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减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可见于多种眼病,但主要是指用眼不当、用眼过度,或年老、体弱以致出现近视、远视、散光、视物模糊等。视力减退并非都是由眼部本身疾病引起,它的背后往往暗藏着许多其他严重病患,视力减退只是其“可见”症状之一,如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栓塞、动脉粥样硬化、肾炎、白血病、贫血、心脏病、某些急性传染病等都可能引起视网膜血管的改变,造成眼底出血和玻璃体积血,从而导致视力下降。因此,对视力减退的症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点按攒竹 取穴:位于头部的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点按头面部的攒竹约1分钟。 功效:清热明目、祛风通络。 2.按压鱼腰’ 取穴: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按压头面部的鱼腰约1分钟。 功效:镇惊安神、疏风通络。 3.点按丝竹空 取穴:位于面部,眉梢凹陷处。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点按面部的丝竹空约1分钟。 功效:清头明目、散风止痛。 4.指压行间 取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指压足部的行间,指压时一面吐弋,一面强压到稍微有疼痛感,如此重复2~3次。 功效:清肝泄热、凉血安神、熄风活络。 5.揉搓三阴交 取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脚踝突出处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各一。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揉搓腿部的三阴交约1分钟。 功效:健脾益血、调肝补肾、缓解症状。 6.拿捏瞳子髎 取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0.5寸处,或目外眦旁,眼眶外侧缘处。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拿捏瞳子髎约1分钟。 功效:平肝熄风、明目退翳。 7.拿捏承泣 取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拿捏承泣约1分钟。 功效:散风清热、明目止泪。 8.揉搓四白 取穴:位于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1寸处(或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揉搓面部的四白约1分钟。 功效:祛风明目、通经活络。 9.点按睛明 取穴:位于鼻梁两侧距内眼角半分的地方。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点按面部的睛明约1分钟。 功效:泄热明目、祛风通络。 10.揉搓太阳 取穴:位于头部的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揉搓太阳约3分钟。 功效:醒脑开窍、提神解乏。 11.按揉内关 取穴:位于腕部横纹上两横指处。 方法:用拇指指端螺纹面轻轻按揉手臂的内关约1分钟。 功效:补中益气、宁心安神。 12.揉搓眼穴 取穴:位于耳垂部位,从耳朵底部开始至屏间切迹的底部,等分画三条水平线,在等分处画两条垂直线,将耳垂平均分为九部分,中间的即为眼穴。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揉搓眼穴约2分钟。 功效:滋阴补肾、醒脑明目。 13.按揉肝俞 取穴: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揉对侧肝俞约1分钟。 功效:疏肝利胆、祛淤活血。 14.拳揉肾俞 取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方法:双手握拳,将拳头放在同侧肾俞上,适当用力按揉约1分钟。 功效:补肾益气、聪耳明目。 15.推揉心俞 取穴: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推揉胸部的心俞5~10分钟。 功效:顺气导滞、调血明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