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咨询师的5个沟通秘诀,再也不用担心尬聊

 那片海蓝蓝 2018-05-26


你觉得吗?

 

和学过心理咨询的朋友聊天,不仅不会把天聊死,而且让人感到很舒服。伤心难过的时候,这些朋友有治愈你的魔力。

 

心理咨询师有什么沟通秘诀呢?普通人能学会吗?

 

这篇文章,我把心理咨询师的沟通秘诀掰开来给你看,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像心理咨询师一样的沟通高手。



1

秘诀1: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却是我们在沟通中最常犯的错误。

 

我们只要听到一点点就开始说自己的想法,朋友之间尤其如此。

 

闺蜜说她跟男友分手了,你脱口而出:我早就觉得它是渣男,你们早该分手了。朋友说他辞职了,你不问什么原因就说,再找一家吧,金三银四大家都跳槽。


然后,天就被聊死了。


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常常在会谈中说得很少,听得很认真。


特别在会谈的开始阶段,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很少大段大段地说,他们会将大部分的会谈时间留给来访者,让来访者充分表达,心理咨询师只需要扮演一个好的倾听者。

 

过多的表达可能会打断来访者的思路,也可能使会谈的话题发生不必要的转移,而这两种情况都是咨询师不愿意看到的。

 

经典的精神分析中,咨询师甚至在前几次会谈中基本保持沉默,这被称为精神分析师的“节制”。

 

在与朋友的沟通中,你要抵制自己想要表达的欲望,首先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倾听呢?

 

你需要保持全神贯注,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你对面的这个人身上,不要一边听一边想着回答。

 

用身体语言表达你正在认真听。你可以身体前倾,拉近你们之间座位的距离,对TA保持微笑,偶尔点头,这些都是不错的身体语言。

 

你可以用简单的词语来告诉TA你在听TA说,这些词语有“恩”、“是的”、“后来呢”等等。


你的朋友很可能只想找个人说说话,你能倾听,TA就很满意。




2

秘诀2:克制自己想提问的冲动


很多人认为,只有不断提问才能把天聊下去,殊不知如果不提问,聊天会更自然。


朋友对你说:我跟办公室的同事关系不好。你会如何回应?


对话可能是这样的。

 

TA:我跟办公室同事关系不好。

你:是吗?为什么?

TA:我和他们没有共同语音。

你:他们聊什么呢?

TA:他们喜欢电视里的相亲节目。

你:那你为什么不跟他们聊呢?

TA:我不看这些。

你:你这都不看?

TA:我回家忙着带孩子。哪有时间看电视?他们都单身,当然有时间看。

 

一连串的问题下来,问题没有解决,TA的情绪更激动了。

 

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不会经常提问,他会用简洁的语言引导对方继续说。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是重复对方刚刚说过的话。

 

同样的问题,对话可能是这样的。

 

TA:我跟办公室同事关系不好。

你:你跟同事关系不好。

TA:是的,我们没有共同话题。

你:你们找不到共同话题。

TA:他们每天都讨论电视里的相亲节目,我没看过,根本插不上话。

你:你没看过他们讨论的节目。

TA:是啊。其实我也挺想看的,但我回家忙着带哇,没时间看啊。

你:你要带娃,没时间看这些节目。

TA:是啊。

 

你不提问,TA自己就全都说出来了,而且TA的情绪也平静了不少。


这就是不提问的神奇力量。




3

秘诀3:说事实和感受,别评判


上海电视台在晚饭时间有一档叫“新老娘舅”的生活服务节目。节目的内容是帮助普通老百姓调解家庭矛盾。

 

这档节目捧红了一位调解员柏万青。她的调解特别接地气,深受广大中老年人喜爱,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柏阿姨。

 

但柏阿姨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评判。在一次离婚调解中,她情绪激动地在节目现场直接骂当事人是“人渣”,这使她在网上备受争议。最后,柏阿姨不得不退出节目组。

 

我们天生不愿意被评判。别人一开始评判,我们就会下意识地防御,天就聊死了。

 

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经常表述事实和感受,极少评判。

 

《非暴力沟通》一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说,沟通中做到不评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过于习惯去评判,这使我们搞不清楚事实与评判的区别。我们觉得自己在讲事实,实际上已经在评判了。



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看看下面5句话,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评判。

 

1. 我挺胖的。

2. 我减肥总是不成功。

3. 我是一个不爱运动的人。

4. 我很贪吃。

5. 我这个月比上个月重了5斤。

 

答案是:1、2、3、4都是评判,只有5是事实。你答对了吗?

 

第1句中,“胖”是一个主观标准,是对自己身材的评判。

 

第2句中,“总是”这个词是一种绝对化的非理性的评判。

 

第3、4句中,“不爱运动”、”贪吃“是给自己贴标签,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评判。

 

只有第5句是事实。

 

不评判的沟通循环下面的公式:事实+感受

 

闺蜜说:我跟男友分手了。


你可以说:我听到你说你跟他分手了(事实)。听到这个消息,我感觉有些遗憾(感受)。

 

朋友告诉你他辞职了。


你可以说:我听到你说你辞职了(事实)。这个消息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感受)。

 

这样说的好处有两点。第一,你没有评判,对方不会产生防御,愿意继续说下去。第二,即使你的感受与对方的不一样,对方也不会反感,因为你表达的是你自己的感受。

 

一开始使用这种方法会不自然,因为它与我们的习惯相悖。熟练之后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沟通技巧。


聊天高手都是会表述事实和感受的人。




4

秘诀4:别随便分享自以为的相似经历


当朋友与你分享TA伤心难过的事情时,有的人听了没几句就说:没关系,我以前也是这样的。然后不顾对方要不要听,吧啦吧啦讲自己的故事。

 

有一句玩笑话说:讲点你难过的事情让我开心一下。在真实的沟通中,这一招未必有用。

 

心理咨询中有一项谈话技术叫做自我暴露。它是指咨询师通过谈论自己的相关经历,起到帮助来访者的目的。

 

暴露自己的经历时,你需要特别小心,否则非但达不到沟通的目的,还可能激怒对方。

 

这里有一个缺乏经验的心理咨询师的例子。

 

来访者:我的儿子上周出车祸去世了。我现在每天都很难过。

咨询师:我能理解你。去年我们家养了10年的小狗走了,我也难过了好几天。

来访者:(突然站起来大吼)你以为我儿子是你家的够吗!

 

每个人的生活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表面看上去差不多,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同。


过于随意的暴露自己的“相似经历”,可能让对方觉得你不够认真,喜欢自嗨。

 

把握谈论个人经历的时机,是非常高难度的沟通技巧。如果你不确定,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别用。



5

秘诀5:聊到最后才提建议


到这里,你大概会有一个疑问。

 

优秀的沟通需要倾听、要少提问、要表达事实和感受、要少说自己的经历。但是,如果朋友非要问你“我该怎么办”。要怎么说呢?

 

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心理咨询师是不给来访者提建议的。这种说法不准确。

 

心理咨询师可以给来访者提建议。不过,大多数心理咨询师会等到一次会谈的最后才给来访者提建议,而且这些建议一定是有针对性的。

 

什么是有针对性的建议呢?看看下面这些建议你就明白了。

 

朋友说她与老公的沟通有问题,让你提些建议。你建议她站在老公的角度换位思考。

 

朋友说想跳槽,让你提些建议。你建议他仔细考虑一下,因为换公司并不可能解决所有的职场问题。

 

这些建议本身都对,但共同的问题是“假大空”,没有结合对方的具体情况。

 

评判一个建议是否有针对性,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

 

如果去掉这次谈话的中间部分,只留下开头和最后的建议,逻辑上能成立吗?

 

如果能成立,这就是没有针对性的建议。因为在建议中,对方的具体情况被完全忽略了。

 

如果这个逻辑不成立,需要加上谈话中的具体内容才能通顺。这样的建议才算是有针对性的建议。



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选择最后才提建议,就是要综合考虑来访者的性格、情绪、观念、内外部条件等,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同样是前面两个问题,咨询师会这样提建议。

 

咨询师发现,来访者与老公沟通不良,是由于她比较唠叨,而老公特别厌烦她的唠叨。老公越厌烦,她越唠叨,形成恶性循环。

 

咨询师建议她觉察自己的唠叨。一旦发现自己开始唠叨了,就马上到一个没有人的房间,让自己停下来。

 

咨询师发现,来访者想跳槽是因为经常完不成公司的生产指标,完不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相关技能,又拖延着不去学。

 

咨询师建议他列出学习这项技能需要看的三本书、做的三件事和加入的三个圈子,为自己制定一份落地的行动计划。

 

在沟通的最后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6


最后,我们照例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第一,在沟通中你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用身体语言和简单的词语表达你在认真听的态度。

 

第二,用陈述性的短语引导对方继续说,尽量少用提问。

 

第三,回应对方时,用“事实+感受”的形式表述,不要评判。

 

第四,讲自己的相似经历时要谨慎。如果不确定是否合适,就尽量别用。

 

第五,在谈话的最后才提建议。建议要有针对性,不要提“假大空”的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