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人墓碑记 导学案

 江山携手 2018-05-30

◆名言录

  ★励志名言

  坚强毅力——人生不能没有的一种品质

  滴水穿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万丈高楼平地起。

  就像冲洗高山的雨滴,吞噬猛虎的蚂蚁,就如照亮大地的星辰,建金字塔的奴隶,我们要一砖一瓦建造起自己的城堡。我们要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放眼未来,迎接挑战,我们深信:坚持不懈,终会成功。

  ★司马迁名言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你生来就是要做冠军的。那些能够产生热烈的愿望以达到崇高目标的人,才能走向伟大;那些用积极的心态不断努力的人,才能取得并保持成功。

 

 

零碎的布可以织成漂亮的彩衣;零碎的时间可以创造亮丽的人生。

五人墓碑记学案

编写教师:吉青云     审核教师:李彦阳  彭琳岚                                

学习目的:

1..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整理“之、其、而、则、或、即、既”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辨清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

3..积累文言常识。

 4.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B

一、字词正音:

 


 
阉(      )   湮(      皦皦(     )   赀(       缇骑(    )抶(       )   溷(    )   缙绅(      逡巡(      蓼洲(    
傫(     
 詈(       缳(   )    曷(     暴于朝廷(     )扼腕(    )   谥(    )    牖(    )   社稷(     囧卿(    

敛赀财 (     佯狂(   

二、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张溥是知识分子中进步阶层的代表,他所领导的
“复社”,在当时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三、时代背景:
    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此时,魏阉党羽遍布天下,异己排斥殆尽。明神宗(万历帝)时,统治者又向各地派出大批“税监”加征税赋。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多次进行抗暴斗争。本文所写,就是其中一次。

四、解题: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当时,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天启七年,魏阉用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廷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不到一年,魏阉被明思宗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于虎丘山塘的魏生祠──普惠祠内,并立了墓碑。

C

文本探究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    )被逮②,激于义而死焉(    )者也(句式特点:                  )。至于今,郡之(      )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     )除(      )魏阉废祠(音:    )之址以(       )葬之;且立石于(    )其(      )墓之门,以(        )旌(      )其所为。呜呼,亦盛(      )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    )今之墓(     )而葬焉(     ),其为时止(    )十有(      )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     )徒,其疾病(     )而死,死而(    )湮(读音      )没不足道者(      ),亦已众(  )矣,况草野之无闻(      )者欤!独五人之皦皦(音:     ),何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②,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三、总结段意:

 

 

 

 

A

1、通假字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        (“止”通“只”,仅,不过,副词)

亦曷故哉?                (“曷”通“何”,为什么,疑问代词)

2、古今异义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义:“行为”是“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2)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古义:头颅。         今义:多指一个团体的领导

(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唯之私人

    古义:,党羽,亲信,名词;

    今义:指属于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非公共的)

(4)颜色不少变

古义:脸色,名词;    今义:色彩

(5)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非常,两词连用,不同寻常;

    今义:程度副词,很,极。

3、词类活用

(1) 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修墓,名词作动词)

(2) 其疾病而死                    (患病,名作动。)

 (3)缇骑按剑而前                  (走上前,名作动。)

(4)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函,用木匣子装,用棺材收敛,名词作动词)

(5)今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老:老死,形容词作动词)

(6)安能屈豪杰之流   (屈,使……屈身,使……折服。使动用法)

(7)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即近处和远处,形容词作名词)

(8)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名词作状语,像奴隶那样,当做奴仆。)

(9)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明,表明;形作动。大,重大意义,形容词作名词)指导学生弄清几处断句

明确: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

③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重点实词词义抽答

第一段:旌 盛

第二段:皎皎

第三段:望 行为 敛 堪 抚 按

第四段:当 少 发 卒

第五段:素 蹈死 株治 逡巡 猝

第六段:抵 佯 视 尽 隶 屈

 

3、背诵第五自然段。五人墓碑记 学案(二)
             第二课时

B

一、复习第一课时基础知识

二、自读3、4、5自然段,完成预习C案字词部分。

 

 

C

一、研讨第第三自然段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予犹记周公之(   )被逮,(句式特点:     )在丁卯(  )三月之望(    )。吾社之(    )行为(    )士先(   )者⑨,为(    )之声义(     ),敛赀财以(     )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  )剑而(  )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   ),抶(注音:   )而仆之(13)。是时以(   )大中丞抚(     )吴者为魏之私人(     ),公之(   )逮所由(   )使也;吴之民方(   )痛心焉(  ),于是乘其厉声以(  )呵(    ),则(    )噪而(     )相逐,中丞匿于(    )溷藩以(    )免。既而(   )以(    )吴民之(    )乱请于朝,(句式特点:          )按(    )诛五人(18),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  )今之(  )傫然在墓者也。(句式特点:       )

 

2、研讨文本:概括本段内容

 

 

研读第四自然段  

 

1、落实字词

 然(  )五人之当刑(  )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    )死。断头置城上,(句式特点:            )颜色(        )不少(    )变。有贤士大夫发(     )五十金买五人之脰(    )而函(      )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        )为五人也。

2、研讨文本:概括本段内容

 

 

 

研读第五自然段

 

1、落实字词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     )其志者,(句式特点:            )四海(     )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       )之间,素(        )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句式特点:         )蹈死不顾(     ),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     )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       )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    )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2、研讨文本:概括本段内容

 

 

 

A

1、一词多义

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拿出,支付)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动,发难)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慨叹)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发送)

当: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处在某个地方或时候。)

    请于当道                    (主持,掌管)

    然五人之当刑也              (面临,面对)

道: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称道)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路)

徒:慷慨得志之徒                (一类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空,徒然)

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品行,德行)

    敛赀财以送其行              (上路,行程)

    其辱人贱行                  (行为)

之: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取消句子独立性)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的;代五人)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结构助词,的)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结构助词。的)

    为之声义                    (代周顺昌)

    四海之大                    (定语后置的标志)

    佯狂不知所之者              (到)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目的连词,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凭借……的身份)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相当于而,表修饰)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因为)

而:其疾病而死                  (表因果、承接关系)

    缇骑按剑而前                (表修饰关系)

    抶而仆之                    (表承接关系)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表转折关系)

2、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判断句)

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士之悲哉?

              (“安……哉?” 古汉语中表示反问的常用句式)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用介词“于”表被动)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介宾结构后置作状语)

激昂大义                           (被动句)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定语后置)

不能容于远近                       (被动句)

斯固百世之遇也                     (判断句)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介宾结构后置作状语)

 

3、背诵第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
                          B案

1、检查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基础知识。

2、检查第五自然段背诵默写。

3、完成C案字词

C

一、研讨第六自然段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由是观之(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    )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句式特点:                    )而又有剪发杜(        )门,佯(     )狂不知所之(       )者,其(       )辱人贱行,视(      )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        )于朝延,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列其姓名于(        )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        )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句式特点: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以(       )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    )隶(      )使之,安能屈(       )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    )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         )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亦以明(        )死生之大(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2)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3、总结本段内容

此自然段论五人对国家的贡献,从反面揭示“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再一次对比突出五人死义的重大意义。再正面叙述,以周顺昌死后作陪衬,照应开头;再从反面设想五人如不死于义,虽得终天年,但生命毫无意义,对他们的死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肯定。结尾句是结论,把论题提高到理论高度,表明作者比较正确的观点。
第三部分: 再次肯定周顺昌和五人的功绩、影响,指出人民于国家的重大作用。

二小结:
一、本文以明确的立场,爱憎分明的感情,高度评价了五位义士在反阉党的斗争中慷慨捐躯的事迹,充分肯定了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和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认为平民百姓是理所当然地不懂道理的、受奴役的,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三、研讨写作特点:

本文叙事议论有机融合,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本文有叙有议,就全篇说,是先叙后议,一、二两段叙事(五人墓缘起、崐斗争事迹)、三段评议五人死义的重大意义,是议论部分,但叙中有议,议中有叙。一段叙述五人墓缘起后,插入一段议论,赞扬“五人之    ”,然后接叙五人斗争事迹,三段在称赞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后,接叙“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事实,以论证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议论随叙事内容而发,事实随议论的需要而叙敋。从二者关系看,叙五人事迹是议论的基础和根据,议论使五人事迹益见光辉,叙事与议论相辅相成,统一于“义”这一纲领之下,有机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2.找出本文有几处对比,分析其作用。

作用: 使五人之义跃然纸上,突出展现他们慷慨死义的壮烈事迹。
    对比: ⑴富贵之子、士大夫不关心国事无所作为死不足道和五人对比;

          ⑵大阉之乱变节易志的缙绅和五人的对比;

          ⑶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和五人对比;

          ⑷假想五人不死于义尽其天年而毫无意义和五人之死对比。

A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除:治,整理

B. 在丁卯三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C.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匿:藏,躲藏       

D. 按诛五人                 按:斩杀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C、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E 凡富贵之了,慷慨得志之徒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去今之墓而葬焉③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人皆得而隶使之

不能容于远近

安能屈豪杰之流

亦以明死生之大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A. ①②③④   B. ⑤⑦   C.③④⑥⑧   D.④⑧

4.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B. 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

C. 不能容于远近

D. 荣于身后

5.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B.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

C.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D.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课堂检测:练习册45页自主探究学习1---4题

课外作业:练习册49页应用拓展第二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