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由《项羽本纪》看《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江山携手 2018-05-29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由《项羽本纪》看《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了解项羽的性格及其与他悲剧命运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依托《项羽本纪》,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性格决定命运”,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教学重点】

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教学难点】

司马迁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手法以及不同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方法】

演绎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设想】

《项羽本纪》是《<史记>选读》的第五单元《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的讲读课文。在疏通字词句的基础上,我试图借助于学习本课刻画人物的手法,(在必修课程中也涉及一些《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因而学生对《史记》的人物刻画有了一些认识)进而鉴赏《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从而掌握鉴赏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提前安排学生分组预习、研读《项羽本纪》关于人物刻画的内容;制作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郑板桥

《项羽本纪》是《史记》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是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成功塑造了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

 

二、项羽的形象分析

(一)教师多媒体展示以下内容

分析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的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2、从侧面描写入手

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巨鹿之战

3、从细节描写入手

细节描写,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4、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5、从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入手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方法分别从项羽“少年言志”、“巨鹿之战”、“鸿门宴”、“霸王别姬”、“东城快战”和“乌江自刎”几个情节中重点赏析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明确:

1、“少年言志”

①语言描写: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说明他的毫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胸有大志,无所畏惧,胸无城府。

②外貌描写: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突出项羽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同时又才气超人,说明说明霸业能成绝非偶然。

2、“巨鹿之战”

①正面描写:杀宋义  救巨鹿  破釜沉舟  杀苏角,虏王离

②侧面描写:三个“无不”  两个“莫敢”

 

3、“霸王别姬”

①环境描写: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②动作描写:夜起、饮帐中、慷慨悲歌、泣

着重分析“泣”一字。

四面楚歌,走投无路时内心无可奈何、回天无力之悲。

③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一首英雄末路的挽歌,是楚霸王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腔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4、“东城快战”

①环境描写: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穷途末路)

②语言描写: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自信无敌,面对失败仍是如此豪气干天。

 

③动作描写:

a.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临战先声夺人,有排山倒海的气势。独闯汉营,所向披靡,神勇无敌。

b.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瞠目怒斥,惊退敌军,夸张地描绘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形象。

c.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满身神力,武艺超群。

 

5、“乌江自刎”

①语言描写: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心死而意未平,认输而不服气。

②细节描写:

愧见父老——知耻良知

赐马亭长——知恩图报

赠送头颅——知情重义

③动作描写:

着重分析“笑”一字。

下定决心拒渡乌江,坚守自己的尊严、人格、血性。

也有无可奈何,天要亡我之意;也是歉意的笑。

 

(三)总结项羽的形象

提问:根据以上分析,项羽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明确:

果毅决断  优柔寡断

骁勇善战  暴虎冯河

志向远大  鼠目寸光

重情重义  妇人之仁

侠骨柔情  暴戾凶残 

宽厚仁慈  吝啬小气

性格直率  刚愎自用

 

(三)项羽失败的原因

讨论:“性格决定命运”,项羽的悲剧性格决定了他的悲剧结局。综合项羽自身的原因和当时的客观条件,结合我们所学的政治、历史、地理知识以及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1、政治错误:分封诸侯,引起争斗;

      2、战略错误:背关怀楚,失去地利;

      3、政策错误:放逐义帝,诸侯叛乱;

      4、路线错误:专恃武力,失去民心;

      5、性格错误:自矜功伐,不善用人。

 

三、《史记》人物刻画艺术

1、善于选择与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环境,突出表现人物的主导性格。

在司马迁精心结撰的《项羽本纪》中,着重描写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桩事件典型而深刻地展示了项羽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三部曲。这些都非常鲜明地体现了司马迁选择典型事件的艺术匠心。而从鸿门宴一节的叙述,又使我们窥知司马迁已经十分纯熟地掌握利用典型环境塑造人物的技巧。从宴前的决定“击破沛公军”,到接受刘邦“臣之不敢倍(背)德”的谢罪;从趁谢罪之机以瓮中捉鳖的决策到被刘邦花言巧语的迷惑导致临机措手的犹豫;从项庄樊哙对舞的剑拔弩张到刘邦如厕“间(趁小路)遁”的烟消云散,仅通过筵席的场景把项羽的既刚愎自用又优柔寡断,既匹夫之忍又妇人之仁刻划得深刻形象。还把刘邦的虚伪狡猾、张良的机智从容、樊哙的粗鲁勇敢、范增的深谋远虑的性格得以展示。

“垓下之围”主要写了三个事件:垓下绝唱、东城快战、乌江自刎。当项羽大军被围垓下,军情何等急迫!作者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倾诉对虞姬与骏马的难舍之情,唯有如此描写,才能表现出项羽一腔怒愤与英雄失路托身无所的悲情。东城突围,项羽兵剩无几,面对失败,他认输但不服气,为了证实此是天意而非自己的过失,他赌注似地为部下表演“快战”,斩将刈旗,再现当年叱咤风云,千人皆废的英姿,然而描写已多是突出其徒有匹夫之勇而胸无良谋的特征了。兵退乌江,本可渡江以期东山再起,但项羽因愧见江东父老而宁死不辱,体现了他知耻不苟活却又自暴自弃的性格特征。至于以自己的坐骑赠亭长,将自己的首级送故人,则进一步突出了他慷慨豪爽重义气的风度。

 

2、渲染细节,雕琢对话,精细刻划人物的个性

语言:

《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刻画了项羽的豪壮,多情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则说明勇猛无比,骁勇善战,所向披靡。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诸君知天亡我,非天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表现了项羽恃勇自负的性格。

动作:

“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仍是对项羽骁勇善战、勇猛无比的描写。

 

3、比照衬托,在比较中显现个性。

“巨鹿之战”部分,三个“无不”两个“莫敢”侧面烘托项羽。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

 

4、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个性。

心理描写在《史记》之前的记叙文中是极为罕见的,而在《史记》中却较为常见。他所常用的方法有独白、对话和啸歌等。心理描写能直抒人物胸臆,窥其理想志趣。

 

5、司马迁在记写史实的时候,还用了“互见法”

“互见法”即一篇中已叙之事,它篇省略。如在《高祖本纪》里,作为本传,司马迁对刘邦多作正面描写,而凡是贬的方面,大多互见于它篇。如《项羽本纪》写刘邦推儿女下车;项羽以杀刘邦之父要挟刘邦,刘邦说“幸分一杯羹”。

 

6、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项羽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在他身上就可以发现多重人格。他喑噁叱咤,又言语呕呕。他爱人礼士,又妒贤嫉能。 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又是仁爱的,鸿门宴有恻隐之心,不杀刘 邦,还时常虑念百姓疾苦。他有时与部下同甘共苦,分衣推食;有时又非常吝啬, 已经刻好的官印不肯发给功臣,放在手里反复把玩。至于和虞姬悲歌唱和的场面, 则兼有风云气和兒女情。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使得人物形 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而且非常真实。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一方面能把握他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其性 格的次要方面也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多侧面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四、拓展总结

今天我们赏析了《项羽本纪》的人物刻画艺术学习本课刻画人物的手法,进而鉴赏《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感谢司马迁当年的忍辱负重,留下了这部巨著。感谢他用激情浓烈,色彩斑斓的细节,生动传神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失败英雄的形象,为我们创设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场面。社会要和谐,得人心者得天下。人们既要享受胜利的荣耀,也要学会忍受失败的耻辱。我们要发扬我们的优点,克服我们的缺点,为我们人生的增加筹码。要能够在人生的转折关头,特别是带历史性的关头,头脑清醒,把握契机,培养理想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愿我们从司马迁和项羽的身上得到更多启示。

 

五、布置作业:写一篇小作文《我心目中的项羽》,不少于6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