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董针治疗瘰疬的配穴: ·针三重穴、六完穴,取患侧穴位非常有效。 ·或先于三重刺血,然后针承扶穴、秩边穴,效果极佳。 学习目标: ·掌握瘰疬的定义、特点及相应的诊断 ·熟悉瘰疬的病因病机及诊治 ·了解瘰疬的其他疗法及预防调护 瘰疬的定义: ·相当于颈部淋巴结结核 ·慢性化脓性疾病 ·肿块结核成串,累累如串珠状。 ·首见于《灵枢寒热篇》: “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特点: ·多发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及耳后,病程长 ·起病缓慢,初起结核肿大如豆,不痛不红,缓慢增大,三五成串分布 ·成脓时皮色转为暗红 ·溃后脓水清稀,其中夹有败絮样物 ·此愈彼溃,经久不敛,形成窦道,愈后形成凹陷性疤痕。 病因病机(西医): ·结核杆菌 ·接触直接感染 ·淋巴液或血液传播 病因病机(中医): ·“痰” ·有关脏腑:肝、脾、肺、肾 ·肝郁气滞、伤脾生痰 ·肺肾阴虚、灼津为痰 ·正气亏虚、邪毒入侵 临床表现: 1、初期: ·一侧或双侧 ·肿大如豆的淋巴结 ·成串坚实,推之活动, ·不热不痛,肤色正常 2、中期: ·结核渐大,与皮粘连 ·有少疼痛或压痛。 ·成脓微红、微热、有波动 3、后期(溃烂后): ·稀薄,夹有败絮样坏死物质 ·易成潜行性空腔 ·肉芽不鲜红、疮周紫暗、此愈彼溃,久不收口,易成窦道。 4、伴发锁骨上淋巴结结核: 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儿童、青年 ·2.发病部位:颈项两侧、耳之前后 ·3.病史:结核病史,尤其是肺结核 ·4.临床表现:初期、中期、后期 ·5.辅助检查:血沉、结核菌素试验、脓液培养 ·6.病理检查(活检)及时判断良恶性 中医辨治(扶正祛邪): ·气滞痰凝证 :逍遥散合二陈汤 ·热郁肉腐证 :增液汤合透脓散 ·阴虚火旺证 :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气血两虚证 :香贝养荣汤 ·特效单方:猫爪草 ·甘辛温,归肺脾二经 ·治瘰疬、肺结核 ·0.5-1两,水煎,分两次服 ·可以加大蒜、夏枯草、百部等抗结核中药。 加味消瘰散: ·玄参30g 牡蛎30g 浙贝30g 白芥子15g ·海藻15g 昆布15g 木香12g 郁金20g ·夏枯草30g 甘草3-6g 外治: ·初期:冲和膏或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 ·中期:脓熟(1)穿刺抽脓 (2)切开 ·溃后:提脓祛腐,生肌收口 其他疗法: ·西医抗结核 ·中成药:消瘰丸、小金丹 ·针刺:初期(比如董针的三重穴+六完穴,或王乐亭祖传的用6寸金针,一针透曲池、肘髎穴、手五里、臂臑穴)。 ·火针:各期 ·拔核疗法:腐蚀药 预防与调护: 1、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2、注意休息,节制房事 3、增加营养 4、积极治疗原发部位结核 能力有限,整理如上,欢迎有经验者留言提供更多建议和批评指正。 改变,不仅仅需要感动,更需要行动。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 下可救贫贱之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