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胃病,久服三大泻心汤后,若出现了阴虚之象,用什么善后?

 爱中医2 2018-06-03
治胃病,久服三大泻心汤后,若出现了阴虚之象,用什么善后?

  
医师黄继斌
2小时前 ·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121)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合称三大泻心汤用,是治疗各型胃病的不二之选,尤其是对于心下痞满,简直是势如破竹的利器,所谓心下痞满,即是自我感觉剑突下有痞塞感,充塞感,触之无形无质,按之柔软。

而三大泻心汤都能治疗心下痞满,但有各有侧重点。

半夏泻心汤,侧重于治疗呕而肠鸣,最擅长梳理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上逆而呕,心饮下流而鸣之象。

生姜泻心汤,最大的特点是擅治“泛滥之水”,半夏泻心汤证或许有稀便,但是不严重,而生姜泻心汤证心下水饮量多且稀薄,腹泻是比较严重的,有“雷鸣下利”之象,所以生姜泻心汤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加了“生姜四两”,正如稻叶克言:干姜虽能温阳止厥,散结邪,却不能消泛滥之水;生姜能开胃口,除泛滥之水,温胃阳,故减干姜,加生姜。

甘草泻心汤,最擅长“治虚”,所谓虚者,一个体现在脾胃消化不良:从局部看则食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从整体看,则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故重用“甘草四两”,重用甘草,有滋补胃部气阴之力。

在加减上,有灼烧感者,加蒲公英;有反酸者,加海螵蛸或者瓦楞子;满闷不适感甚者,加陈皮或者枳实;舌苔滑腻者,加厚朴;脘腹痛者,加木香;胸腹胁肋闷痛者,加香附,乌药;隐隐刺痛者,加延胡索。

可以这样说,三大泻心汤,特别适用于短兵相接,犹如中、短程的自动步枪,冲锋枪,散弹枪,守在路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可以让很多胃病,就此好转,不再传变,但是我经过长期实践,发现三大泻心汤也有短板。

有很多脾胃病患者,无论是反流性胃炎,还是萎缩性胃炎,乃至肠上皮化生都是胃消耗,磨损了几十年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患者生理上已经出现了剧烈的改变,服用三大泻心汤,或会有一时缓解,但要逆转病情,则非易事,逆转病情,需要的是打持久战,需要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服药,但三大泻心汤偏偏不擅长打持久战,这是三大泻心汤基本药物构成决定的。



好了,我们现在来分析三大泻心汤的组成。

半夏泻心汤是三大泻心汤的最基础版本:半夏1/2升+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3两+黄连1两+大枣12枚

生姜泻心汤则减了干姜的量,增加了生姜四两:半夏1/2升+生姜4两+黄芩,人参,炙甘草3两+干姜1两+黄连1两+大枣12枚

甘草泻心汤就是加大甘草的量,从甘草3两增加到4两:半夏1/2升+炙甘草4两+黄芩,干姜,人参+黄连1两+大枣12枚

这套方子,其中最基本的药物就是半夏,黄芩,黄连,人参,炙甘草,大枣,生姜,干姜。

这些药物除了炙甘草,大枣,人参,黄芩,有一个倾向就是容易化燥伤阴:

半夏:味辛,性平,有小毒,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慎服。

黄连:清热燥湿药。久服黄连反热,从火化也。昂按:炎上作苦,味苦必燥,燥则热矣,旦苦寒沉阴肃杀,伐伤生和之气也(参看汪昂《本草备要》)。



黄连

生姜:味辛,性微温,久服积热,损阴伤目。

干姜:味辛,性大热,生姜,干姜,炮姜,禁忌略同,大约久服伤阴损目,误服亦然。

即使是微苦,性平,相对而言比较平和的黄芩,也是清热燥湿药,仍有几丝肃杀之气,《本经逢原》的作者张璐即言:

若血虚发热,肾虚挟寒,及妊娠胎寒下坠,脉迟小弱皆不可用,以其苦寒而伐生发之气也。


这些都是经验之言,事实上我临床中也发现,连续用泻心汤类方两周,患者就有比较大的概率出现,舌红少苔,舌面出现各种形状,深浅不一的裂纹,裂沟,口燥咽干等症状,再用下去,甚至可能出现大便秘结,胃部隐隐作痛。

此时,需要先减半夏,再减黄连,再减生姜,干姜,最后减黄芩。

之后怎么办呢?

泻心汤类方适合短兵相接,正胜邪退后,便有时方的广阔天地,时方也是实践的产物。

此时若仍有阴虚之象,便适合用酸敛与甘缓化阴之法,甘​味​滋​补​,​和​中​缓​急​,​酸​味​收​敛​固​涩​,​合​用​可​化​生​阴​液,再加一些健脾理气药,使养阴而不滋腻,生津而不碍胃,可长期服用以养胃。



乌梅

基本方如下:

炙黄芪10克 党参6克 白芍10克 炙甘草5克 陈皮5克 醋香附10克 乌梅4克 山药10克

黄芪补气升阳,党参健脾养血,炙甘草补脾益气,山药补脾养胃;白芍柔肝敛阴,乌梅生津;再加陈皮理气健脾,香附理气宽中。

此方可长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