支于前而几几然;太阳之经脉在后,风池以下邪盛,故颈项强于后而几几然也。见如此大阳症,脉若见浮,则脉症相对,而为太阳中风正病。乃反见沉迟,沉为在里,迟为无阳,里无阳气,则不能领津液以上滋,而此太阳诸症为干热可知,故曰“为痉”。主栝萎桂枝汤者,以桂枝本汤能解营分之热邪,使不至热枯阳液,一也;且太阳之阳热从汗涣散,使在下之阴津吸起,二也;栝萎蔓生,性走经络,而气清滋润,且根善上行,是从里阴而引其精汁于太阳之经脉者也,以之治有汗之柔痓,宜矣。

清·黄元御《金匮悬解》

太阳病,颈项强急,发热恶寒,汗出,中风之证具备,身体强硬,几几不柔,脉反沉迟,此为柔痉。栝萎桂枝汤,姜、桂,达经气而泻营郁,甘、枣,补脾精而滋肝血,芍药、栝萎,清风木而生津液也。

清·曹颖甫《金匮发微》

太阳病,其证备,则颈项强痛。发热自汗,恶风之证也。身体强几几,背强急而不能舒展,邪陷太阳经输也。自非将成痉证,则有汗之中风,脉宜浮缓,而不宜沉迟。夫痉脉伏弦,沉即为伏,迟为营气不足,此正与太阳篇「无血,尺中迟」者同例。血不养筋,而见沉伏之痉脉,故以培养津液为主。而君栝蒌根,仍从太阳中风之桂枝汤,以宣脾阳而达营分,使卫与营和,汗出热清,筋得所养,而柔痉可以不作矣。

清·沈明宗《张仲景金匮要略》

此出柔痉之方也。太阳证备,身体强,故为痉病。几几然者,如短翼之鸟。欲飞而不能飞之状,是兼阳明矣。然风少湿多,侵于肌肉,以致脉沉,湿郁气滞,脉则迟矣。若以太阳较之,其脉当浮,此得太阴湿脉,故脉反沉迟,此之沉迟,必然有力,非虚寒软弱之比,故为病痉。然虽不言有汗之柔痉,此用桂枝汤和营卫,而解太阳卫分之邪,瓜萎能清胸膈之热,不出有汗风伤卫之大法,可以意会。

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

太阳病,头项强痛,发热恶风,自汗,论所谓桂枝证也。其证备,但身体强,几几然,为风邪入于经输,《内经》云:邪入于输,腰脊乃强是也。然经输之病,脉应浮数,今按其脉反沉迟,盖沉为痉之本脉,迟为津液不足,营卫之行不利,是痉证尚未全备,而痉脉先已见端,此不为伤寒而为痉,以瓜蒌桂枝汤主之。

此一节为痉病之将成未成者出其方也。然细按方法,必是中风自汗之变证,柔痉用此,刚痉用葛根汤。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

本条是论述痉病的辩证论治。太阳病,其证备,指太阳之脉,自足上行,循背至头顶,几所过之处,而为拘紧强急以成痉。如风邪居表,则脉必浮数。此证虽身体强几几,而脉反沉迟,沉迟之脉,乃津液不足而荣卫不利,故筋脉失于濡润,是以作痉。治用栝楼桂枝汤。方中栝楼根清热生津,柔润筋脉,通行经气,桂枝利卫通阳,芍药和营敛阴;甘草、生姜、大枣则能健脾气,和营卫,使经气流畅,筋燥得润,而痉病自愈。

胡希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这说的是柔痉,太阳病,其证备者,就是上面所说的发热汗出,发热汗出、太阳中风的证候,这个太阳病,其证备者,太阳病桂枝证,桂枝证就是发热汗出。身体强,几几然,整个感到拘急之状,这个柔痉的抽啊很轻,几几然表示痉挛不厉害,身体有强直这种情况,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太阳病的脉浮,那柔痉呢?前头讲是脉沉细,细也是不足,迟也是不足,痉的时候,脉弱更不能往外来,所以脉沉,或者微,或者细,这都说明柔痉的脉。柔痉太阳中风桂枝汤证,这里还是用桂枝汤,但是由于痉是有热而津液枯燥,所以才加栝蒌根。这栝蒌根是苦寒、解渴、润燥,就是组织过于枯燥,那么再有热就要抽。所现的是桂枝汤证,所以还是用桂枝汤。

那么由于组织枯燥,他用一种苦寒、润燥,就咱们说的滋阴啊,就是润燥生津液,缓解组织枯燥,这个去了,当然就可以解除了。这个治法在伤寒论中说了,这个书就是应用了。在伤寒论中风证,只要是表证要有发热汗出,这种情况,这个类型,它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来应用。要是无汗、脉紧、也发热,这种病型就是伤寒的病型,这就要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发汗,这也是原则。那么各种不同的症候,还有一些不相同,虽然在麻黄汤、桂枝汤,他也是适宜来选择这个药物加减。这个也是这样,整个情形是桂枝汤证,但痉不是,而脉弱得更厉害,所以他用栝蒌根,这就是桂枝汤加栝蒌根。

在这个方剂里,栝蒌根的量是小一点,用二两,其码要用三四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这就是桂枝汤,它以栝蒌根为主,它不叫桂枝汤加栝蒌,它叫栝蒌桂枝汤,所以治痉的栝蒌根还是主药,这二两较少,这个药常用就知道,这个药是挺有力的,它补虚、滋液、治渴、治消渴、解渴、润燥,有这种医疗作用,但这种药量用少了,没有什么大力量。这就是桂枝汤证,假设由于津液虚竭而发生痉病的话,我们可以用桂枝汤加栝蒌,它这个在伤寒论都讲了,在这,话说的非常简单,这金匮要略不好讲啊,要不会讲的,伤寒论又不熟,就没个讲。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金匮要略诠解》,作者/刘渡舟;《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全章内容

第1条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第3条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第4条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第5条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第6条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第7条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第8条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

第9条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第10条痉病有灸疮,难治。

第11条: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第12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第13条: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第14条: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第15条: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

第16条: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第17条: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第18条: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第19条: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第22条: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第23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第24条: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第25条: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第26条: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27条: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熟读成诵

第11条: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