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牙周病的中医治疗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18-06-04

牙周病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病患之一,中医非常早就对这些病患有详细的描述,并且在治疗中累积了可观的经验。牙龈炎与牙周病主要由肾虚和胃热引起。胃肠有热,可出现牙龈红肿、出血、流脓、口干、口臭等症状。肾精不足便会出现牙槽骨吸收、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移位、脱落等症状。在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主要将牙周病分成五种类型:外感风邪型、胃经实火型、肾虚胃热型、肝肾阴虚型与脾肾阳虚型。其中肾虚胃热型是牙周病的主要症候。

外感风邪型多为风热之邪侵犯牙龈,因为阳明经虚,而风邪客其脉,流注齿间。牙龈红肿、疼痛或者边缘糜烂,易出血。内治疏风清热,可以用疏风清热汤(姜芥9g,防风9g,大牛子9g,银花12g,连壳12g,桑根皮9g,山芍药9g,橘梗9g,山茶根9g,花粉12g,元参9g,浙贝9g,棒草3g)。外治以清热解毒、止血镇痛为主,可以用竹叶膏。备鲜竹叶500g,生姜125g,白盐185g,先将竹叶熬出浓汁,再将生姜捣汁,同熬沥净,放盐熬干。外用竹叶膏可以消肿止疼。

胃经实火型是因脾胃积热或者胃有实火,循阳明经脉上炎于牙龈。临床上多表现为牙龈炎、牙龈脓肿、牙周炎急性发作与牙周脓肿等。内治清胃泻火,可以用清胃汤(黄连6g,山茶根9g,生地黄15g,木芍药9g,升麻9g,生石膏31g),便秘加大黄9g,湿热者加苡米仁12g,牛舌草9g;亦可用牙周消毒饮(生石膏31g,山茶根9g,紫地丁15g,婆婆丁15g,元参15g,生地黄15g,大黄9g),热甚可加生山栀、川连、木芍药;肿甚加天花粉、连壳、竹叶;牙龈出血多加骨碎补、白茅根、生怀花、墨旱莲。外治可以用上述汤剂漱口或者用海螵蛸粉刷牙。

肾虚胃热型为阴虚而兼胃火盛。多有牙齿松动、牙龈红肿、出血、溢脓、口干、口臭、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腰酸、盗汗、睡眠差等症状。内治以滋阴、清胃热为主。可以用玉女煎加味(生石膏31g,生地黄12g,地参12g,山芋肉12g,麦冬9g,牛膝9g,木芍药9g),如果湿热比较重、小便黄赤者,去生地黄,加藿香、银花、婆婆丁、木通、牛舌草等解毒排脓、兼利湿热。外治可以用香附12g,青盐15g,研为细末,酌量加入姜汁涂牙龈或者用桂圆肉加少量白盐,敷贴牙龈。

肝肾阴虚型以肾阴虚为主证,不兼胃热。多有牙齿松动、牙龈浮肿、隐痛,个别时候可见少许出血,经常造成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内治滋肝肾之阴以固齿,可以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24g,山药15g,山芋肉12g,云苓9g,泽泻9g,木芍药9g,枸杞子12g,骨碎补31g),或者用左归丸。外治可以用淡盐水漱口,每天数次,或者用牢牙散(墨旱莲、骨碎补、青盐研为细末)按摩牙龈。

脾肾阳虚型以脾阳虚与肾阳虚为主证。多有牙齿松动移位,牙间隙增宽,牙龈浮肿,但是充血不明显。临床上常见于伴有全身性病患的牙周病患者。内治温补脾肾,可以用肾气丸加味(熟地24g,山药15g,山芋肉12g,云苓9g,泽泻9g,木芍药9g,枸杞9g,思仲9g,骨碎补31g,制附片6g,牡桂3g),或者用右归丸。外治可以用牢牙散按摩牙龈。

采用中医方法治疗牙周病,还要注意病患的轻重缓急。急性炎症时要先治标,清热解毒,排脓。炎症被控制后,再行培肾固齿治疗。

另外,中医辨证施治的与此同时还要配合牙周病的基础治疗,如牙齿洁治(洗牙)、局部上药、调整咬合关系与进行必要的牙周手术等。在治疗的时候与治疗完成之后还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以巩固治疗效果,预防复发。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