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言集 | 空氏医理:话说辨证

 lvzhifeng 2018-05-30




一、病与证(症)

  

        疾病是在致病因素(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人体这个巨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出现不良的异常状态的生命活动过程。简而言之,人体由正常状态变化到异常状态,而且这种变化是趋向不良的,我们就称为生病。

       那么,所谓的病名,主要是根据过往经验和案例,对人体某些不良的异常状态和过程,总结其共同规律,进行概括和界定。每一个病名,都对应着特定的病因、病机、症状、演变趋势、转归预后等。可见,病名是医生的主观判断。

        而症状,是患者在疾病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常感觉、异常身心状态,是人体在疾病当前阶段所呈现出的现象。可见,症状是患者客观存在的。

        每个病名,对应着若干症状(症候)。同样的病可以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病可以有相同的症状。因此,中医提出“辨证(症)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中医学里面,病名比较少,分得不是很精细,这就是因为中医其实是重视症状而忽略病名的,或者说重视整体而不过于强调局部。


二、从易理看辨证


        中医这门学问,是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是中国古典哲学所开出的花朵之一。因此,中医必然以中国古典哲学为其根源和最高指导思想,处处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的色彩。所谓的中国古典哲学,实际上主要是易学(儒、道两家共尊之),所以古人认为“医易同源”。

        既然整个中医都以易学为指导思想,那么中医辨证也不例外。在中医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提出了臟腑辨证、六经辨证、病性辨证(六邪七情和炁血津液)、八纲辨证、卫炁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至今并存于世,各有拥趸而颇多争论,虽有人尝试“和稀泥”,却不能在理论上形成统一。笔者著此文,则是试图从易学这一最高原理出发,来做一下系统梳理。

        易学对于世间事物,有着不同的划分层次,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根据这个层次论,不同层次的事物有不同层次的相对真理,中医的各种辨证理论也可纳入相应的层次中。

        太极层次就是“”的层次,大道至简而万法归一,对应到中医辨证上,就是“一炁周流,通则不痛”。所有的病只有一个原因:炁血瘀滞(堵塞),所有的病都是一个治法:疏通炁血。具体到临床,空氏体系所总结的“六通疗法”就是这个层次的代表之一。

        两仪层次就是“”的层次,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对应到中医辨证上,就是把所有疾病只划分为两类:阴症与阳症,病因为阴阳偏盛导致的不平衡,治法则是阴盛则扶阳、阳盛则滋阴,以达到阴平阳秘。中医历史上,朱丹溪以滋阴著称,郑钦安则提倡扶阳。

        三才就是“三”的层次,它已经不是一分为二的简单划分,注意到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大量的灰色地带。对应到中医辨证上就是吴鞠通在《温病条辨》里提出的三焦辨证。上焦应天,包括肺、心之病;中焦应人,包括脾胃、肠道之病;下焦应地,包括肝、肾之病。处于“三”的层次的医学理论,还有藏医的三因论(代表炁的“隆”、代表火的“赤巴”、代表土和水的“培根”)。

        四象就是“四”的层次,对应到中医辨证上就是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的卫炁营血辨证。卫分对应太阳,炁分对应少阳,营分对应少阴,血分对应太阴。处于“四”的层次的医学理论,还有佛医的四大论(地、水、火、风)。

        五行就是“五”的层次,对应到中医辨证上就是臟腑辨证,根据五行把人体划分为心、肝、脾、肺、肾五大臟象系统,从而概括全身各处的疾病。在“五”的层次进行治疗,就要考虑五行生克、补母泻子等复杂规则。

        六合就是“六”的层次,对应到中医辨证上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继承完善的六经辨证。太阳为朱雀,少阳为青龙,阳明为勾陈,太阴为玄武,少阴为白虎,厥阴为滕蛇。六经辨证已经是较为复杂的综合辨证,它包含有阴阳盛衰、病邪性质、病变部位、病势传变等要素。在“六”的层次进行治疗,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因此形成了经方系统。

        八卦就是“八”的层次,对应到中医辨证上就是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总结的八纲辨证(八纲的八个字其实在内经里就有,只是没有系统的总结提炼)。张景岳提出以二纲统六变,就是根据八卦的乾坤生六子理论而来,阴阳对应坤、乾,表里对应震、巽,寒热对应坎、离,虚实对应兑、艮。八纲辨证是对疾病从各个层面进行界定的复合辨证体系。

         笔者对于易学的这套事物演化层次理论有一个观点:三、四、五是一个大层次,故道德经说“三生万物”,到了三的层次以后,万物的各种丰富形态都具备了。四象、五行,只不过是更加细化的三才理论。三才再乘以二(一分为二),就是六合;四象再乘以二,就是八卦;五行再乘以二,就是十天干。如果六合再分裂演化一次,则有了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系统已经是易学里最细致的事物演化层次了,十天干对应人体的五臟五腑,十二地支则对应人体的十二经络。


三、“辨证”喻说


       中医诸种辨证方法之联系,笔者想用一个比喻来说明。疾病犹如一场战争,臟腑辨证是分析战争的区域和敌方最终的战争企图,六经辨证是分析敌方的攻击梯次及路线,病性辨证是分析敌我双方的具体军事力量特点,八纲辨证是分析当前的战场现状,卫炁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是分析我方的受损情况。 

       以此观之,诸种辨证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问题,并无根本分歧,若以易理统领,则自可左右逢源、头头是道。空氏辨证口诀云:“摆脱病名,分析症状,周天一炁,归经落臟”。“周天一炁”属于太极的层次,“归经落臟”则属于干支的层次,由本至末,体用全赅。   

       本文为笔者一家之说,冀望方家指正。


作|者|简|介

空谷先生


国学学者

中医大家

易经名家

武当内家拳传人

本元文化创始人

华夏道医研究中心主任

国际华人超心理学会中国分会副会长

世界易经联合总会易学应用委员会主任

从事国学传播及临床医疗多年,于儒、释、道、医、易诸学均有精深造诣。


本公众号所有原创内容,所有权和解释权均归本元文化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