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务院印发《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看看基层医生又要做哪些事了?

 陈海燕jxs1nd94 2018-05-28

导读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部署做好未来5-10年的慢性病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群众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沉重。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血栓、脑溢血、心脏病乃至癌症,成为决定居民健康与生死的主要因素。在此大背景和现状之下,为保障居民健康,制定出台了本《规划》。

 


《规划》中定义的慢性病:


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

 

《规划》中明确的慢性病防治基本原则和核心目标:

(图片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而说到慢性病防治,自然是离不开基层医生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基层医生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慢性病是其诊疗病种之一。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也是基层医生的一大工作内容。那么根据《规划》的内容,基层医生在防治慢性病中需承担哪些工作任务?一起来看看相关的措施内容:

1
  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开展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普及健康科学知识,这是基层医生一直都在完成事情。每日看病诊疗之外,不少基层医生都会组织居民、村民开展各类丰富的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和咨询讲座,有的还会定期撰写健康知识板报或宣传栏,发放各种关于健康方面的宣传资料。其中自然也是包括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这些事情很多是基层医生从繁重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做的,目的是为了能提高百姓对“健康”的认识,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可以说,基层医生是较好地承担了“健康宣讲者”这一角色。

 

2
  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

相关政策措施: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逐步提供血糖血脂检测、口腔预防保健、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逐步将临床可诊断、治疗有手段、群众可接受、国家能负担的疾病筛检技术列为公共卫生措施。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逐步开展超重肥胖、血压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提供平衡膳食、身体活动、养生保健、体质辨识等咨询服务。


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是防治慢性病和早诊早治的必要条件。之前《央视新闻》曾提到:慢性病,要快治。此“快治”,非求治疗的速度,而在于尽早发现疾病,尽早治疗疾病。提高基层早诊早治能力是极其必要。而其中,最关键的是人,即提高基层医生的早诊早治知识和能力。同时,要尽可能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条件,硬件跟不上,再好的医技也无能为力。基层医生早诊早治的能力能够高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条件能完善写,很多疾病便可以得到更好地抑制和治疗。如此下来,每年不远千里辛苦奔波各大医院求医的人或许就可以少一点了。


  强化规范诊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关政策措施:


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 优先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积极推进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的分级诊疗,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


  • 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慢性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分级诊疗,医疗关键词、重点词、热点词。从城市大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从医生到患者,均是分级诊疗制度链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在慢性病的防治中,分级诊疗的作用显得愈发重要。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这类疾病的防治过程不是短期可完成的,需要的是长期的预防和治疗。分级诊疗在这方面是具有很大的优势,也是很重要的策略。

 

近两年国家在逐步推广以高血压、糖尿病等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为主的分级诊疗模式,扩增分级诊疗病种,多为慢性病病种,将其引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而不少大医院已逐步取消门诊。这一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功能就更加突出了。这意味着基层医生将会承担更多慢性疾病的诊疗工作,而大家也要多学习掌握相关“转诊”的知识和技巧。

 

4
 促进医防协同,实现全流程健康管理

相关政策措施: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工作实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满足慢性病防治需求。


2、构建慢性病防治结合工作机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实施人群健康促进、高危人群发现和指导、患者干预和随访管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这里又提到公共卫生服务了,虽由于各种现实因素,不少基层医生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做得是“心累不已”。但随着国家医改的方向,公共卫生服务依然是基层医生难以推卸的职责,仍需想办法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当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也不能单指望基层医生。对于“公卫补助不到位、考核过于数据量化”诸如此类的问题,真希望有关部门能耐心听取下基层医生的心声,多为他们想一点,多为他们做一点,好好解决一下大家的难处。如果一直是“做得很多,得的很少”,积极性如何能调动起来?慢性病防治作为公共卫生服务里一项,其需求的满足无疑会受到制约。

 

除了以上四大措施,在防治慢性病上,还有以下措施:


1、完善保障政策,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 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目录,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

2、控制危险因素,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

3、统筹社会资源,创新驱动健康服务业发展。

  • 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

4、增强科技支撑,促进监测评价和研发创新。

 

结语:


防治慢性病,是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必要手段,是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内容,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是首诊还是转诊,都离不开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职能角色。没有基层医生的职业能力与敬业精神,慢性病防治目标很难实现。面对这一重要任务,基层医生担负着很大的职责,基层医生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尽职尽责来努力配合实现慢性病防治目标。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基层医生也需要来自外部力量的支持,包括政府,包括民众……政府要在增加基层医疗人才、提高基层医生医疗水平、增加基层医生福利待遇、劳务薪酬、提供职业风险保障等方面给予具体实际的支持。社会民众要给予医生更多的理解。以此让基层医生能够安心踏实地工作,从而更好地为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