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外侧延展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前外侧和后外侧骨折 | 病例讨论

 家门人才济济 2018-06-06

摘要

本文介绍的病例为左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左胫骨平台内、外侧髁,伴外侧及后外侧关节面塌陷。文章阐述了骨折治疗中软组织损伤检查的重要性,介绍了损伤机制、骨折分型,详细分析了手术入路、钢板固定选择的治疗策略,展示了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并对相关手术要点进行了讨论






1.病例描述

患者,男,51岁。因交通事故伤导致左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4小时急诊就诊。


急诊检查:左膝肿胀、畸形、压痛(+),患肢远端各足趾活动、血运、感觉无异常,其他部位(-)。查X线片示:左胫骨平台粉碎骨折(图1)


急诊予左膝石膏托制动、冰敷及消肿治疗,收入病房待进一步治疗。


图1 X-ray左胫骨平台粉碎骨折


━━━━━━━━━━━━━━


2.术前检查

完成手术科室的常规化验及胸片心电图检查,术前1-2天内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膝关节CT扫描和三维重建有助于详细了解骨折线的位置、粉碎程度及关节面塌陷的部位、程度,有利于对骨折损伤机制及骨折类型的判定,并在此基础上便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本例CT示:骨折累及左胫骨平台内、外侧髁,伴外侧及后外侧关节面塌陷(图2,3,4),根据三柱理论,累及外侧柱及后侧柱。


图2 CT横断位图像


图3 CT冠状面重建图像


图4 CT矢状面重建图像


笔者认为,术前膝关节MRI扫描有助于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及韧带损伤进行术前评估,提前制定计划术中一期修复部分半月板、交叉韧带、侧副韧带损伤。对于那些无法一期修复的部分软组织损伤,亦可提前告知患者,根据将来恢复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二期治疗。如术前未行膝关节MRI检查,在后期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软组织结构损伤的相关症状,由于有金属内植物的影响,难以获得满意的MRI检查图像。


本例MRI示:左胫骨平台粉碎骨折,骨折累及左胫骨平台内、外侧髁,伴外侧及后外侧关节面塌陷,累及外侧柱及后侧柱;左膝外侧半月板边缘破裂,外侧副韧带部分撕裂(图5,6)



图5 MRI矢状位


图6 MRI冠状位


━━━━━━━━━━━━━━


3.治疗计划


3.1术前处理

石膏制动,患肢抬高,消肿对症治疗。观察肢体肿胀变化及患肢末稍血运,观察左足部感觉及运动功能。


3.2手术时机

入院6天后,左膝部及小腿皮肤恢复皱褶,即肢体肿胀消退、局部炎症控制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取髂骨植骨。


3.3骨折分型

  • Schatzker分型:V型双髁骨折

  • 三柱分型:外侧及后侧双柱骨折

  • AO/OTA分型:41-C3.1


3.4损伤机制

  • 屈膝外翻暴力


根据受伤病史、X线片、CT矢状面重建图像来分析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情况,此例骨折的暴力以外翻暴力为主,同时合并屈膝暴力。


3.5治疗策略

本例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压力侧骨折(外侧柱及后侧柱的骨折),而张力侧骨折移位不明显,内侧干骺端为简单骨折,有良好的支撑。


这种骨折可选择后侧入路,后侧放置支撑钢板。但其存在诸多的局限性:其术中需俯卧位或漂浮体位,不便于操作;手术切口深、视野小、不能广泛延伸;术中关节面暴露有限、缺乏复位参照标准;局部解剖结构复杂,术中易损伤神经血管,并且在术后拆除内固定时有更高的神经血管损伤概率,可造成取出困难。


另外,膝关节后外侧角复合体是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近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后外侧手术入路常常须广泛剥离软组织,不可避免地对这一复合体进行剥离却难以有效修复,可导致医源性损伤。并且,后外侧无专用下肢解剖钢板,通常用短小的上肢钢板进行固定,其强度有限,术中塑形难等(图7,8)


图7(左)和图8(右) [2,3]


而传统外侧暴露,由于受到腓骨头的阻挡,使得后外侧关节面的暴露、复位及钢板的放置均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目的(图9)


如将外侧钢板放置位置后移,同时应用具有角稳定效应的锁定钢板,可实现对压力侧(外侧及后侧)骨折的支撑作用(图10)。而正常人的解剖上胫骨平台的高度比腓骨头高,当使用近端相对较窄的锁定钢板,可以安置在腓骨头上方,即可实现对后侧柱的良好固定。


综合上述考量,本例病例选择改良外侧手术入路。


图9和图10  [2,3]


3.6改良外侧手术入路

前外侧切口的近端起始于腓骨小头前缘与关节间隙上2cm处,向下经Gerdy结节后缘逐渐弧向前下方,止于外下1cm处。


逐层切开,在外侧副韧带前缘切开深筋膜并沿切口方向延伸,向前锐性剥离在Gerdy结节上的阔筋膜止点并向前侧牵拉,向后沿胫前肌在胫骨上的附着点锐性剥离肌肉止点至腓骨头前方。将腘窝侧垫高,膝关节屈曲50°-60°,用拉钩将外侧副韧带向后牵拉,将外侧半月板下冠状韧带沿关节面方向横行切开并上提,暴露胫骨外侧平台。


检查外侧半月板,如有外侧半月板破裂,此时进行修整及缝合;如患者同时伴有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在外侧髁关节面复位之前,通过由外上向内下的胫骨前内侧干骺端穿引,预留跨髁间嵴撕脱骨块的钢丝,以备在骨折复位、钢板固定后对撕脱的骨折块进行固定。


此时,在腓骨头的上方即可显露胫骨外侧及后外侧平台(图11)


图11  [2,3]


━━━━━━━━━━━━━━


4.手术方法

本例6天后肿胀基本消退、软组织情况满意后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取仰卧体位,患肢上气压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


通过前述手术入路暴露外侧及后外侧平台,术中可将外侧劈裂骨块外翻,进一步增大后外侧塌陷胫骨平台的显露范围(图12,13)。


图12-13 改良外侧切口暴露外侧及后外侧关节面


术中探查可见外侧半月板边缘破裂并向内侧移位,修补外侧半月板。将关节面复位,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关节面。取髂骨植骨后,将外侧劈裂骨块复位,加压空心钉固定。安置Synthes公司生产的3.5mm系统低弯度胫骨平台外侧锁定钢板。钢板近端后侧放置于腓骨头上方尽量偏后的位置。


C臂机透视下见位置良好,将近排有竹筏效应的锁定螺钉置入胫骨平台关节面下(图14)。缝合外侧半月板下方支持带。检查膝关节侧方应力试验,无明显不稳定征象,外侧副韧带未予探查修补。留置引流,逐层缝合切口,术毕。


图14 术中C臂机透视


━━━━━━━━━━━━━━


5.术后处理与康复治疗


  • 术后加压包扎2-3小时后开放负压吸引至少持续24-72小时,待24小时引流量少于20ml后拔引流管。


  • 强调早期有效疼痛管理下膝关节被动运动,运动范围逐步增加。术后2-4周内膝关节屈曲应达到或超过90°。


  • 起始负重时间:10-12周,不负重期间应进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骨折愈合后可完全负重,通常需要12-16周。


  • 门诊随访:术后即刻X线片及CT、4周、12周、6个月和1年,此后每2年随访(图15-24)


  • 随访内容: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膝关节功能量表;指导功能锻炼。


图15 术后1天X线片


图16 术后1天CT横断位图像


图17 术后1天CT冠状位重建图像


图18 术后1天CT矢状位重建图像


图19 术后4周X线片


图20 术后12周X线片


图21 术后12周功能


图22 术后6个月X线片


图23 术后1年X线片


图24 术后1年功能


━━━━━━━━━━━━━━


6.要点总结


  • CT扫描和三维重建有助于了解骨折形态和主要累及关节面的位置,从而准确的分析受伤机制,设计手术切口、复位方式和内固定方案。


  • MR扫描有助于全面了解膝关节软组织及韧带的损伤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治疗方案。


  • 三柱固定理念有利于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坚强固定,这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基础。


  • 全面掌握不同手术入路,了解各自的优缺点,熟悉相关内固定物的特性,合理优化组合,以尽可能小的代价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 改良外侧入路,应用低弯度的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支撑固定是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的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


参考文献

[1]Luo CF, Sun H, Zhang B, et al. Three-column fixation for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J Orthop Trauma, 2010,24:683-692.

[2]冯刚, 潘志军, 李杭等. 双锁定钢板交叉支撑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的C3型胫骨平台骨折. 中华骨科杂志, 2014, 34(7): 695-702.

[3]储旭东, 朱建平, 蔡福金等. 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腓骨小头上入路设计及临床应用. 中华骨科杂志, 2012, 32(12):1145-1148.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