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聪明的销售,都在下笨功夫

 西序春秋 2018-06-05






《士兵突击》热映时,很喜欢剧中的主人公—许三多,有一句话这样形容他:“他做的每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到最后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了。”


没有耐心等待成功,就要用更久的耐心接受失败。



0 1


你所敷衍的每件小事,都将成为未来的阻碍



Cookie:Annie,都九点了,你怎么还没走?


Annie:在打确认电话呢,马上打完了。


Cookie:怪不得你这么慢,发个短信3分钟就能搞定,主管无非就是要个是否完成任务的结果,她那么忙,具体到访几个也不会关注到的。


Annie:可是如果家长看不到短信,就会影响到访率啊。


Cookie:说这么明白,你还不懂?你就是不关注主管想要什么,算了,你慢慢打吧。


Cookie摇着脑袋离开了,对Annie一副孺子不可教的表情。


Annie依然没想明白,拿起电话,固执的拨通了最后一串号码:“您好,是奇奇妈妈吧?明天10:00记得带着奇奇来参加母亲节活动哦。”


“对对,是明天,今天特别忙,你不提醒我真的忘了!”奇奇妈恍然想起。


同样邀约了10位客户,Annie到访了7位成交2位,Cookie到访3位,无成交。



每月制定目标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完不成,随便写个数字就好;

每周盘点资源太麻烦,有意向的还是那几个,就写上周的到访吧;

每天制定计划如同鸡肋,从来没按计划实施,复制一下昨天的吧。


你的投机取巧暴露了你不高的智商和不强的目标感。


看着聪明的人,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邀约客户任务完成了,才能向领导交差;


真正聪明的人,为了达成目标而工作,实际到访结果实现了,才能向自己交差。


看着聪明的人,更在乎领导的鼓励和表扬,他们追求即时满足,容易获得短期效益;


真正聪明的人,更在乎工作的初心和目标,他们接受延迟满足,渴望获得长期价值。


工作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达成目标,结果不会陪你开玩笑。



0 2


蓄势,相信积累的力量



很喜欢一个成语——破竹之势,竹子生长的前四年仅有三厘米高,而从第五年开始,会以每天三十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六周的时间就长到十五米。


前面的四年,就是蓄势。


虽然从地平面以上感受不到其成长,但地平面以下的根须已经悄无声息的延伸了数百平方米。


所谓蓄势待发,不过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


成长亦如此,现实职场中80%的销售新人都未曾熬过那三厘米,就死在入职的前三个月。


新人想快速成长,做到两点足矣:一是做正确的事,二是持续做正确的事。


做到前者并不难,难的是持续。


没轮到30个咨询,就想通过请教他人的方式掌握异议处理的方法?

没被拒绝过50次,就想通过新人培训掌握百发百中的关单技巧?

没超过100遍演练,就想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要到客户的转介绍?

没接通500个电话,就想听听别人的经验教训提高电话邀约到访率?


慷慨的管理者们从来不会吝啬教授下属各种销售技巧:


电话邀约一定要微笑,对方可以从声音中听出你的表情;


破冰的时候要自然呀,真诚的夸赞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善意和认可;


挖需求一定要挖的深,要懂得倾听,从家长的回答中捕捉下一个问题的切入点;


关单态度一定要坚定,看着对方的眼睛,给对方信心,说完要有停顿等待回答。


新人们第一次听到以上技巧会如获至宝,好有道理的感觉,实战之后则呈现另一番景象:


我知道要微笑啊,只是电话里客户的语气让我压力山大,哪里还记得微笑;


我也希望能够破冰自然,可是看到一张张冰冷的脸,感觉自己都被冻住了;


需求挖的深我也想啊,只是感觉问题就像揣在兜里似的,问一个少一个;


我感觉关单最难了,别说看客户的眼睛了,能把话说利索就算不错了。


你以为主管把技巧告诉你,你就已经掌握技巧了吗?不是的,技巧还是主管的,而你依然是菜鸟一只。



管理者们倾囊相授自己的方法技巧,固然是希望新人快速成长。但真正能熬过蓄势期,持续向上成长的往往是那些前期“轻理论重实践”的新人。


相比技巧,新人更需要的是一个“熬”的过程,这个阶段无论经理主管任何人都帮不上忙,只能——靠!自!己!


技巧从来不是捷径,而是进阶技能,技能类的成长,靠耳朵听听,大脑想想最多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想要“做到”,中间少不了下笨功夫,扎实的大量练习。


看着聪明的人,专研各种技巧方法论,脑子里理论一大堆,实战中却张口结舌;


真正聪明的人,专注的大量练习实践,总结经验提炼技巧,实战中才应对如流。


看着聪明的人,期望了解真谛之后马上达标拿提成,急功近利结果往往快速夭折;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蓄势是个慢功夫,只能靠自己,踏踏实实积累才能收获成长。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从知道走向做到,它们之间唯一的桥梁就是大量的练习。



0 3


你的极限,不过是别人的起点



我今天打了83个电话,感觉我的右耳要失聪了……

是吗?我昨天打了138个,今天的目标是150!


我周六一天咨询了3单,还做了一堂课的助教,今天嗓子都快失声了……

是吗?我周六咨询了5单,还陪2名孩子一起参加了试听课,周日会到访6人。


我上个月又没达标,都这么努力了依然没有业绩,感觉越来越绝望……

是吗?我上个月达成目标的120%,下个月的目标是月入3万!


你做销售真的很有天赋,好羡慕你……

是吗?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天赋,但导致我们差距的绝对不是它。


每个销冠身上都有一个特质——“不矫情”,在他们眼里,持续下笨功夫,下苦功夫都是理所应当的,不值得炫耀,更不会叫苦。


曾经经历过一个100%结果导向风格的领导,入职3个月拿销冠,6个月升主管,1年升经理,2年做校长,3年做到区域总监,坐着直升机往上走,来上海五年,刚刚首付了第二套房子。


她有一句名言:职场不是你家,领导也不是你妈,抱怨诉苦求安慰更不应该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说是风格很独特了。


就算不是她的下属,聊天时偶尔小情绪爆发,抱怨出一丝丝工作的辛苦,她也只会情商极低的瞥你一眼,然后随口说一句“要哭回家哭,职场不养猪”


虽然对这样的管理风格不完全认同,但也带给了我很多思考。


如果把职场中的升职加薪,比作打游戏升级的过程,从最低级别向上走,每一个级别的晋升,都由“无数小怪兽 一个大Boss”组成。


最初的级别就是——新人阶段,这一级别的小怪兽包含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小怪兽们不仅仅是一个个困难,同样也是一个个机会:


今天学会如何热情的开场;

明天学会如何处理客户的异议;

后天学会怎么更生动的介绍产品;

大后天能够试着开始关单。


一次次打败小怪兽,增加能量值的同时技能提升,让自己逐渐变强大,为打败大Boss积累经验做准备。



如果挺不住,几个回合就被小怪兽折磨致死,或者干脆自己放弃了,就没办法撑到遇见大Boss的时刻,只能永久在菜鸟阶段徘徊。


职场中,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伤心痛苦,失败挫折,委屈沮丧都是家常便饭,我们能做的,就是脚踏实地打倒每一只小怪兽,做好每一件小事,持续积累,笨笨的专注于成长,才能真正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然而工作毕竟不是游戏,而是我们安身立命的资本,需要我们更加敬畏踏实的态度。


著名作家严歌苓曾经说过:“聪明人,用的都是笨办法。越是聪明的人,越是知道这世间的努力,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不断地穿山越岭,涉险过河,一步一个脚印,花更大的力气下苦功夫,才可能真正遇见优秀的自己。努力不一定有等量的回报,但不努力,是绝对不会有回报的。”


或许,踏踏实实做好当下,才是最好的“捷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