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题教学法在美术课堂中的创新

 Quan悠云 2018-06-03
                    问题教学法在美术课堂中的创新

​什么是创新?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广义的创新,是从个人的活动来考察的,是指个人从事的活动和思维,只要相对于自己的过去来说是新颖、独特具有突破性的,就是创造性活动。那么在艺体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创新呢?

下面我以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四课《会动的线条》为例,“线描”作为一种绘画表现方法,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确实很陌生、枯燥。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在这节课上我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了一次尝试,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充分体验线的美、感悟艺术的美、感受生活的美。教学过程如下:

1、认识线

游戏:变一变   想一想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电线哥哥,可不要小瞧了他,他还会变魔术呢!不信,我们来看看。

——师将电线分别按直、斜、弯三种形式演示;生分别说出直线、斜线、弯线三个名称。

(2)、师:电线哥哥累了,老师这还有好多这样的直线呢!谁能用你聪明的小脑袋和灵巧的双手把它变成你知道的其他种类的线?                                    

——生跃跃欲试,争着上前操作:折线、波浪线、交叉线…….

(3)、师:你们真聪明!就像一个个小魔术师!不过呀!这些线更像魔术师呢!它们摇身一变,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呢!仔细看看我们周围,再想想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

——生个个露出好奇的神情,向四周望去,有的目光落在了窗外的山上,有的目光落在了交叉的灯线上,有的目光落在了暖气片上,有的目光落在了头发上……个个都是激动异常,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4)、师:原来线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粗有细、有曲有直、有长有短、有疏有密呀!它们真会变!真神奇呀!板书课题:会变的线条

2、体会线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除了欣赏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和学生作品之外,我结合了音乐教学方式设计了一个游戏和学生交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线的认识,体验线的情感,从而使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技巧的学习,而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对美的认识与感悟。

游戏:听一听   画一画

师:这些线条不仅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它还可以表达我们的情绪。不信,我们来试试。    

——播放了两段音乐旋律( 一段抒情的摇篮曲、一段高昂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画线条,作品展示时,学生的讲评头头是道。

学生A:我在听抒情的音乐时画了一条波浪线,这段音乐让我想起了妈妈的怀抱、夜晚的星星、流淌的小河,所以我画了一条波浪线。

学生B:我画了一条像山谷似的折线,很粗,因为这段音乐听起来很严肃,像生气了似的。

学生C:我用疏线、细线来表现第一段音乐,用密线、粗线来表现第二段音乐。

3、运用线

师:童话王国的国王请人为他设计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可设计的这些物品他看后不满意。他说还不够漂亮,你们看一看,猜猜国王为什么会不满意?

——师展示各种物品形状的平面卡纸。

——生不约而同地答道:没有美丽的线条!

师:他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小魔术师,想请大家帮帮忙,把它们变得美丽无比,你们愿意吗?有信心吗?

——生肯定的回答震耳欲聋。

本课教学以“游戏导入→视听体会→自主创新”为主线,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学,学生了解了线条丰富的表现力,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了较浓的兴趣。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电脑多媒体课件中视频资料中线描画画面,体验动感线条的作用和种类,感悟动态的美。通过对古代的,现代的,学生创作的作品欣赏,扩展学生的思路,用线条进行创作表现。学生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作品完成情况较好。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思考融为一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积极发言。课后拓展较好,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