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鹰投资备忘录: 玩过这个游戏,我们才能明白精确“抄底”有多难! 前言:今天首先要和大家一起玩一个游...

 淡定的jeff 2018-05-28

前言:今天首先要和大家一起玩一个游戏,一个由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在1987年设计的游戏,上周认认真真玩了一次,收获很大,所以,开始之前,重点提醒一句:请一定独立思考,先认认真真玩完这个游戏,再看结论……

——猜数字游戏——

1987年的某一天,《金融时报》上出现了一则奇怪的竞猜广告(奖品丰厚),邀请银行家和商人参加一个数字竞猜比赛,参与者必须在0到100之间选择一个整数寄回去,谁猜的数字最接近所有收集到数字之和的平均数的三分之二,谁就是赢家。

举个例子:假设有10位选手,他们猜的数字分别为10,20,30,40,50,60,70,80,90,100。那么这10个人的平均数即为55,而55的2/3为36.7——最终,选择40的那位选手获胜。

如果你参与其中,你会猜什么数字?你又是怎么思考的?

(此处建议先暂停,先思考一下你自己的答案!!!)

1、理性思考逻辑:

第一层“玩家”的思考逻辑:假设参与的人足够多,选取数字的人群分布是均匀的,那么最后的平均数应该是50,50的2/3为33.3,因此我应该选择33;

第二层“玩家”的思考逻辑:假设绝大多数人都像上面那个玩家那么思考,那么最后这些数字的平均数就不应该是50,而是33,将33乘以2/3,得到22,因此更为理性的选择是22,而不是33;

第三层“玩家”的思考逻辑:依以类推……

顺着这个逻辑往下思考,你会发现每多想一层,猜的数字就应该缩小1/3,这个过程无限重复以后,到最后如果所有人都猜0的话,那就达到了“纳什均衡”(博弈论经典,二十世纪50年代著名数学家约翰·纳什创立,电影《美丽心灵》主人公原型)。

2、实际结果:

以上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实际结果如何呢?

最终,的确有一部分人选择了0,但是并不多,而更多人选的都是33和22——即更多人的思考停在了第一层或第二层。最后的统计结果,平均数是18.9,赢家选择的是13。

3、结论:

(1)博弈中,关键要思考的是“别人都会怎么想?”

(2)“别人怎么想?”——其实你很难猜到,每个人的思考逻辑/层次可能都不一样。

——择时是否也是猜数字?——

回到投资市场中,也许你现在就在猜一个数字——“市场的底部到底是多少点?”

精准择时(预判市场、逃顶、抄底)是多数人孜孜不倦追求的圣杯,然而,择时是否也是在猜数字?

1、“理性底”(价值底)往往不是市场的底

正如猜数字游戏一样,股票市场也存在一种理性思考逻辑——即价值投资,然而,最终的结果往往和猜数字游戏一样,“理性底”(价值底)往往不是市场的底——这取决于参与市场的绝大多数人到底怎么想?

尤其是在A股市场,因为多数的交易仍是散户为主体,而多数的散户并不认可或者并不懂价值投资,因此,往往已经非常具备投资价值的底并不是市场中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底。

同样的,“理性顶”(价值顶)也往往不是市场的顶。

2、“别人怎么想”也许只有上帝知道

别人怎么想?多少人会理性思考?多少人相信价值投资?多少人会在价值底出现之前提前布局?又有多少人知行合一?

一些列的问题告诉我们:精准择时必须具备“上帝视角”,或者就是运气!

——精确的错误与模糊的正确——

所幸的是,猜数字模式(即博弈模式)并非投资的唯一模式,而且并不应该是多数人学习的模式。

择时是必要的,特别是战略性择时,但是我们不必追求猜数字那样的“精确错误”,而应该回归简单的“模糊正确”。

此前自己统计过一个简单的数据(不同点位下投资偏股类基金持有不同时间的收益情况,如下图)——尽管单纯以点位测算未来的收益概率并不是很严谨,但这就是“模糊的正确”,简单,但长期总是正确的。

最后,如何正确地把握这“模糊的正确”?

也许,从现在开始,定投合适的基金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还是恳请一句:坚持原创真心不易,如果您觉得有所收获,还请帮忙多多转发与点赞,您的转发与点赞是我坚持的动力,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