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放逸:深入了解结夏安居,关键在理解这三个字

 timtxu 2018-05-29


今天是农历四月十五,是佛教僧团结夏安居的日子。


什么是结夏安居?结夏安居是佛陀制定的一个制度,每年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这段时间,僧团将集体闭关,精进修行。这一制度流传至今,为南北传佛教共同接受。


要想更加深入了解结夏安居,我们可以从制定结夏安居的因缘和按照这样去做的结果两个方面着手。


为什么要结夏安居


印度次大陆地区,气候类型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这种气候类型雨热同期,降水量大。因此一到夏天雨季,印度地区水体大涨,虫蚁迁徙。


佛世时,僧团平时住在森林等寂静处,每天到附近聚落村庄城镇中托钵乞食,这就必然要踩踏泥土道路雨季中行脚,很容易踩踏到虫蚁草木,包括刚刚发芽的农作物。

 


佛世时有六群比丘,经常因为做出各类行为而遭人讥嫌,佛也就经常因此制戒。


结夏安居的制度,也是因为六群比丘不分时节因缘而去乞食,被众人诟病。因此佛陀规定这段时间需要闭关静修。从此有了结夏安居这一制度。


出家人在结夏之前往往会与在家善信商量好,比如居住在精舍中,稳定接受在家居士的供养,如此便不需离开安居的住所,而能得到支撑生命延续的资具因缘。


因此我们在僧团安居期间,可以多作供养,多做义工,以护持师父们更好地精进修行



这一制度的落实,成效还是很显著的。修行需要殷重绵密,下水磨工夫,才能有所成就。


虽然不少佛弟子能自发地精进用功,但还是有不少人需要集体环境的赋能,在群体氛围的带动下实现不放逸住的。这样,结夏安居这种每年固定的密集闭关,就成了很好的增上缘。

 

也正因如此,每年解夏之后,总有那么一些师父,能够突破修行,获得种种果证,而令佛陀感到欢喜。


 


僧团能在这样的闭关中获得卓有成效的进益,归根结底还是密集用功的作用。好比一壶水想要烧开,非得持续不间断地加热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修行无法得到长足的进益。

 

为什么不间断不放逸那么重要?修行是一场内在的革命,是向自己过去身心的错误运作模式发起的挑战。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在我们无始以来的轮回中,身心的运作早已习惯贪嗔痴,因此修行中一旦放逸,难免因循旧习


什么是不放逸


说到放逸,佛教中有一个故事。佛陀曾经在某次开示中向比丘们赞叹念死的功德。念死是“十随念”之一,所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身、念安那般那、念死、念休息


佛陀开示了念死的功德以后,比丘们纷纷报道自己在念死这一法门上的修习心得。


一个比丘说,自己修习念死之时,常常观想自己只剩这一天可以活了,因此要把握好这一日一夜的时光,思维法义,于佛法中得进益,才不会留下遗憾。

 

另一个比丘说,自己修习念死的时候,观想只剩一个白天可以活,因为晚上的时间往往无法活动。那么就用这个白天精进行道。




而后比丘们陆陆续续向佛陀报道,他们观想念死的时间长短也各有短长。


最后,佛陀评价到:“前面的种种观法,哪怕是观想自己只剩一碗饭,半碗饭,三四口饭寿命的,都算是放逸念死。只有观想自己,只剩一口饭,或者一口呼吸的寿命,而作精进修行,这样才算不放逸念死。”

 

是佛陀对弟子们的要求太高了吗?并非如此。人的无明烦恼中,有一项便是“常倒”:把原本无常的事实,看作是有常的倒见。所以普贤菩萨说:“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人的生命能够延续,是种种因缘和合而成,天灾人祸,种种危难可能会在一瞬间令人命断。因此哪怕念死时观想的时长是半碗饭的功夫,也还是“执无常为常”。

 


可见我们有多么习惯于错误。错误的知见与习惯,会在不经意间跳出来,而我们习以为常便会跟着走这也能看出密集修行,不间断不放逸修行是多么重要。


然而并非所有人的精进力都足以支撑他独自修习成就,但在结夏安居之时,借着这样环境氛围的带动,却可以让他得到足够的精进成就。

 

哪怕是现代的心理学,也会告诉你,要成长就要跳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一时之改变尚且如此,修行的目的,是打破历劫未断的生死轮回,更是应该跳出以往的舒适区。

 

结夏安居对佛子有何启迪

 

不间断地精进,从而走出舒适区,这是结夏安居中的修行技术要点,这对于所有佛弟子,都有着启迪意义。


这对僧人的意义前面已经谈了,对居士来说,夏安居的精神能让我们更好适应这个时代,进一步将生活与修行结合起来。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时间被不同来源的信息切割得四分五裂。有句话叫做“本来是想利用好碎片时间,结果发现所有时间都因此变成了碎片”。

 

为什么“利用碎片时间自我成长”的初衷,最后会变成“再也找不到整块的时间”?


 

我们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当我们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投入注意力。所谓利用碎片时间也是如此。


一旦开始“利用碎片时间”,就开始在这件事情上投入了注意力。而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心理上是需要主动抽离,需要出力的。

 

在前一件事情上用力越大,越黏着,抽离时的难度也就越大。这样,我们黏着的事情,就变成了一个新的舒适区。这件事越是简单,越是不会带来痛苦,我们越容易投入黏着——说到底,还是贪烦恼在作祟

 


僧团安居精进,获得成就,是用精进来战胜了修行上的放逸,走出了舒适区,我们也可以学会使用好精进。八正道中的正精进,有偈颂曰:“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生”。

 

经常令心安住于正念清明的状态,一但黏着出现,能自知这是恶,应该断除,从而出离。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训练,不断精进才能习惯的事。而戒断坏习惯,培养好习惯的故事,谁的身边又没那么几个呢?

 

今日互动

你有没有特别希望

戒断或养成的习惯?


禅风君愿意倾听你的决心

更愿意接受你每天的打卡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