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坛周记 |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

 老赵0717 2018-06-01




作者:闫宏亮,宋立刚,马宁

单位:北京天坛医院

周我们汇报一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介入的治疗过程,具体如下。

病例详情

本周我们汇报一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具体如下。

患者,女性,65岁,因“头晕20余天”入院。患者2018年4月中旬左右突发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症状持续10余分钟后缓解,但仍有头重脚轻感。就诊于当地医院,颅脑CT提示脑内多发陈旧梗死(图1)。


图1


头颅核磁:多发陈旧性脑梗塞(图2)。

  图2


MRA: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右椎动脉V4段闭塞(图3)。

 图3


当地医院DSA: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右椎动脉V1段狭窄,右椎动脉V4段次全闭塞,可见左前循环通过左后交通动脉向后循环代偿(图4-7)。

图4

图5

图6

图7


予口服阿司匹林、波立维等药物治疗,经治疗症状好转,为进一步诊疗,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吸烟史30年,10-20支/天,已戒1月。高血压病史20年。

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

化验检查:血栓弹力图:AA:90.2% ADP:0%

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100mg 1/日+西洛他唑片100mg 2/日)、降脂稳斑(立普妥20mg 1/日)等治疗。

高分辨核磁:基底动脉近端管壁环形增厚,斑块形成(图8)。

 图8


术前讨论

1.手术指征: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伴近期后循环缺血症状反复发作,有干预治疗指征。


2.治疗策略:基底动脉直径细,目测直径小于2mm,狭窄波及范围较广,拟对狭窄程度最重处选用长度较短的小球囊扩张,再视扩张的效果决定是否放置自膨支架。


3.相关风险:穿支和边支闭塞;血管夹层;球囊扩张时血管破裂;远端分支栓塞;支架内血栓形成;过度灌注等。


治疗过程简述

全麻下右股动脉入路,将6F导引导管送至左椎动脉V2段,术中造影提示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程度约90%(图9)。

图9


路径图下沿导引导管送入Transend微导丝(0.014” 300cm)通过狭窄段放置于右大脑后动脉(图10)。

图10


选用1.5mm×9mm Gateway球囊扩张病变(图11)。

图11


扩张后血管回缩明显(图12)。

图12


遂放置2.5×9mm Wingspan自膨支架,其后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前向血流良好,残余狭窄约10%(图13)。

图13


图14


全麻苏醒后查体未见神经功能缺损。

术后头颅CT未见出血(图15)。

图15


术后CTA:基底动脉支架通畅(图16)。

图16

讨论

本例基底动脉直径细,斑块波及范围较长,但狭窄最重处较局限,拟选用长度较短的小球囊扩张,若扩张后形态学满意可以不放置支架。但本例扩张后血管回缩明显,遂结合基底动脉的尺寸置入了最小型号的wingspan支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