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敏专栏】整合对比 观物思悟 ——部编语文七(下)第五单元整合备课设计

 深思的草甸 2018-06-04

01

整合对比  观物思悟

——部编语文七(下)第五单元整合备课设计

文/张敏


一、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着自然景物来选题,尽管选文体裁多样,但均蕴含的丰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间接的表达着作者的人生思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关注课文内容的文化艺术外,还应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紫藤萝瀑布》一文的作者宗璞女士偶然在家乡见到开得很旺盛的紫藤萝,心情感到十分舒服,淡化了弟弟离去的悲痛,感到生命的顽强、永恒和美好。《一棵小桃树》是贾平凹对自己成长的隐喻,艰难但倔强;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关心呵护“我”成长的奶奶的感激与怀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外国诗,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正确的人生观。这既是审美的教育,又是品德的教育,可获得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功效。《未选择的路》属于人生哲理诗,相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难懂,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应该慎重,不能随波逐流,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古代诗歌五首》的学习,从读诗的角度训练入手。学生认真听示范录音的范读,好好揣摩、玩味,理解诗歌借自然景物抒发的情感。

《写作·文从字顺》的学习,平时多读书积累,丰富词汇,养成文从字顺的表达习惯。

二、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本单元重点生字词的字音、字形,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


2.掌握有关贾平凹、普希金、王安石、杜甫、陆游等文学常识。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作品间的异同点,拓宽视野,加深理解。


5.借助具体文字,感受语言之美,体会文中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


6.通过对文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的学习,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教学准备:

1.自主预习单;

2.单元过关作业;

3.教学课件;

4.1+X类文整合阅读。 

四、
课时安排:

单元导读课                        1课时
《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整合教读         3课时
《外国诗二首》整合自读         1课时
《古代诗歌五首》整合品读    4课时
文本拓展读写课                  2课时
单元整理及评讲课               2课时
习作指导课                      2课时
合计                              15课时


 略读方法指导课


教学目标


1.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单元主旨,读熟单元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单元整合分类比较阅读。
3掌握本单元重点字词。

教学流程



一 整体感知,整合分类

师:纵观全单元,从课文表现形式上看,如果要把本单元分成两大类,该怎么分?

生:现代文和诗歌。

师:如果再分细一点,想把整个单元分成三大类,又该怎么分?

生:现代文,现代诗,和古诗词。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那么,我们就将本单元整合成三个板块进行学习。

这是在学习本单元之前,老师要大家明白的一个关键问题。也就是说本单元的整合学习,跟前一个单元有所不同。前几个单元我们是将四篇课文并列式,推进学习。而本单元我们是将四篇课文分成三个板块,有层次性的推进学习。


二、掌握字词,分类预习。

17.紫藤萝瀑布

终极:终点。

繁密:多而密。

伫zhù立: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凝níng望:凝神而望。

蜂围蝶阵

仙露琼qióng浆:古代传说中神仙所喝的美酒。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来指极少,不多见。

盘虬qiú卧龙: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

迸bèng溅jiàn:向四处飞溅。

伶líng仃dīng:瘦弱无力的样子。

忍俊jùn不禁jīn: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遗憾:这里指不称心。

索性: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枯槐:枯死了的槐树。

依傍:依靠。

【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生于北京,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她的小说《弦上的梦》《三生石》曾获全国优秀短篇、中篇小说奖。另外,她还创作了大量的游记、散文。其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创作背景】 宗璞一家,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她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作者的弟弟于1982年10月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18.一棵小桃树

褪尽:指年龄、颜色、物体、岁月等消散、消失、褪散。

傲慢: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

矜持:自鸣得意;自负。

孱càn头:称呼软弱无能的人。

猥wěi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忏悔: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


【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21cnjy.com

【创作背景】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文章最后小桃树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19.外国诗二首

镇zhèn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yù:忧伤、愁闷。

瞬shùn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霎时,刹那。

怀恋:动词,怀念依恋。

人迹:人的足迹。

涉shè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qī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幽寂jì: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

【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该篇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成为普希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出处:21教育名师】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曾当过新英格兰的鞋匠、教师和农场主,从农村生活中吸取题材,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代表作品有诗集《波士顿以北》,还有《林间空地》《雪夜林边小驻》等。


【创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1825年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这首诗是普希金在流放期间为邻居家的小女孩写的,题在她的纪念册上。

《未选择的路》首次发表在1915年8月的《大西洋月刊》上。第二年作者又把它作为首篇编入诗歌集《山间低地》。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以后一直坚持写诗,但很少能发表,20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了6篇。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那么是继续留在家乡(新英格兰),还是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


20.古代诗歌五首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悠悠(幽幽) 怆(仓)  曾(层) 眦 凌(临)  自(只) 身(生) 涯(崖) 作(做)

三、读熟课文,感知内容。

《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整合教读   (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行文脉络,理解文章主旨。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揣摩、品评优美语句、词语的含义与表达效果。

4.了解散文托物言志的写法,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

一、 要求学生对比阅读,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点。分小组讨论整合,每组写出不少于五点。计时10分钟。

二、 各小组语文组长将本组整合的相同点板书在白板上。并请每组派出1至2名学生对本组的整合点进行阐述。

三、 教师引导,深入探究。

1、 将六个小组的整合点进行再整合,生成问题,分出类型。

2、 回归课本,比较阅读,合作探究。

整合相同点,问题呈现:

① 都是散文——散文有什么特点/

② 都写了植物——分别写的什么植物,这些植物各有什么特征?

③ 都在细节描写时运用了修辞手法——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表明修辞。

④ 都有插叙的内容——在文章标出插叙部分,并思考其作用。

⑤ 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手法——在文章标明,想想这样写的作用。

⑥ 都在借景抒情——分别借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

⑦ 都在感悟人生——说出具体的感悟内容。

⑧ 都有两条线索——分别说明。

⑨ 都首尾呼应

四、 对比阅读,深入理解。

整合不同点,问题呈现:

① 所托之物不同——一个是紫藤萝,一个是小桃树;

② 写作背景不同——

《紫藤萝瀑布》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作者的弟弟于1982年10月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一棵小桃树》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文章最后小桃树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③ 叙事线索不同——

《紫藤萝瀑布》:观花----忆花-----悟花(一线贯穿) 

《一棵小桃树》:两条线索,小桃树的经历作为明线贯穿全文,作者本人的成长经历,作为暗线贯穿其中。

④ 语言风格不同——

《紫藤萝瀑布》:语言华美典雅,色彩艳丽,活泼俏皮而富于动感

《一棵小桃树》:语言细腻平实,色彩轻淡,带有山野的朴纳。

⑤ 对比对象不同——

《紫藤萝瀑布》:将十年前稀疏、伶仃的紫藤萝同如今繁茂的紫藤萝瀑布对比;将花的繁盛凋零与风雨人生进行对比;

《一棵小桃树》:将小桃树的生长经历同“我”的人生成长经历对比。

⑥ 情感变化不同——

《紫藤萝瀑布》:由最初压在“我”心头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和焦虑”。到“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最后得到全新的感悟,“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是作者感悟生命真谛后的精神振奋和豁达乐观。

《一棵小桃树》:面对恶劣的成长环境时,我的“自闭自卑。” 后来希望大干一场时,却受尽人生挫折,变得“脾气一天比一天坏,心境似乎垂垂暮老”。当看到小桃树在风雨中坚强不屈抗争的画面,“我”深受鼓舞,重新振作起来。


五、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1、 品读两篇文章,找出紫藤萝和小桃树的细节描写句段。对你喜欢的词句,进行简洁评点。我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并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体味。

2、 品读两篇文章,找出表情达意的语句,体味作者在文中抒发的真情实感。

3、 赏析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比较阅读,深化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外国诗二首》整合自读    (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基调。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方法引领

【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道理和表现的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紧密相连,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二、研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读。

 1.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2.师范读,生听读,把握读音。

 3.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4.了解写作背景。

 〔明确〕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二)品。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明确〕 特指在生活中遭遇的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但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怀恋。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悟、背。

 学生再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 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明确〕 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3. 结合具体生活实例,思考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三、自读《未选择的路》

(一)朗读诗篇。

(二)合作探究。

1反复诵读,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 如何理解诗人笔下的路和做选择时的心理?

 〔明确〕“久久伫立”,选择艰难,因为选择的意义重大。而那条未选择的路也再也没有机会涉足,作者将经年不忘,借脚下之路,写人生之路。

3.学了这首诗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 答案不求一致,言之有理即可。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地选择。

四、比较阅读: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明确〕 两首诗歌都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没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道理。

《未选择的路》:作者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意寓的象征。

五、要求背诵全文。

《古代诗歌五首》整合品读     (4课时)

【教学目标】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朗读、背诵、默写这五首诗歌。

 3.注意朗读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内容】

 整合前三首“登临诗”(2 课时)


【教学流程】

一、了解前三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当时,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望岳》: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登飞来峰》: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二、朗读指导,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节奏 古诗词的诵读节奏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

语速 朗读速度的快慢是根据所表达的作品的具体内容来决定,与语意感情相协调。一般情绪欢快、情节紧张时快,情绪悲伤、情节舒缓时慢。

语调 一般说,表达高昂激动的感情或疑问、命令的语句,用升调;表达低沉平缓的感情或感叹、祈使的语句,用降调;表达内容分量较重的文句或仅是叙述、解释的话,用平调;表达复杂的情绪或隐晦的感情等,用曲调。

重音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


三、阅读前三首古诗,理解大意,探究主旨。

1.《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3.《望岳》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泰山              的气势和          的景色。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5.《登飞来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四、对比阅读前三首古诗,整合异同点。

整合相同点:

① 同属登高望远诗

② 都在写景抒怀

整合不同点:

① 登临地点不同

② 抒发的情感不同

③ 诗歌的感情基调不同

④ 蕴含的人生哲理不同


五、默写三首古诗,并任选一首喜欢的诗改写成散文。


【教学内容】

 教读后两首诗并整合温习。(2 课时)


【教学流程】

一、了解后二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游山西村》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己亥杂诗(其五)》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二、阅读后二首古诗,理解大意,探究主旨。

1.《游山西村》一诗中,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亥杂诗》中,哪两句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的愿望?哪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的眷恋和深切的离别情绪?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后二首诗歌的画面和情感表达。


三、名句的赏析和积累,完成课后习题三和五。


文本拓展读写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类文阅读,交流分享;以写促读,学以致用。

【教学流程】

      拓展阅读,类文对比。

丁香结

宗璞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装,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住了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思考:阅读全文,你觉得作者托“丁香结”所表达的“志”蕴含在哪句话中?这句话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与《紫藤萝瀑布》对比,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点?

 

假如你不够快乐

汪国真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思考:汪国真的这首《假如你不够快乐》与课文所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写法上有何不同之处?

二、拓展阅读,美文欣赏。

丑  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的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思考:作者通过写自己家乡门前的一块丑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 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荚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放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个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花。

几十午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荚,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思考: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青春

席慕容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思考:读完这首诗,正处青春年华的你,对“青春”有了怎样的思考?

 

三、品味阅读,合作交流。   

1.积累好词佳句,理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体会托物言志的行文特征,借鉴写作技巧。

四、课堂小练笔   

1.在本单元中,任选一篇最打动你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2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注意语句的连贯、流畅,不少于200字的细节描写。

五、佳作分享

1.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互评,每组推荐1——2篇佳作给老师评价。

2.教师择优全班分享并现场点评,升格作文。

单元整理课

【教学目标】

梳理单元重难点,积累内化,提升能力。

【教学流程】

一、字词积累、识记运用。

结合自主学习习题检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二、《寻美之旅》单元学习整理笔记。

示例:       第五单元《寻美之旅》学习整理笔记

湖北省云梦县实验中学七(四)班  戴逸飞

1.四字词

察言观色 盘虬卧龙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淅淅沥沥     

血气方刚 轰轰烈烈 垂垂暮老 身漂异乡 荒草萋萋

山重水复 祸不单行 浩荡离愁 人去楼空 镜花水月

投鼠忌器 心怀叵测 心有余悸 无米之炊 驾轻就熟

玉殒香消 玉石俱焚 有条不紊 巍然不动 失志不渝

穷途末路 树大招风 束手无策 无人问津 柳暗花明

2.名言警句

人和花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现代诗仿写

绿树长青

宽阔的大街种着两排树

好奇为何树会长青

我看着一棵树

等了好久


却发现绿树并不常青

它也会有枯叶

是叶绿时长了

还是绿叶长快了


我看着一颗树

等了一会儿

我知道——

只是树的好强,不轻易示弱罢了

也许看着这树

也像看着生活

树便是人们的缩影

亦是父母的缩影

 4.古诗词改写

改写《望岳》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如此雄伟的山,只看见满眼的绿色,像条巨龙,盘在齐鲁两国。这巍峨延绵,实在无法可想,就像天特意将神奇与秀丽集中在它身上。那绿色的大条幅上,被一刀割断,仔细看时,才知道是山的南北两面。这就如同有时差一般,走到南面就像来到黄昏,到北面,就像到了破晓。彼此紧密相连而又断开,好不美丽神奇。

此情此景,我站在山脚,看着那流动的云,也像流入了我的心,照出路我的渺小……

伫立在这入云的山下,不禁立下誓言;终有一天,定要攀上泰山之巅!


5.读后感悟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读《未选择的路有感》

方向不对,越努力就越窘迫。你可曾努力过吗?这个答案毋庸置疑,我们都曾为一个目标跑过,追过,奋斗过。

这是每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少年都会做的事,可我们是为什么努力呢?无所事事吗?不!做要做出成绩,就是玩也玩出花样。要做出成绩,而成绩基于汗水,若是这样东一下,西一下,莫说是1万个小时,就是1000个小时也很难凑。

《未选择的路》也正是阐述这一道理,诗人坚定且大胆的做出了选择,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个选择构成一生,两边都不舍弃,这不是一种“温柔”, 事实上,这将两边都舍弃。一件事物,若迟迟不肯下决心,不仅旧的不走,新的也不来。若按大自然来说,优胜劣汰是正常,若大自然都不舍弃,劣就会拖住优,到头来种族就会灭亡。

可果断舍弃后呢?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旧产品一代代淘汰,新产品一次次的革新。人类大脑才会不断进化,物种才会更好地生存。“内存” 只有这么大,要么删,要么卡。舍弃看似残酷,却为新事物提供更多可能。

所以,命运将由我们把握,看的是,是否愿意选择。

三、《阳光课堂》重难点知识解答。

习作指导:文从字顺

【教学目标】

1.学会准确用词、造句,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

2.语言通顺优美,学会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3.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不到准确的表达。今天,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学会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文从字顺是作文的基本要求。要达到“文从字顺”,平时应结合听说读写陶冶语感,在写作时则要意在笔先,谋定而后动。

二、借鉴实例,明确目标

要做到文从字顺,应注意些什么呢?

材料一: 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法国作家福楼拜

 材料二: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给我耐心地讲错在哪里,讲得非常仔细,我听得明明白白。妈妈把家务活全都承担下来,让我一丝不苟地学习。她对我要求很严格,我的学习里面有你的心血。

 围绕中心说话,意思要连贯,人称要清楚。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要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性。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写作时注意这个问题,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


材料三:有个自负的棋手,与别人较量,连输了三局。后来,人们问他:“你与某人赛了几局棋啊?”棋手说“三局。”人们又问:“胜负如何?”棋手说道:“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要和,他不肯,罢了。”

 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在上述话中,这位棋手挖空心思回避“输棋”二字,可谓口头表达的妙例。

三、抓住要点,技法指导。

技巧一:剔除语病文畅达

   用词不当、语言啰唆、前后矛盾、语序不当、错字漏字、错用关联词是我们中学生作文中常见的表达失误。要达到“文从字顺”,首先要消灭病句,要结合病句修改知识避免语病。培养良好语感。“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包括语言的通顺感、连贯感、分寸感、韵律感等。

技巧二:巧借修辞增文采

在作文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不仅能形象地抒发作者的真切感受,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更能令文章文采飞扬,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比如:《紫藤萝瀑布》中对紫藤萝的描摹,《一棵小桃树》中对风雨中的小桃树的刻画,都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技巧三:意蕴丰厚见深刻

  文章将情思含在言辞的深处或所写的形象里,读者需要经过仔细品味才能透过字面的意义了解其中的内涵或阅读后能掩卷而思。这种含蓄蕴藉或余音绕梁的语言就叫有意蕴。如果从自然万物、平凡小事、社会现象中发现规律,抒写独特体验,形成含蓄隽永、优美凝炼的话语。

技巧四:好文不厌百回改

 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作文写完后,先反复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去检验通顺感、连贯感、分寸感、韵律感;然后分析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语言的组织形式是否合理,并进行针对性修改,使文章词句运用有分寸、讲逻辑。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标点的规范运用,使行款格式正确,不至于因此而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


四、启发引导,写作实践。

任选一个话题: 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哪些景物曾触动了你的心灵?给予了你怎样的遐想?请以“触动心灵的自然景物”为话题,写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

2.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