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诗语丨鱼水情深:畅游于诗歌里的鱼儿 | 语音播报

 恶猪王520 2018-05-25


来自腾讯儒学 04:54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鱼水情深,水中的鱼儿是欢快的、灵动的、舒展的、自由的。它们透明而细长的鱼鳍就像一双翅膀,在水中翱翔着。

它是从汉乐府《江南》里游来的吧?你看,它在莲叶周围游动着、嬉戏着。它是从《楚辞·河伯》中列队游出的吧?你看,它陪伴着祭祀的人们,企求着河神的大慈大悲。

它又从唐诗宋词中穿越而来的吧?你看,它伴着诗歌,陪着诗人,扮演着各种角色,也启迪着我们的思索。

一尾鲤鱼从《诗经·衡门》中游过来,带着远方的亲友的讯息。传尺素的不正是鲤鱼吗?相传古时用绢帛写信,尔后将信装在鱼腹中传给对方。

后来,人们就改用鲤鱼形状的函套来装书信。在漫长的时光里形成了“鱼传尺素”这句成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辛弃疾在等待着佳人的书信。鲤鱼为人所喜爱,总是给人以希望,因为跃龙门而为龙的也正是它。

鱼也有细腻、缜密的思想感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这样写道,笼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过的那片林子,池渊里的鱼儿仍旧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我也依然想念那田园乐悠悠的日子。

东汉末年《枯鱼过河泣》里传来了一阵阵哭泣之声,是谁在哭泣?又为了什么而哭泣?看到了,这是一条不知名的鱼儿,在惆怅地徘徊着。听到了,它是为悔恨而泣。

无疑,这是一条爱思考、懂感情的鱼。它心思缜密,亲自写了封书信交与鲂鱼和鲢鱼,告诫它们出入之时要小心谨慎。枯鱼作书,想象奇绝,真是神来妙笔。

钓鱼总是一道风景。垂钓成为文人雅兴的一种体现。孟浩然没有心情参与这场垂钓盛宴——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李白却有钓鱼雅兴: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白日边。”

在唐诗宋词里,既有青箬笠,绿蓑衣,在春天的斜风细雨里怡然垂钓的老者,也有一片孤舟、一支钓竿,在漫天的风雪里,在阔大的江面上,凛然无畏的渔翁,还有绕池闲步看鱼游,看儿童垂钓而自己放鱼、喂鱼的观者。时至今日,不仍有垂钓于河塘者、放生鱼于池沼者吗?

鱼在诗歌中,也作为人所喜爱的食物而存在。鱼是一道上等的佳肴。吃鱼是一种味觉享受,但有时也存在危险。触动着诗人味蕾的有鳜鱼、河豚、鲈鱼等。

曾巩说,食鱼必河豚。但河豚鱼有毒,食河豚需要冒着极大风险,真是一场美味而刺激的味觉盛宴。鲈鱼也是美味绝伦的佳品,让诗人发出鲈鱼正美不归去的感叹。

鱼儿味虽美,但得来实不易。你看,那一叶扁舟,载着渔人,颠簸、飘摇,出没在狂风巨浪里,让我们感慨鱼得来不易。那归来的鱼舱中,可有你期待的鱼呢?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