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自臀部沿大腿后面、小腿后外侧向远端放射。其病因较多,可分两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主要是神经间质炎,由受冷或病灶感染引起;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由附近结构的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肥大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子宫附件炎和臀部注射位置不当致药物刺激神经等引起。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起病急,有下背部酸痛和腰中僵直感,出现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剧烈疼痛,有发作性加剧的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运动或用力时疼痛加剧;继发性坐骨神经痛,起病较慢,患者多有较长时间的下背部酸痛、腰酸或受伤的病史,常因咳嗽、喷嚏、震动、弯腰而使疼痛加剧,并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和感觉迟钝的症状。 1.锻炼目的: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腰背部和腹部的肌肉力量,牵伸放松过度紧张的肌肉和其他软组织。 2.运动强度:从小强度运动量向中强度运动量逐步过渡,运动时最高心率每分钟达120-130次。 3.运动种类与练习次数、时间: (1)散步:每日1-2次,每次2-3千米,时间20分钟。 (2)医疗体操:包括以下动作。 1)仰卧位屈腿:仰卧床上,做双腿分开、合拢的练习。 2)仰卧位屈膝:仰卧床上,双膝屈向臀部,慢慢再伸直。 仰卧位屈腿 3)坐位摆腿:坐床上,手支撑在体后,身体转向一侧,患肢小腿前后摆动。 4)坐位体前屈:直腿坐床上,体前屈,用手摸足尖。 坐位体前屈 5)立位摆腿:扶墙或扶床、椅子,患腿向前后放松摆动。 立位摆腿 6)立位侧弓箭步:叉腰站立,做侧弓箭步,左右交替进行,要求练习时转移重心。 7)立位体前屈:两脚分开,比肩宽站立,向前做体屈运动。为加大运动量,可做体前屈后仰练习。 立位体前屈 如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先进行推拿、理疗,使脱出组织逐步回位,再进行简单床上运动,疾病逐渐好转再向坐位、立位过渡。 为加强腰肌的力量,可做左右扭腰动作,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左右。 医疗体操可根据病情单节或成套练习,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 (3)按摩:对患肢部位可进行擦摩,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进一步可进行叩打按摩,每日2-3次,每次10-20分钟。 4.注意事项:坐骨神经炎急性发作时,暂不进行医疗体育锻炼。腰椎间盘突出时,等脱出组织退回原位后再逐步进行锻炼。在锻炼过程中,要加强对腰背部和腹部肌肉的锻炼。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经常复发的患者,要做进一步检查,进行手术治疗。上一篇:练习易筋经注意事项 下一篇:中老年人偏瘫运动处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