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躬行践履:人完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式

 方远图书馆 2018-06-05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孔子说:我的外在表现,学习和修养积累就是我自身的写照,但是成为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么我还没有做到。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也很充分的说明了这个道理: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少年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身实践。这就是躬(gng)行之意。

      这里,孔子说:我的外在表现,学习和修养积累就是我自身的写照,但是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说明什么?

     在这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夫子既谦虚还诚敬的内在根源和行为表现。

      而谦虚,又是东方文化精神表现在人们身心行为中的特有的一种“谦光和蔼”的品格,一种虚心好学的人生态度和永不自满的进取精神。

      孔子一直就尊重他人也正确地认识自己。谦虚诚敬的目的, 对个人而言,是为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永远不停 的进步;从人际关系来说,是为了在加强个人修养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道德 水平和精神品质。形成一种“安祥和合”的精神,和谐自己的身心,和睦家 庭、邻里、同事等人际关系。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古老的格言出自《尚书·大禹谟 》,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对自他有害 处,谦虚谨慎对自他有益的道理。

      这已经很明显地告诉了我们一个人既不失优雅,还身体力行,如何做君子的真诚体验了。

     躬行,躬行就是知行合一,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王阳明说,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

     有个成语叫:躬行践履,源出于此。意即亲自实行、亲自去做,体现了重视实践、深入实践的精神。也同时说明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密切相联。一个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即在与别人、与集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中,才较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哪些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同样,克服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实现。因此,“躬行践履”无疑是人们完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