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艺术(教育思考)

 老刘tdrhg 2018-05-27

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艺术

现代教育科学告诉我们,班主任与家长同时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职责和义务。共同的愿望,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班主任与家长必须充分合作,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伙伴式”关系,这样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更有利地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那么作为在教育中占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如何与家长相处,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呢?

一、宽同存异求依赖

生活中,有少数家长或忙于工作,或忙于赚钱,家教责任意识淡化,生儿育女,仅仅管吃喝,管衣穿,成为“甩手”家长,农村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孩子入学便“万事大吉”,与班主任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还有一类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差,认为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对孩子要求不严格,得过且过,相反却对班主任抱有戒心,稍一严格,便认为班主任跟孩子过不去。班主任如何同这样的家长相处合作呢?首先要主动热情,在双方心灵上架起信任的桥梁,班主任不妨登门家访,主动介绍情况,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其二,要诚心诚意,与家长真诚相交,给家长以可亲、可信之感,赢得家长的依赖,从而激发家长教育好子女的责任感和信心,强化合作意识;其三,要持之以恒,不怕曲折,耐心细致地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明确职责,早与班主任合作。

二、真诚坦白求理解。

教育实践证明,班主任与家长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双方不理解而造成的。比如,学生成绩不理想、表现较差、作业经常完不成等,班主任恨铁不成钢,着急之余,往往把家长传到学校,抱怨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家长被班主任搞得面红耳赤、狼狈不堪,长此以往,家长们便不愿见班主任了,在班主任的“传票”、传讯面前进退两难,听凭老师发落的同时,家长们也抱怨老师对自己不理解、不尊重,心理上与班主任产生鸿沟,乃至抵对情绪。作为班主任不妨换位思考,加强沟通,增进理解。首先要尊重家长。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要肯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成绩和优点,然后指出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真诚坦白,向家长讲明白自己工作难处,以及要有家长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充分利用学生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情感,采取开座谈会、家长会,发放意见卡、联络卡等方法,主动征求意见,以平等合作的诚意,拓宽与家长联系的渠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三、激励进取求提高。

少数家长由于文化程度、知识修养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家教方法走入误区,教育孩子不是“哄骗式”就是“棍棒式”。在这些绝招下,不但没有制服孩子,反而会使孩子更放纵或心灵扭曲。对此,班主任要多分析,多指导。这类家长起初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值,盼望子女“成龙成凤”,只是在“满腔热情”中得不到正确的“回报”时,便灰心丧气。因此,班主任首先要鼓励家长树立信心,要注意提醒家长在孩子面前少说丧失信心的话,通过有效的规劝,明理激励,以增强家长克服困难的勇气;第二,要教给家长正确的管理方法,一方面,班主任可有针对性的选择、推荐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供家长阅读;另一方面要动员家长多听一些家庭教育讲座等,不断改进家庭教育方法;第三,教师要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家长订立家教计划,多联系、多配合、多帮助、多激励,引导家长不断提高家教水平。

四、细致入微求发展。

有些文化水平高、知识修养好、社会阅历广的家长,自认为自己会辅导孩子,孩子考试分数也高,无需与班主任合作。其实在这部分“好学生”身上,往往也不乏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或品质,只不过是被高分所掩盖,一好百好,时常被人忽略罢了。对此,如果班班主任也像少数家长那么“自命不凡”,沉浸在高分之中,不与家长接触了解,交换意见,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此,班主任必须主动与家长交往,细致分析孩子身上的某些缺点或错误,促使家长警钟长鸣;其次,要和家长共同商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对策,帮助家长逐步实施。从认识上、措施上引导家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以求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