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22条古人遗训中探索书法的奥秘

 蕾馨齋主 2018-05-29

沈尹默说:书法,无色而具有画图之灿烂,无声而具有音韵之和谐。

也有人说:书法之所以令人着迷,是因为思想和线条的完美结合冲击了观者的精神幻觉。

小编觉得无可非议。

下面,我们从22条古人遗训中来探索书法的奥秘~~

1、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2、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

——南宋·姜夔《续书谱》

告诉我们:初学书法,必须从临摹开始

3、须临唐碑,到极劲键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 ——清·梁巘《学书论》

4、之学书者,自当以唐碑为宗。唐人门类多,短长肥瘦,各臻秒境;宋人门类少,蔡,苏,黄,米,俱有毛疵。学者不可不知也。 ——清·钱泳《履园丛话》

5、书易少年时将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 ——清·梁巘《学书论》

6、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

告诉我们:初学应临唐碑(楷书帖)

7、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揑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 ——明·解缙《学书法》

8、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

——南宋·姜夔《续书谱》

9、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清·冯班《钝吟书要》

临摹方法:先读古人的墨迹,体味它的运笔奥理后,再开始着手临摹,且要注意字的笔画、结构等

10、学古人书,须得其神骨,魄力气格,命脉,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

——清·梁巘《学书论》

11、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容思议。

——明·沈灏《画尘》

12、凡临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 ——清·王淑《论书滕语》

13、初业书要类乎本,缓笔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

——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章》

告诉我们:临摹要临得像,把握好字的形势等,不可只有字形相似而没有神韵

14、凡临摹须专力一家,然后以各家总览揣摩,自然胸中餍饫,腕下精熟。久之眼光广阔,志趣高深,集众长以为己有,方得出群境地。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15、习古人书,必先专精议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

——清·王淑《论书滕语》

16、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既迁。

——清·梁章钜《学字》

告诉我们:临摹要专一家,选定了一种字帖就要坚持学下去

17、临摹古人,须食古而化,独自成家。 ——明·李流芳

18、若执着成见,凝滞于胸中,终不能参以活法运用,虽参活法,亦自有一定不易之势。奔放驰骤,不越范围,所谓师古而不泥于古,则得之。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19、古人有言;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北宋·黄庭坚《论书》

告诉我们:临摹古人墨迹,要融会贯通而不拘泥于古人

20、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不难工矣。 ——北宋·黄庭坚《论书》

告诉我们:学习书法要熟读魏晋书法作品,心领神会,自然能明白古人笔法。而想要学习草书,必须精通楷书,知道笔法和字法向背顺逆的道理。待懂得草书用笔和结字法则后,写草书就不算难事了。

21、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晋·卫铄《笔阵图》

告诉我们:学写字,先要学执笔之法……初学书者先学大字,不得从小字开始。

22、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北宋·黄庭坚《论书》

告诉我们:学习书法经常临摹,可以做到形似。重要的是要多取古人法帖本细细品读,做到心领神会,才能到达妙境。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做到神似。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曰:学书六要;一气质,二天资,三得法,四临摹,五用功,六识鉴。六要俱备,方能成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