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会发现,当你去医院的时候,主诉腰痛,好啦,你就等着排队去检查吧,医生总会告诉你,哦腰痛啊,先去做个MRI看看有没有髓核突出变性,有没有压迫神经,有没有腰椎间盘突出。其实也不是反对做MRI或者CT,它们也是作为参考证据的一部分,但很多时候我们是可以通过评估发现问题的,所以说不能一说腰痛就马上去检查,至少需要先进行评估,当你进行评估后再去做检查,你会遇到一种情形,那就是评估功能是存在问题的,但是影像学没有异常啊(如下图的一个病人,椎间盘几乎不突出,但是腰腿疼是存在的,你这个不可能说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吧)。这时,如果遵照一来就先查影像,医生就会跟你说,没什么问题,回去注意休息,多锻炼就好啦,再然后给你开点镇痛药。所以说,不能单靠MRI和CT等影像学去判断问题关键,只有当手术作为唯一可行性方案时,这时候的检查才是有意义的。 再者说,很多医生花在患者的时间太短了,他们往往无法得出任何确切的诊断结果,或者仅仅从MRI或者CT等影像学结果以后就给出一个结论。这样的检查没有多少意义,从一幅图像来确定疼痛的来源,就像看一部车的照片在没有其他信息支撑下确定引擎点不着火一样。即便得出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等信息,这些对于引导患者回复,直至真正的痊愈也是几乎没有帮助的,与其把关注点放在疾病的名称上,倒不如把注意力转移到寻找病症的根源加以解决好。比如说当MRI显示有黑色阴性时,说明我有“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吗”?在绝大多数病例中,“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其实是一种误诊。其实这是脊柱内水分流失的表现,这是随着年龄增长谁都会出现的情况,就像脸上会长皱纹一样。 其实大多数外科医生都是认为手术才是正确的,他们能把你的髓核摘除,把疼痛切除,但那些被移除的组织并不是造成你出现腰痛的全部原因。在手术暴露病灶过程中,周围健康的软组织也可能会被切断和破环,这就好比“癌症”的化疗,在杀死你的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其他有益的细胞。如果没有找清除疼痛的原因之前,做手术的风险远远大于现状。在一些个案中,患者通常在一两年后又带着相似的组织损伤回来,但位置是之前做手术点的上一节段又或者其他节段位置,原来的疼痛又发生了,甚至更严重。这时候外科医生会说,再做一次手术处理另一节段,还要打多少颗钢钉还分国产和进口的,所以说在未找清原因之前,请不要盲目进行手术方式,侵入式治疗会有很多麻烦问题的,当然这不是批判手术,只是从我目前的了解来看手术还是要慎重的。 那什么样的情况下才选择手术呢?目前大家比较接受的说法就是如果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症状,比如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就可以考虑尽快手术解除压迫。 还有,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这个说法我是不认同的:保守治疗3-6个月,如果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类似的这种说法,其实大家都在被动的治疗,什么针灸、按摩、牵引、等等都是被动治疗,大家都没有考虑过主动康复,主动康复其实比被动治疗更加的可靠,让你懂得去了解自己的身体,纠正以前错误的运动模式,让肌肉、骨骼、神经互相协调,这样才是一个长久之计。
|
|
来自: 昵称41082923 >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