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坛周记·第316期|右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一例

 神经内科护理学 2023-03-04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第316

图片

作者:

宋佳 白德龙 李宝栋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余莹 马宁(北京天坛医院)
临床病史及影像分析

患者老年女性,因“左侧上肢麻木无力14天,加重1天”入院,患者1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麻木无力,尚能抬举,当地医院完善核磁等检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图1),给与抗血小板、改善循环等治疗后症状改善。入院前1天前症状突发加重,左上肢不能抬起,左下肢行走拖曳,复查头核磁,脑梗死病灶较前进展(图2)。完善高分辨核磁,提示右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图3),腹侧壁管壁增厚,上壁可见点状T1高信号(图4箭头),增强见管壁上壁偏心性强化(图5)。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瑞舒伐他汀等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后症状好转。

图片

图1 

图片

图2 

图片

图3

图片

图4

图片

图5

既往: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
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吐词清楚,左下肢肌力4级,左上肢肌力2级,肌张力降低。左侧腱反射稍活跃。左病理征阳性。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口服拜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瑞舒伐他汀。
CYP2C19基因检测:中等代谢型
血小板聚集率:PAg-AA:21%; PAg-ADP:24.1%
诊断:
右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
脑梗死
高血压3级
2型糖尿病
术前讨论:
患者右大脑半球脑梗死,梗死模式为混合机制(动脉-动脉栓塞及低灌注),病因考虑为大动脉粥样硬化,责任病灶考虑为右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在正规口服药物治疗后仍出现卒中复发,血管内介入指征明确,拟行右侧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以改善右大脑半球血供。相关风险:穿支事件,高灌注综合征、医源性夹层,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
治疗过程:
全麻下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沿动脉鞘送入泥鳅导丝+5F单弯造影导管行血管造影。造影显示:左颈内动脉系统、双椎动脉基底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图6)。右颈动脉造影发现颈内动脉C1段迂曲,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图7)

图片

图6

图片

图7

撤出泥鳅导丝及5F单弯系统,交换置入8F股动脉鞘,泥鳅导丝携带5F单弯造影管同轴6F长鞘送入动脉鞘内,将6F长鞘送至右颈总动脉远端,撤出泥鳅导丝及5F单弯造影管,泥鳅导丝带领5F 115cm通桥中间导管送至右颈内动脉C4段,撤出泥鳅导丝,造影示右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约90%,狭窄长度约5mm(图8 A),在路径图引导下,将Synchro微导丝(300cm,0.014‏‏)送至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并将中间导管推送至C6段。沿微导丝送入赛诺球囊(2mm×10mm)至右大脑中动脉狭窄处,对位准确后球囊逐渐加压至4atm,持续5秒,可见球囊顺利张开(图8 B),缓慢抽瘪球囊,造影示狭窄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程度10%(图8 C),撤出球囊,沿微导丝送入Select plus支架微导管,将微导管送至M1段末端,撤出微导丝后,将Enterprise支架(4.5mm×14mm)送入微导管内,对位准确后释放支架,可见支架顺利张开,支架贴壁良好,支架完全覆盖狭窄段,无明显残余狭窄,前向血流通畅(TICI分级 3级, 图8 D),撤出支架输送系统。观察10分钟后无急性血栓形成(图9),结束治疗。

图片

图8

图片

图9

图片

讨论

本例患者右颈内动脉C1段迂曲,因此使用6F长鞘+5F中间导管组合建立系统通路,将中间导管通过C1段迂曲送至C6段,利于后续球囊及支架顺利到位,降低手术难度。本例患者单纯内科药物治疗后仍出现卒中复发,期待血管内治疗能降低患者远期卒中复发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