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习题---阳明病

 123xyz123 2018-06-06

一、选择题 (一)A1 型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胃家”的含义: A.胃 B.大肠 C.小肠 D.膀胱 E.阳明经 2.脾约的病机是: A.阴亏肠胃燥热 B.脾阴虚心火旺 C.脾气虚失运 D.肠胃气滞邪结 E.血虚肠胃失润 3.濈然汗出的表现是: A.汗出不畅 B.大汗淋漓 C.汗出连绵 D.目合则汗 E.但头汗出 4.下列哪项不属于阳明病外证: A.身热 B.汗自出 C.恶热 D.大便硬 E.不恶寒 5.阳明病的主脉是: A.浮脉 B.大脉 C.洪大脉 D.浮滑脉 E.沉脉 6.白虎汤的药物组成中有: A.石膏、黄芩 B.石膏、黄连 C.知母、黄柏 D.知母、黄芩 E.粳米、甘草 7.以下哪项不属于白虎汤证必见之症: A.发热 B.口渴 C.汗出 D.脉滑 E.不大便 8.以下哪项不属于白虎汤证之主症: A.腹满身重,难以转侧 B.口不仁,面垢 C.讝语,遗尿 D.脉浮滑 E.背微恶寒 9.栀子豉汤证见“但头汗出”的病机是: A.里热亢盛 B.湿热蕴结 C.虚阳上越 D.郁热上蒸 E.热扰清空 10.白虎汤证的治法是: A.苦寒清热 B.辛寒清热 C.苦燥清热 D.滋阴清热 E.凉血清热 11.下列关于白虎加人参汤的药物组成,哪项是错误的: A.知母六两 B.人参二两 C.石膏半斤 D.甘草二两 E.粳米六合 12.下列哪项是白虎汤的治禁: A.肢冷,胸腹灼热 B.发热无汗,脉浮 C.遗尿 D.腹满,身重 E. 讝语 13.下列哪项是猪苓汤的治禁: A.发热,汗出多而渴 B.口渴,小便不利 C.脉浮发热 D.下利 E.心烦不得眠 14.下列哪味药不属于猪苓汤药物组成: A.茯苓 B.泽泻 C.白术 D.阿胶 E.滑石 15.调胃承气汤证见“蒸蒸发热” 的机理是: A.湿热蕴蒸 B.郁热上达 C.上焦热盛 D.里热外蒸 E.燥结外发 16.下列哪项属于调胃承气汤的药物组成: A.大黄、厚朴 B.大黄、枳实 C.甘草、枳实 D.甘草、厚朴 E.甘草、芒硝 17.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证治法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通便泻热 B.消滞除满 C.泻热和胃 D.润燥软坚 E.泻热去实 18.下列有关小承气汤证治法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通便泻热 B.消滞除满 C.泻热和胃 D.润燥软坚 E.泻热去实 19.下列哪项不属于调胃承气汤的适应症: A.蒸蒸发热 B.心烦 C.讝语 D.心下硬满 E.潮热 20.下列哪项不属于小承气汤证的主症: A.潮热 B.下利 C.呕吐 D.讝语 E.微烦 21.下列哪项不属于急下证的见症: A.大便难 B.发热汗多 C.腹满痛 D.身微热 E.燥屎 22.阳明少阳合病,下利,脉滑而数者,提示: A.少阳受邪 B.木旺乘土 C.胃气已衰 D.土虚木旺 E.有宿食 23.下列有关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哪项是错误的: A.大黄、厚朴 B.大黄、枳实 C.大黄、甘草 D.芒硝、厚朴 E.芒硝、大黄 24.发热、恶寒、汗出、腹满痛、不大便,治当: A.峻下 B.过经乃下 C.轻下 D.急下 E.润下 2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提示: A.热实腹满 B.寒实腹满 C.虚寒腹满 D.虚热腹满 E.瘀血腹满 26.下列有关大承气汤药物组成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厚朴二两 B.枳实三枚 C.大黄六两 D.芒硝三合 E.甘草二两 27. 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药物组成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厚朴二两 B.枳实三枚 C.大黄六两 D.芒硝三合 E.甘草二两 28.下列哪项不属于用大承气汤急下的理由: A.保存阴液 B.防止传变 C.遏止亡阴 D.燥屎已成 E.燥实势迅 29.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治宜: A.栀子豉汤 B.栀子厚朴汤 C.栀子干姜汤 D.大承气汤 E.小承气汤

30.治疗阳明实证的主要治法是: A.通便泻热 B.和胃通腑 C.急下存阴 D.攻下实热 E 消滞除满 31.麻子仁丸证的治法是: A.破气消滞攻下 B.泻热润肠通便 C.峻下热实燥结 D.泻热和胃润燥 E.泻热除满通便 32.吴茱萸汤证的病机是: A.胃阳亢盛,胃气上逆 B.腑气壅滞,胃气上逆 C.胃阳不足,浊阴上逆 D.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E.上焦有热,胃失和降 33.茵陈汤证的治法是: A.温中化湿退黄 B.泻热逐瘀退黄 C.清热利湿退黄 D. 和解少阳,清热祛湿 E. 清热利湿,解表 散邪 34.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治法是: A.温中化湿退黄 B.泻热逐瘀退黄 C.清热利湿退黄 D.和解少阳,清热祛湿 E.清热利湿,解表散 邪 35.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能食,治宜: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大陷胸汤 E.小陷胸汤 36.“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适宜用: A.栀子柏皮汤 B.茵陈蒿汤 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抵当汤 E.小柴胡汤 37.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适宜用: A.栀子柏皮汤 B.小柴胡汤 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 抵当汤 E. 茵陈蒿汤 38.脉浮而涩,小便数,大便硬,腹无所苦,适宜用: A.小承气汤 B.小柴胡汤 C.柴胡加芒硝汤 D.麻子仁丸 E.蜜煎 39. 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腹满而喘,潮热,手足濈然汗出,适宜用: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麻子仁丸 E.大柴胡汤 40.下列属可攻的是: A.伤寒呕多,有阳明证 B.阳明病,心下硬满 C.阳明病,面合色赤 D.阳明病,胃中虚冷 E.阳明 病,潮热,谵语,不大便 41.阳明证,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色黑,适宜用: A.桃核承气汤 B.抵当汤 C.小承气汤 D.大承气汤 E.调胃承气汤 42.吴茱萸汤的功效是: A.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B.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C. 温中补虚,调和气血 D.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E.温阳化湿,镇痛祛寒 43.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 小便难,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脉浮,适宜用: A.茵陈蒿汤 B.大承气汤 C.小柴胡汤 D. 大柴胡汤 E.柴胡加芒硝汤 44.下列适宜用大承气汤的是: A.潮热, 谵语, 不大便, 腹满硬痛 B.汗出不恶寒, 腹满而喘, 其热不潮 C.自汗出, 小便自利, 大便硬 D. 大便硬,小便数,腹无所苦 E.发热七八日,脉浮而数,消谷喜饥,不大便 45.下列具有解表散邪功效的方剂是: A.小柴胡汤 B.茵陈蒿汤 C.栀子柏皮汤 D.吴茱萸汤 E.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46.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而喘,其热不潮,腹大满不通,适宜用: A.白虎汤 B.大承气汤 C.小承气汤 D.调胃承气汤 E.抵当汤 47. 饭后吐不消化之物及粘液,四肢欠温,畏寒,乏力,舌淡,苔白,脉沉,适宜用: A.理中丸 B.获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C.吴茱萸汤 D.桂枝人参汤 E.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48.下列汤证病机为湿热内蕴,熏蒸肝胆,兼风寒束表的是: A.栀子柏皮汤证 B.茵陈蒿汤证 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D.抵当汤证 E.小柴胡汤证 49.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身黄,宜用: A.栀子柏皮汤 B. 茵陈蒿汤 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 抵当汤 E.小柴胡汤 50.“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适宜用: A.麻子仁丸 B.大承气汤 C.小承气汤 D.调胃承气汤 E. 抵当汤 51.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用大承气汤后,又发热,大便复硬而少,适宜用: A.麻子仁丸 B.大承气汤 C.小承气汤 D. 调胃承气汤 E. 蜜煎 52.阳明病,自汗出,小便自利,大便硬,属: A.腑实已成 B.阳明热盛 C.燥屎内结 D. 津液内竭 E. 湿热内蕴,腑气不通 53.“伤寒,身黄,发热,”适宜用: A.栀子柏皮汤 B.小柴胡汤 C.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 抵当汤 E. 茵陈蒿汤 54.麻子仁丸的药物组成是: A.麻子仁、芍药、杏仁、大黄、芒硝、枳实、厚朴、蜜 B.麻子仁、芍药、杏仁、大黄、枳实、厚朴、蜜 C.麻子仁、芍药、杏仁、大黄、芒硝、甘草、蜜

D.麻子仁、芍药、杏仁、大黄、厚朴、蜜 E.麻子仁、芍药、杏仁、大黄、枳实、蜜 55.阳明蓄血证的病机是: A.太阳之邪,随经入里 B.太阳之邪与新瘀相结 C.阳明邪热与宿瘀相结 D.阳明邪热与新瘀相结 E.太阳之邪与宿瘀相结 (二)A2 型题 1.患者,男,40 岁。患急性胃炎一周,刻下呕吐止,手足温,身微热,头汗出,心中懊憹,饥不能食,舌 稍红,苔薄微黄。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B.小承气汤证 C.栀子豉汤证 D.栀子柏皮汤证 E.黄芩汤证 2.患者,女,18 岁。发热一周,心烦讝语,汗出,渴喜冷饮,腹满不痛,按之濡,舌红,苔黄,脉滑。临 床最佳辨证当是: A.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B.大承气汤证 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D.白虎汤证 E.白虎加人参汤证 3.患者,男,30 岁。高热一周,大汗出,心烦讝语,大渴引饮,受风则脊背冷感,舌红,苔黄干燥,脉洪 大。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B.大承气汤证 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D.白虎汤证 E.白虎加人参汤证 4.患者,女,20 岁。发热 5 日未愈,就诊时发热口渴,脘胀闷,手足厥冷,然胸腹部抚之灼热,脉浮滑。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四逆汤证 B.四逆散证 C.白虎汤证 D.小陷胸汤证 E.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5.患者,男,60 岁。口渴多饮,饮后复渴,消谷善饥,然食多即胀,小便色黄,然量不少。舌红苔少,脉 软大。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黄连阿胶汤证 B.白虎汤证 C.白虎加人参汤证 D.栀子豉汤证 E.小陷胸汤证 6.患者,女,40 岁。一周前发高热,刻下热势有减,低热不退,渴欲饮水,夜寐不安,尿意窘迫,小便不 利,舌红,前半苔少,舌根薄黄,脉浮。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栀子豉汤证 B.五苓散证 C.猪苓汤证 D. 黄连阿胶汤证 E.小柴胡汤证 7.患者,女,50 岁。发热时作,伴头痛,腰酸,腰痛,尿频,尿少,尿痛。舌红,苔薄黄。临床辨证当是: A.真武汤证 B.五苓散证 C.牡蛎泽泻散证 D.猪苓汤证 E.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8.患者,男,30 岁。发热三天,经用解表药发汗,热不退反增,伴头汗出,面色潮红,腹胀满,按之不适, 大便干硬日一行。舌红,苔黄厚,脉沉弦。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调胃承气汤证 B.白虎汤证 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D.大承气汤证 E 大陷胸汤证 9.患者,男,50 岁。外感发热,经治疗后热退已 2 日,因进食过多,发热又起,大便硬而难下,腹胀,按 之痛,舌红,苔薄黄燥,脉滑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大承气汤证 B.调胃承气汤证 C.小承气汤证 D.大陷胸汤证 E.小陷胸汤证 10.患者,男,30 岁。发热,恶寒,无汗二天,用解表发汗法,发热不解,出现腹胀满痛,拒按,大便三 日未行,舌红,苔黄,脉沉实。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大承气汤证 B.调胃承气汤证 C.小承气汤证 D.大陷胸汤证 E.小陷胸汤证 11.患者,男,35 岁。四天来上腹部闷胀疼痛,食欲不振,伴恶心,发热,大便不通,小便黄如浓茶样, 巩膜及皮肤黄染,色鲜明,舌红,舌苔中心黄而干,脉滑数有力。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B.小柴胡汤证 C.抵当汤证 D.茵陈蒿汤证 E.栀子柏皮汤证 12.患者,女,25 岁。一周前感冒,曾服发汗解表药而愈。刻下大便不畅,三、四日一行,平素喜食辛辣 煎炒之品,口干喜饮,舌红苔黄而稍燥,脉虚细。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小承气汤证 B.大承气汤证 C.调胃承气汤证 D.桃核承气汤证 E.麻子仁丸证 13.患者,男,15 岁。初起发热恶寒,头痛,继而右胁胀满,身黄,目黄,小便黄赤,胸闷泛恶,食欲不 振,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B.栀子柏皮汤证 C.抵当汤证 D.茵陈蒿汤证 E.小柴胡汤证 14.患者,男,40 岁。一周前发热,食欲减退,四肢乏力。刻下身黄,巩膜黄,小便色如红茶,烦热,恶 心,呕吐,不大便三日,腹胀不适,舌红,苔黄腻,脉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小柴胡汤证 B.栀子柏皮汤证 C. 抵当汤证 D.茵陈蒿汤证 E.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15.患者,男,50 岁。常于饭后吐出尚未消化的食物及粘液,每逢冬季则频发,形寒,四肢欠温,时有颠 顶痛,舌淡,脉沉细。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理中丸证 B.吴茱萸汤证 C.四逆汤证 D.四逆散证 E.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证 16.患者,女,52 岁。大便四天不解,腹胀满不适,发热,口干欲饮,烦躁,尚能进食,舌红,苔黄薄腻, 脉弱。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麻子仁丸证 B.大承气汤证 C.调胃承气汤证 D. 抵当汤证 E. 小承气汤证 17.患者,男,60 岁。一周前感冒发热,汗出。刻下热已退,小便自利,口干舌燥,欲饮水,便意频频, 舌淡红,苔薄白,脉弱。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麻子仁丸证 B.大承气汤证 C.调胃承气汤证 D.蜜煎证 E.小承气汤证 18.患者,女,28 岁。肝硬化多年,近一周来全身皮肤渐渐发黄,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午后稍有低热, 小便短赤,大便日行一次,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小柴胡汤证 B.栀子柏皮汤证 C.抵当汤证 D. 茵陈蒿汤证 E.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19.患者,男,47 岁。发热七天,消谷喜饥,健忘,或不大便,或大便反易色黑,舌质暗,苔薄黄,脉数。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小柴胡汤证 B.栀子柏皮汤证 C.抵当汤证 D.茵陈蒿汤证 E.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20.患者,女,39 岁。发热,汗出不恶寒,身重,不大便,短气而喘,无潮热,腹大满不通,舌红,苔黄, 脉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小承气汤证 B.大承气汤证 C.调胃承气汤证 D.桃核承气汤证 E.麻子仁丸证 (三)B 型题 A.栀子豉汤 B.白虎汤 C.白虎加人参汤 D.猪苓汤 E.茵陈蒿汤 1、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治疗宜用: 2、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治疗宜用: A.白虎汤 B.白虎加人参汤 C.桂枝汤 D.猪苓汤 E.五苓散 3、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治疗宜用: 4、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治疗宜用: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栀子厚朴汤 E.大陷胸汤 5、伤寒吐后,腹胀满者,治疗宜用: 6、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治疗宜用: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白虎汤 E.白虎加人参汤 7、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治疗宜用: 8、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治疗宜用: A.猪苓、茯苓、泽泻、滑石、白术 B.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甘草 C.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 D. 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 E.猪苓、茯苓、白术、滑石、阿胶 9、猪苓汤的药物组成是: 10、五苓散的药物组成是: A.湿热蕴结,熏蒸肝胆,兼腑气壅滞 B.湿热相合,熏蒸肝胆 C.湿热内蕴,熏蒸肝胆,兼风寒束表 D. 枢机不利,湿热内蕴,胆胃不和 E. 寒湿内蕴,中阳不足,肝胆失疏 11.茵陈蒿汤证的病机是: 12.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病机是: A.小柴胡汤 B.茵陈蒿汤 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栀子柏皮汤 E.抵当汤 13.“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宜用: 14.“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宜用: A.泻热和胃,润燥软坚 B.泻热润肠通便 C.泻热通便,消滞除满 D.峻下热实,荡涤燥结 E.泻热逐 瘀 15.抵当汤的功效是: 16.麻子仁丸的功效是: A.清热利湿退黄 B.清热解毒退黄 C.清热利湿,解表散邪 D.清热逐瘀,利湿退黄 E. 温中散寒,除 湿退黄 17.茵陈蒿汤的功效是: 18.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功效是: A.麻子仁丸 B.蜜煎 C.柴胡加芒硝汤 D.小柴胡汤 E.小承气汤 19.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用: 20.趺阳脉浮而涩,浮者胃气强,涩者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宜用: A.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 B.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 C.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D.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E.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 21.属寒湿发黄的是: 22.属火劫发黄的是: A.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 B.阳明病,下血,谵语,但头汗出 C.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小便难 D.阳明证,其人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色黑 E.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 23.属阳明蓄血的是: 24.属热入血室的是: A.茵陈蒿、栀子、大黄 B.栀子、甘草、黄柏 C.水蛭、虻虫、桃仁、大黄 D.吴茱萸、人参、生姜、大 枣 E.麻黄、连轺、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 25.可用于治疗阳明蓄血证的是: 26.可用于治疗阳明中寒证的是:

A.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 B.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能食 C.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 D.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腹满而喘,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E.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腹满而喘,其热不潮 27.适宜用小承气汤的是: 28.适宜用大承气汤的是: A.茵陈蒿汤 B.栀子柏皮汤 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抵当汤 E.吴茱萸汤 29.含有桃仁的方剂是: 30.含有人参的方剂是: (四)X 型题 1.阳明病的性质主要是: A.里证 B.虚证 C.实证 D.热证 E.寒证 2.阳明病的主要成因是: A.他经传来 B.本经自发 C.体质虚弱 D.过早发汗 E.过早攻下 3.以下那些情况可导致发黄: A.无汗 B.小便不利 C.但头汗出,齐颈而还 D.濈然汗出 E.大便硬 4.阳明病的主要治法是: A.清热凉血 B.攻下实热 C.大清里热 D.和胃除烦 E.导下通便 5.阳明病的外证有: A.身热 B.汗自出 C.大便闭 D.不恶寒,反恶热 E.腹胀满 6.栀子豉汤证的主症是: A.心中懊憹 B.心中结痛 C.大便溏薄 D.胸中窒 E.但头汗出 7.栀子豉汤证见“饥不能食”的病机是: A.胃热阴虚 B.热扰胸膈 C.脾失健运 D.胃气呆滞 E.胃虚肠实. 8.脉浮而紧可见于: A.太阳表证 B 阳明热实证 C.阳明中风证 D.少阴热化证 E 少阳经热证 9.白虎加人参汤证症见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的机理是: A.卫表阳虚 B.表有风寒 C.气津两伤 D.汗出肌疏 E.里有阳虚 10.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治法是: A.苦寒清热 B.辛寒清热 C.滋阴清热 D.益气生津 E.益气养血 11.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有: A 发热不恶寒 B.大汗出 C.大烦渴不解 D.舌上干燥 E.脉洪大 12.猪苓汤证的病机是: A.里热 B.阴伤 C.气虚 D.表寒 E.水停 13.猪苓汤的功用有: A.清热 B.利水 C.养阴 D.通阳 E.解表 14.调胃承气汤证的病机是: A.燥热初结 B.腑气不通 C.热扰心神 D.燥屎结实 E.热结旁流 15.调胃承气汤证的主症是: A.心烦 B.蒸蒸发热 C.大便乍难乍易 D.呕吐 E.腹胀满 16.调胃承气汤的服法有: A.分温二服 B.分温三服 C.少少温服之 D.温顿服之 E.若更衣者,勿服之 17.小承气汤的药物组成中有: A.大黄 B.芒硝 C.枳实 D.厚朴 E.甘草 18.大承气汤证见“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的机理是: A.邪热深伏 B.燥热亢盛 C.阴津欲竭 D.肾液受耗 E.肝阳上亢 19.大承气汤证的主症有: A.潮热 B.绕脐痛 C.大便乍难乍易 D.喘冒不得卧 E.脉涩 20.小承气汤证的主症有: A.潮热 B.下利 C.脉疾 D.汗出 E.讝语 21.下列属不可攻的是: A.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B.伤寒呕多 C.阳明病,面合色赤 D.阳明病,心下硬满 E.阳明病,发热,汗 多 22.下列有清热通便功效的方剂是: A.茵陈蒿汤 B.栀子柏皮汤 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麻子仁丸 E.抵当汤 23.麻子仁丸的药物组成是: A.麻子仁、杏仁 B.枳实、厚朴 C.大黄 D.芒硝 E.芍药 24.下列汤证中可以见到发黄的是:

A.茵陈蒿汤证 B.栀子柏皮汤证 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D.抵当汤证 E.小柴胡汤证 25.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药物组成是: A.麻黄、连轺 B.茵陈蒿、大黄 C.杏仁、赤小豆 D.大枣、甘草 E.生梓白皮、生姜 26.出现下列哪些症状,可用大承气汤攻下: A.短气腹满而喘 B.大便硬 C. 微发热恶寒 D.手足濈然汗出 E.潮热 27.下列可用小承气汤的是: A.阳明病,热不潮,腹大满不通 B.阳明病,其后发热,大便复硬而少 C. 阳明病,汗多,微发 热恶寒 D.阳明病,不大便,恐有燥屎 E.阳明病,面合色赤 28.“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者,此必衄”的机理是: A.热在血分 B.热在气分 C.湿热内蕴,津不上承 D.热灼血络,迫血妄行 E.血被热蒸,荣气上潮 29.“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的机理有可能是: A.发黄后期,湿邪阻于肌肤 B.津血不足,肌肤腠理去陈生新功能下降 C.素体津气不足,汗出无源 D. 热欲外越不得汗,热邪郁于肌肤 E. 外邪郁于肌肤,腠理闭塞 30.下列对“谷瘅”描述正确的是: A.黄疸病之一种 B.有湿热、寒湿之分 C.湿热多为实证 D.寒湿大多夹虚 E. 治宜清热利湿退黄 31.湿热发黄证与寒湿发黄证的区别是: A.前者黄色鲜明,后者黄色晦暗 B.前者属热实证,后者可伴脾虚寒证 C.前者为湿热内蕴、熏蒸肝胆, 后者为寒湿内蕴、肝胆失疏 D.前者与阳明有关,后者与太阴有关 E.前者清热利湿退黄,后者温中散寒利湿 32.麻子仁丸证可以见到的临床表现是: A.潮热,谵语,腹满病 B.不大便数日无所苦 C.脉浮而涩 D.小便数 E.大便硬 33.下列方剂药物组成中有大黄的是: A.麻子仁丸 B.茵陈蒿汤 C.栀子柏皮汤 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E.抵当汤 34.谵语与郑声的区别是: A.前者声高气粗,后者声低息微 B.前者胡言乱语,后者语言重复 C.前者多属实证,后者属虚证 D. 前者为热证,后者为寒证 E.前者多由邪热亢盛、扰乱心神,后者多由精气虚衰、心神无主 35.下列与固瘕有关的是: A.大便初硬后溏 B.腹满硬痛,不大便 C.胃中冷,水谷不别 D.阳明中风 E.阳明中寒 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题 非选择题( 1.胃家实: 2.脾约: 3.正阳阳明: 4.汗出濈濈然: 5.口不仁: 6.蒸蒸发热: 7.转气: 8.燥屎: 9.喘冒: 10.循衣摸床: 11.目中不了了: 12.睛不和: 13.胃中有燥屎: 14.日晡所发潮热: 15.怵惕: 16.心愦 愦: 17.趺阳脉: 18.固瘕: 19.谷道: 20.法醋: 21.失气: 22.面合色赤: 23.水浆: 24.潦水: 25. 谷瘅: 26.喜忘: 27.畜血: 28.消谷喜饥: 29.郑声: 30.膈气: (二)填空题 1.“阳明之为病, 。” 2.“太阳阳明者, 是也;正阳阳明者, 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 实, 是也。” 3.“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 。” 4.“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 , , 。” 。” 5.“伤寒三日,阳明 6.“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 , ,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7.“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 。大渴, ,欲饮水数升者,白 虎加人参汤主之。” 8.“伤寒无大热, ,心烦,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9.“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 。渴欲饮水,无表证者, 主之。” 10.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 主之。 11.若脉浮发热, , ,猪苓汤主之。 12.阳明病,不吐不下, ,可与调胃承气汤。 13.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 , ,调胃承气汤主之。 14.伤寒吐后, ,与调胃承气汤。 15.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 。 16.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 ,宜 。 17.伤寒六七日, , ,无表里证, ,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18.阳明病, ,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19.发汗不解, ,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0.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宜 。 ,属 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 也。 21. 22.茵陈蒿汤的药物组成除茵陈蒿外,还有 、 。

23.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___________,其脾为约,_______________ 主之。 24.麻子仁丸的药物组成除麻子仁、枳实、厚朴、大黄、蜜外,还有________、_______。 25.阳明病,若能食,名________;不能食,名________。 26.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___________________。所 以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也。 27.吴茱萸汤的药物组成除吴茱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伤寒七八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茵陈蒿汤主之。 29.伤寒,________,_________,栀子柏皮汤主之。 30.伤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31.阳明病, 自汗出, 若发汗, 小便自利者, 此为_______________, 虽硬不可攻之, 当须_______________, 宜_________导而通之。 32.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__________,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 引水浆者,此为______________,身必发黄,_____________主之。 33.阳明病,下血讝语者,此为______________,但头汗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濈然汗出则愈。 34.谵语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属_________。 35.郑声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_________。 36. 阳明证,其人__________者,必有__________。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 ______________,其色必黑者,宜______________下之。 37.阳明病,无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身必发黄。 38 阳明病,_____________者,不可攻之。攻之_____________者死,利止者愈。 39.阳明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可与______________,不硬者不可与之。 40.阳明病,________,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___________,此欲作________。 (三)判断说明题 1.阳明病的证候均属实证、热证。 2.阳明实证的主要治法是导下通便。 3.无汗、小便不利是导致发黄的主要因素。 4.病至阳明,则不可能再传它经。 5.“胃家”是指胃而言。 6.胃家实是指阳明实证而言。 7.阳明病的外证可见于阳明热证和实证中。 8.脉大为阳盛内实之征,仅见于阳明热证。 9.阳明病的特点是不恶寒反恶热,不可能见恶寒。 10.心中懊憹,饥不能食是胃阴虚有热的独特表现。 11.脉见浮滑,即为表里同病。 12.见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即可诊为阳明腑实证。 13.白虎加人参汤证可见恶风、恶寒。 14.伤寒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亦不可与白虎加人参汤。 15.猪苓汤证属里证,不可见浮脉。 16.调胃承气汤证可不出现腹痛、便秘。 17.“脉滑而疾”是小承气汤证的主脉。 18.大承气汤证可见大便不硬反易。 19.大承气汤用于急下时,主要是攻下燥热,而非攻下积聚。 20.“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是热实腹满的特征。 21.脾约证就是麻子仁丸证。 22.茵陈蒿汤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功效是完全相同的。 23.谷瘅有湿热、寒湿之分。 24.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 25.茵陈蒿汤证属湿热发黄。 26.谵语与郑声都属实证。 27.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是热在气分。 28.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功效除了清热利湿外,还能解表散邪。 29.服吴茱萸汤后,呕吐加剧是属上焦病证。 30.脾约证的病机是胃热肠燥津亏。 31.阳明病,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 32.阳明病,用小承气汤后,不转失气者,不可攻之。 33.阳明蓄血证由阳明热证与蓄血证组成。 34.热入血室是邪热侵犯血分的病证。

35.栀子柏皮汤证是湿热发黄轻证。 36.阳明病见固瘕,可攻下。 37.阳明病可以有寒证。 38.茵陈蒿汤与栀子柏皮汤中均有大黄。 39.阳明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的治法、方药是相同的。 40.谷瘅当有发黄的症状。 (四)简答题 1.阳明病的成因主要有那些? 2.简述阳明病的病理特点。 3.阳明病的传变和预后主要是什么? 4.何为阳明病外证?其病机是什么? 5.阳明病初起见恶寒的原因是什么?其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 6.栀子豉汤证见饥不能食,但头汗出的机理是什么? 7.白虎汤证见腹满身重的机理是什么?其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 8.简述白虎汤的配伍意义和功效。 9.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和病机是什么? 10.简述猪苓汤的配伍特点和功用。 11.调胃承气汤证的辨证要点和病机是什么? 12.简述调胃承气汤的配伍意义和服用方法与作用。 13.简述小承气汤的组方特点和功用及其适应证候。 14.大承气汤证的辨证要点和病机是什么? 15.简述大承气汤的配伍意义和煎服法。 16.湿热发黄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17.寒湿发黄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18 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为什么不可攻之? 19.麻子仁丸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20.治疗湿热发黄有哪几首主要方剂? 21.固瘕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22.吴茱萸汤证的病机是什么? 23.阳明蓄血的辨证要是是什么? 24.阳明中寒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5.为什么说“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26.为什么说“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 27.属润下、导下法的方剂有哪些? 28.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29.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的病机是什么? 30.如何区别谵语与郑声? 31. 麻子仁丸证与小承气汤证的临床表现有什么异同? (五)论述题 1.试比较白虎汤证和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病机和治法异同。 2.白虎加人参汤证和猪苓汤证均可见渴欲饮水,其辨证要点和病机各是什么? 3.猪苓汤证和五苓散证在主症、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4.如何区别运用白虎汤和调胃承气汤?它们的病机各有什么特点? 5.试析“阳明病,讝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用小承气汤治疗的临床意义。 6.试从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的组方配伍、功用的异同,阐述三方所主治证候的区别。 7.试析大承气汤用于攻燥屎时的辨证要点及注意事项。 8.试析大承气汤证见大便乍难乍易,喘冒不能卧等症的病机及临床指导意义。 9.阳明病见有哪些证候时需急下?急下的理由和意义各是什么? 10.试述大承气汤证见腹满的特征及其与虚寒性腹满的辨证鉴别要点。 11.麻子仁丸证的主证、病机、治法、药物组成是什么? 12.茵陈蒿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药物组成是什么? 13.栀子柏皮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药物组成是什么? 14.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药物组成是什么? 15.如何区别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异同? 16.湿热发黄与寒湿发黄有什么区别? 17.阳明蓄血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 18.阳明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有哪些异同? 19.阳明病出现哪些症状不可攻?其机理是什么? 20.如何区别蜜煎证、麻子仁丸证、承气汤证的证治异同?

(六)病例分析题 1.张某,女,45 岁。主诉:低热 3 天,伴胃脘不适。现病史:1 周前因发热,脘腹胀满疼痛,食不下,前 医用承气汤攻下,嗣后晨起热减,午后稍增,心烦,胃脘嘈杂满闷,知饥但不欲食。大便日 1 行,量少。 检查:舌红,苔薄腻微黄,脉小滑。体温 37.5℃,额头微有汗,胃脘按之濡,不痛。请写出中医诊断、证 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2.王某,男,25 岁。主诉:发热 5 天。现病史:5 天前因劳累外受风寒,突发高热,无汗,曾服百服咛, 汗出,热稍退。然复又发热,伴汗出,不恶寒,口渴欲饮,梦中说胡话。小便短赤,大便调。检查:舌红, 苔薄黄,脉滑数。体温 38.8℃,皮肤湿润。腹软,无压痛。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 药。 3.徐某,女,50 岁。主诉:发热 1 周。现病史:1 周前因发热咽痛,腹满而喘,大便难,前医用大承气汤 治之。下后腹满减,大便通,然发热不减,汗出多,咽痛且燥,口渴不解,当风则背微恶寒。检查:舌红, 苔黄干燥,脉洪大。体温 39.0℃,皮肤湿润。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4.李某,女,30 岁。主诉:尿急、腰酸 1 周。现病史:一年前曾因高热、腰痛、尿频、尿痛,诊为急性肾 盂肾炎。嗣后时有反复发作。近 1 周来,有低热,腰酸,尿急,尿频等症,伴口渴欲饮。检查:舌红,前 半苔少,舌根薄黄,脉细滑带数。体温 37.5℃。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5.唐某,男,55 岁。主诉:左腰疼痛 3 天。现病史:3 天前突感左腰疼痛,向小腹部放射,排尿时加剧, 小便不畅,淋漓涩痛,时有血尿。检查:舌红,苔少,脉弦。X 线摄片发现左侧输尿管有结石阴影。请写 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6.陈某,女,53 岁。主诉:腹痛 2 天。现病史:2 天前忽患腹痛,先轻后重,面红赤,口干,饮水即吐, 小便短赤,大便 3 日未下。检查:舌红,苔黄燥,脉沉。体温 36.8℃。腹硬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 减弱。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7.倪某,男,30 岁。主诉:发热 3 天,伴下利 2 天。现病史:3 天前起发热,后腹痛拒按,里急后重,便 下赤垢,日 10 余次。口渴,微烦,小便短赤。检查:舌红,苔黄燥,脉实数。体温 37.8℃。腹软,有压 痛。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8.严某,女,35 岁。主诉:发热 5 天。现病史:5 天前初起发热时伴恶寒,咽痛,无汗,用麻黄汤发汗后, 热不退而不恶寒,面色潮红,汗出,似热气蒸腾,咽干咽痛,心烦,腹胀满,大便硬。检查:舌红,苔黄 燥,脉实数。体温 39℃。腹稍膨隆,按之无明显压痛。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9.关某,女,55 岁。主诉:面浮脚肿 2 月余。现病史:患慢性肾炎 5 年,近 2 月来面浮脚肿,夜尿多,时 有恶心,皮肤瘙痒,大便秘结。检查:舌淡,苔黄腻,脉芤弦。血肌酐 50 微摩尔/升,尿素氮 38.8 毫摩尔 /升。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0.胡某,女、28 岁。主诉:狂躁不安 2 天。现病史:一年前曾因家庭不和争吵不悦,而后性情急躁易怒。 2 天前因生气突然出现呼叫怒骂,狂躁不安,面红目赤,两目怒视,大便秘结。检查:舌红,苔黄燥焦黑, 脉弦大。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1.张某某,男,33 岁。主诉:发热,尿黄一周。现病史:一周前发热恶寒,恶心呕吐,纳差,小便黄赤, 目前身黄如橘子色,巩膜黄染,小便量少色深黄,中脘痞满,便秘,头昏乏力。检查:舌红,苔黄微腻, 脉弦滑。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2.唐某某,女,47 岁。主诉:便秘二年,加剧 10 天。现病史:经常便秘二年,大便三、四日一行。10 天前感冒发热,经治疗已痊愈。刻下大便艰难,五、六日一行,口干,喜饮。检查:舌红,苔薄黄,脉细 带数。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3.金某某,男,33 岁。主诉:小便量多,大便干燥多年。现病史:二年前患尿崩症,发病以来经常口渴, 渴喜饮水,饮而解渴,小便频数量多,大便干燥,三天一行,腹部胀满,食欲减退。检查:舌红,苔黄糙, 脉浮数。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4.钟某某,女,28 岁。主诉:呕吐稀水一年余。现病史:一年前开始呕吐,因症状较轻而未治疗。近来 呕吐加剧,西医诊为神经性呕吐,呕吐常于饭后即吐,表现为一口一口地吐少量食物和稀水,吐出物淡而 无味,吐前无恶心,也不痛苦,食欲尚可,二便正常,但周身无力,畏寒。检查:舌淡,苔白,脉沉。请 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5.石某某,女,10 岁。主诉:身黄,小便黄三天。现病史:四天前恶寒,发热,随即身黄如橘子色,目 黄,小便黄赤,头痛,咽痛,口渴欲饮,烦躁,刻下仍恶寒。检查:舌红,苔薄黄,脉数。请写出中医诊 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6.张某某,男,32 岁.主诉:身黄六天。现病史:面目尽黄,鲜明似橘已六天,发热,口渴欲饮,心烦, 胸部痞闷,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检查: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 候分析、治法、方药。 17.曹某某,男,40 岁。主诉:身黄、目黄一月余。现病史:半年前发现早期肝硬化,一月来下午轻度发 热,胃脘胀满,巩膜及皮肤发黄,小便黄赤。检查:舌红,苔滑腻而黄,脉弦数。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 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8.陆某某,男,48 岁。主诉:腹痛,大便不通一天。现病史:高血压多年,时值酷暑,加之情志不舒而 晕倒,昏不知人,骂詈不休,少腹硬满,疼痛拒按,大便不通。检查:舌红,质有瘀斑,苔黄,脉沉弦。 请 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选择题( 一、选择题(一)A1 型题

1.D。 2.A 3.C。 4.D。 5.B。 6.E。 7.E。 8.E。 9.D。 10.B。 11.C。 12.B。 13.A。 14.C。 15.D。 16.E。 17.B。18.D。19.D。20.C。 21.E。22.E。23.C。24.B.25.A。26.D。27.E。28.D。29.D。30.D。 31. B. 32. C。33. C。34. E。35. B。 36. B。37. C。38. D。39. A。40. E. 41. B .42. D。43. C。44. A。45. E 46. B. 47. C。48. C。49. B。50. B。 51. C。52. D。53. A。54. B .55. C。 (二)A2 型题 1.C。答案分析:证候描述与 228 条似,属余热留扰于胃。所列方证虽均属热证,但与本证最佳相符当为 栀子豉汤证。 2.D。答案分析:本证属阳明热证,故大承气汤证可排除,症无咳喘,麻杏石甘汤证可排除,因口渴喜饮, 故不宜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因无明显气津两伤症见,故以白虎汤证为最佳辨证。 3.E。答案分析:本证属阳明热证,因热盛,气津两伤,证候描述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相符。 4.C。答案分析:本证见肢冷,但胸腹部灼热,脉滑,当为阳明热证。四逆汤证、四逆散证均可排除,虽见 脘胀闷,脉浮滑,然本证里热亢盛,热郁气滞盛,故小陷胸汤证、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均不符合。 5.C。答案分析:综合症状、舌脉象看,本证为无形邪热较盛,同时气阴不足,故以白虎加人参汤证最合。 6.C。答案分析:本证低热不退,尿急,小便不利,舌根黄,提示余热未尽,留于下焦,气化失司,水气内 停。阴液有亏,故见不寐,苔少。五苓散证属寒证,水停。栀子豉汤证、黄连阿胶汤证均无小便不利等气 化失司症。小柴胡汤虽可疏利三焦,但无伤阴症象。 7.D。答案分析:本证以膀胱有热,气化失司为主,兼有下焦亏虚,故以猪苓汤证最合。牡蛎泽泻散证以攻 水气见长,其余汤方均属寒证或夹有热邪,故不相合。 8.A。答案分析:本证里有热,并有肠胃热结,然结聚不甚,故腹虽胀而不痛,大便虽硬而不闭,故以调胃 承气汤证最合。大承气汤证邪热和实邪结聚俱重,大陷胸汤证实邪结聚严重,白虎汤证和大黄黄连泻心汤 证均属无形邪热为患。 9.C。答案分析:本证邪热和肠胃实邪结聚均有,但均不重,故宜小承气汤。小陷胸汤证属痰热在胃或肺。 10.A。答案分析:本证属表邪迅速化热入里,并结聚肠胃,证情传变快,来势较猛,宜急下,以防病情恶 化,正气受损。 11. D。答案分析:所列各证均可见黄疸。本证为湿热黄疸,且有大便不通等腑气壅滞之象,故属茵陈蒿汤 证。栀子柏皮汤证为湿热发黄之轻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除黄疸外常伴表证,抵当证为蓄血证兼黄疸, 小柴胡汤证为少阳兼黄疸。 12. D。答案分析:患者素喜辛辣之品易伤津,本次感冒服用发汗解表药使津液更伤,为津亏肠燥之便秘, 属麻子仁丸证。 13. A。答案分析:本证为湿热发黄证。据其有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症,为湿热内蕴,熏蒸肝胆,兼风 寒束表,属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14. D。答案分析:本证为湿热发黄证。据其身黄,巩膜黄,小便色如红茶,烦热,恶心,呕吐,不大便三 日,腹胀不适,舌红,苔黄腻,脉数等症,属茵陈蒿汤证。目前已无表证,故不属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15. B。答案分析:本证为阳明中寒的吴茱萸汤证,其辨证要点是饭后吐不消化食物与粘液,伴逢冬频发, 形寒,颠顶痛等里虚寒症状。 16. E。答案分析:本证为阳明腑实证。其临床表现与原文 251 条有相似之处,据脉弱等症,属小承气汤证。 17. D。答案分析:本证为蜜煎证。据原文 233 条热病后津伤便秘不可攻的精神,用蜜煎外导通便。A 麻子 仁丸证为干扰答案。 18. B。答案分析:本证为湿热发黄证。由于证情较轻,故属栀子柏皮汤证。 19. C。答案分析:本证为阳明蓄血证。据原文 237、257 条,属抵当汤证。 20. A。答案分析:本证为阳明腑实证。临床表现与原文 208 条相似,无潮热,为虽实热而尚未燥坚,故属 小承气汤证。 (三)B 型题 1.A。2.C。3.B。4.D。5.C。 6.A。7.C。8.A。9.D。10.C 11. A。12. C。13. B。14. C。15. B。 16. E。17. A。18. C。19. B。20. A。 21. B。22. D。23. D。24. B。25. C。 26. D。27. B。28. D。29. D。30. E。 (四)X 型题 1.ACD。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阳明病主要性质的掌握,虽然阳明病有虚寒证,但不属主要。 2.ABDE。答案分析:阳明病以实热性质为主,如体质虚弱者易致虚实夹杂证,故不属主要成因。 3.ABC。答案分析:发黄的产生与湿无出路,留于体内有关,濈然汗出者大多不会发黄,大便硬多与燥屎 证有关。 4.BC。答案分析:阳明病以阳明热证和实证为主,邪盛正盛,病在气分为主,故清热凉血,和胃除烦,导 下通便等法均属次要。 5.ABD。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条文 182 条的掌握。 6.ABDE。答案分析:大便溏薄是用栀子豉汤的禁忌症。 7.BD。答案分析:栀子豉汤证属余热留扰胸膈和胃,无虚证。 8AB。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条文 189 条、221 条、201 条所述脉象的理解。 9.CD。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白虎加人参汤证病机的掌握。 10.BD。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白虎加人参汤证病机及汤方配伍功效的掌握。

11.ABCDE。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白虎加人参汤证证候表现的掌握。 12.ABE。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猪苓汤证病变性质的掌握。 13.ABC。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猪苓汤证病机和方药配伍功效的掌握。 14.ABC。答案分析:调胃承气汤证因属燥热初结肠胃,故大多不出现燥屎结实和热结旁流症。 15.ABE。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条文 207 条、248 条、249 条的掌握。 16.CD。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调胃承气汤方后服法的掌握。 17.ACD。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小承气汤药物组成的掌握。 18.ABCD。答案分析:本证以热盛伤阴为主,伤阴甚则累及肾液,与肝阳上亢关系不大。 19.ABCD。答案分析:据原文 212 条,脉涩为正气虚,邪气内阻所致,预后不良,不属大承气汤适应症范 围。 20.ABDE。答案分析:脉疾多提示虚证,不宜用承气汤攻下。如脉滑而疾,则证虽有虚,但正气尚能抗邪, 可用小承气汤轻下,以观其后,再作定夺。 21. BCD。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原文 204、205、206 条的掌握。A、E 均为可下之证。 22. ADE。答案分析:茵陈蒿汤、麻子仁丸、抵当汤三方中均有大黄,故均有清热通便功效。 23. ABCE。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麻子仁丸药物组成的掌握。 24. ABCDE。答案分析:除了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有发黄外,抵当汤证、小 柴胡汤证也可见到发黄。 25. ACDE。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药物组成的掌握。 26. ABDE。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原文 208 条的掌握。 27. ABD。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原文 208、209 条的掌握。 28. ABD。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原文 202 条的掌握。 29. ABCD。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原文 196 条的掌握。 30. ABCD。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原文 195 条的掌握,并区别因湿热、寒湿之不同,治疗亦异。 31. ABCDE。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湿热发黄证与寒湿发黄证区别的掌握(联系原文 195 条)。 32. BCDE。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原文 247 条的掌握。 33. ABE。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麻子仁丸、茵陈蒿汤、抵当汤药物组成中含大黄的掌握。 34. ABCE。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谵语与郑声区别的掌握(原文 210 条)。 35. ACE。答案分析:此题审察对固瘕的掌握(原文 191 条)。 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题 非选择题( 1.胃家实:是对阳明热证、实证病机的高度概括,即津伤燥化,阳明热实。 2.脾约:指因胃热阴亏肠燥导致的以大便秘结为主症的病证。 3.正阳阳明:指因外邪直犯阳明,化热成燥、成实的阳明病。 4.汗出濈濈然:形容汗出如水外流,指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 5.口不仁:指口中感觉失常,食不知味,语言不利。 6.蒸蒸发热:形容发热从内达外,如蒸笼中热气蒸腾之状。 7.转气:即腹中有矢气转动。 8.燥屎:指结聚肠内干硬的粪块。亦指以大便秘结为主症,并伴有烦躁,腹痛的证候。 9.喘冒:气喘而头目昏眩。 10.循衣摸床:指病人昏迷时,两手无意识地反复触摸衣被床沿。 11.目中不了了:指视物不清。 12.睛不和:眼球转动不灵活。 13.胃中有燥屎:胃中,此处当指肠中。指肠中有干硬粪块结聚。 14.日晡所发潮热:指在傍晚,约十五时至十七时左右,发热有增高的现象。 15.怵惕:指恐惧不安的状态。 16.心愦愦:指心中烦乱不安的状态。 17. 趺阳脉:为足背动脉,在冲阳穴处,属足阳明胃经。 18. 固瘕:指胃中虚寒,水谷不消而结积的病证,临床表现为大便初头硬,后溏薄,且日久不愈。 19. 谷道:指肛门。 20. 法醋:按官府法定标准酿造的食用米醋。 21. 失气:通“矢气”,俗称放屁。 22. 面合色赤:满面通红。 23. 水浆:泛指饮料,如水、果汁、蔗浆之类。 24. 潦水:指地面流动的雨水。 25. 谷瘅:瘅通“疸”。黄疸病之一种。 26. 喜忘:喜作“善”字解,喜忘即健忘。 27. 畜血:畜与“蓄”同。指瘀血停留。 28. 消谷喜饥:消谷,消化谷物;喜饥,容易饥饿。指消化功能亢进而容易饥饿。 29. 郑声:语言重复,声音低微,见于虚证。 30. 膈气:膈间阳气。

(二)填空题 1.胃家实是也。 2.脾约//胃家实//大便难 3.濈然微汗出也。 4.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5. 脉大。 6.心中懊憹,饥不能食 7.时时恶风,//舌上干燥而烦 8.口燥渴,//背微恶寒者 9.白 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10.白虎加人参汤 11.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 12.心烦, 13. 蒸蒸发热者,属胃也, 14.腹胀满者, 15.小承气汤,和之愈。 16.燥屎也,//大承气汤。 17.目中 不了了,睛不和,//大便难, 18. 发热汗多者, 19. 腹满痛者, 20. 当下之,//大承气汤 21. 食谷 欲呕,阳明,上焦 22. 栀子,大黄 23. 大便则硬,麻子仁丸主之 24. 芍药,杏仁 25. 中风, 中寒 26. 必大便初硬后溏,以胃中冷,水谷不别 27. 人参、生姜、大枣 28. 身黄如橘子色,小 便不利, 腹微满者 29. 身黄, 发热 30. 瘀热在里, 身必黄 31. 津液内竭, 自欲大便, 蜜煎 32. 热越,瘀热在里,茵陈蒿汤 33. 热入血室,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34. 声高气粗,胡言乱语, 实证 35. 语言重复, 声音低微, 虚证 36. 喜忘, 畜血, 抵当汤 3 7. 小便不利, 心中懊憹 38. 心下硬满,利遂不止 39. 潮热,大便微硬,大承气汤 40. 脉迟,小便难,谷瘅 (三)判断说明题 1.不正确。阳明病亦有寒证或虚寒证。 2.不正确。主要治法当为清法和下法,即辛寒清热法和攻下实热法, 3.正确。水湿不能正常排泄,郁于体内,与热邪或寒邪相结,可致发黄。 4.不正确。病入阳明虽有“万物所归,无所复传”之说,但不能以此定论,产生传变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当 辨证论治。 5.不正确。胃家当包括胃、肠、阳明经的含义在内。 6.不正确。胃家实当主要指阳明热证、实证的病理机制而言。 7.正确。无论是阳明热证或实证,均有里热亢盛之病理,阳明病外证即是里热亢盛的外在表现, 8.不正确。脉大为阳盛内实之征,无论阳明热证、实证,皆以脉大为共同特征。 9.不正确。阳明病初起,因初感外邪,阳气内郁,可见有短暂的恶寒。 10.不正确。余热扰胃,胃气郁滞亦可见本症。 11.不正确。脉浮不仅表示表证,亦可表示里热外达之征。 12.不正确。阳明热证,热郁气滞亦可见本症。 13.正确。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恶风表现为阵发性。恶寒多表现为脊背部有凉感。此乃里热太盛,汗出肌疏, 津气两伤之故。 14.正确。表邪未解,过早使用寒凉药,易致病邪凉遏内陷生变。 15.不正确。浮脉可见于里热证候。 16.正确。调胃承气汤证以邪热盛为主,肠胃实邪结聚较轻,多仅见腹胀满,而不出现腹痛、便秘。 17.不正确。小承气汤的主脉当是实脉。脉滑而疾提示实证兼里虚,因小承气汤的攻下力较轻,故可试探用 于阳明实证兼里虚的证候。 18.正确。此种大便不硬反易属热结旁流。 19.正确。此种证候多为邪热炽盛,病势急而重,肠胃病邪结聚尚未完全成实,已发生邪热伤阴之征,故攻 下燥热,截断病变是当务之急。 20.正确。热实腹满需攻下后才能减轻症状,而虚寒性腹满则表现为腹满时减,攻下反甚的状况。 21. 正确。考察对原文 247、179 条的掌握。 22. 不正确。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退黄功效,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除了清热利湿之外,还有解表散邪功效。 23. 正确。谷瘅为黄疸病之一种,由于病邪性质与病人体质的不同,可分为湿热与寒湿两种不同证型。湿 热多为实证,寒湿大多夹虚。 24. 正确。阳明病,面合色赤,为阳气拂郁阳明经表,腑未成实,故不可攻下。 25. 正确。茵陈蒿汤证为湿热之邪内蕴,熏蒸肝胆而发黄,故属湿热发黄。 26. 不正确。谵语与郑声的性质不同,谵语大多属实证,郑声属虚证。 27. 不正确。应是热在在血分。血属阴,其性濡润,血被热蒸,荣气上潮,故口虽燥而不欲饮水。 28. 正确。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药物组成是麻黄、连轺、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 方中麻黄、杏仁、生姜辛散表邪,故有解表散邪功效。 29. 正确。吴茱萸汤具有温中散寒,和胃降逆功效,适用于胃阳不足,浊阴上逆的呕吐。若服后呕吐加剧, 为上焦有热,胃气上逆之呕吐,不宜用吴茱萸汤 30. 正确。脾约证为胃热盛与脾阴亏相并见,胃强脾弱,脾为输布津液的功能被胃热所约束,使津液不能 还入肠道,肠液枯燥而大便硬。 31. 正确。阳明病,潮热未出现,表示腑实未完全形成,故不可给予承气汤攻下。 32. 正确。阳明病,用小承气汤后,不转失气,表示肠中燥屎未形成,故不可攻。 33. 正确。阳明蓄血证是阳明邪热与胃肠宿有的瘀血相结,故临床表现既有阳明热证又有蓄血证。 34. 正确。热入血室是邪热侵犯血分的证候之一。血热乘心则谵语,血热妄行则下血,其主要临床表现均 由血热所致,故是邪热侵犯血分的病证。 35. 正确。栀子柏皮汤证见发热不退,身黄,或伴无汗或汗出不畅,小便短赤等湿热发黄症状。但未言渴 引水浆,腹满等,可见病邪不盛,腑气阻滞较轻。此外,从方药配伍和剂量来看,也提示为轻证。

36. 不正确。阳明病见固瘕不可攻下。固瘕是胃中虚寒,水谷不消而结积的病证,临床表现为大便初头硬, 后溏薄,故不可攻下。 37. 正确。阳明病寒证又称阳明病中寒证,是指阳明胃腑里寒的病证,大多伴有脾阳不足。形成的原因是 中阳不足,复感寒邪,或中阳亏虚,寒从内生。 38. 不正确。茵陈蒿汤中由茵陈蒿、栀子、大黄三味组成,栀子柏皮汤由栀子、甘草、黄柏,无大黄。 39. 正确。太阳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的形成原因与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但病机均为邪热与瘀血相结,同 为蓄血证,故都用抵当汤泻热逐瘀。 40. 正确。谷瘅是黄疸病之一种,故也有发黄症状。 (四)简答题 1.阳明病的成因主要有二:一是由他经传来,如太阳病或少阳病失治,误治,伤津耗液,病邪化燥成实或 三阴病寒化证阳复太过而来;二是阳明本经自病,燥热中生而成。 2.病入阳明多表现为邪热盛正气实,邪正相争激烈,主要有两大病理表现:一为无形邪热充斥于阳明经, 二为邪热与肠中糟粕结聚成燥屎,腑气失于通降。 3. 阳明病经正确治疗,大多能痊愈。但亦可由正邪激烈相争,转为正邪分争而传入少阳病,或正气尤其是 阳气衰退,病邪寒化而传入三阴病,其中尤以太阴病关系密切,故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 4.阳明病的外证是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其病机是里热亢盛,充斥内外,迫津外出。 5.阳明病初起见恶寒是因初感外邪,阳气内郁,经气不利。其特点是恶寒短暂,很快自罢,继而即出现不 恶寒反恶热的状态。 6.栀子豉汤证热扰胸膈和胃,胃气呆滞,故嘈杂易饥而不能食,郁热上蒸故但头汗出。 7.白虎汤证热盛气壅,故见腹满,邪热弥漫,气机流行不利,故见身重,难以转侧。其临床表现为腹按之 濡而不痛,肢体活动屈伸不受碍。 8.白虎汤中知母配石膏,辛寒清热而能润燥,清阳明之热而保胃津。炙甘草、粳米益气和中,与寒凉药同 用,可护胃,共成辛寒清热之重剂。 9.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是:发热,大汗出,舌上燥而口渴甚,伴见时时恶风,背微恶寒,脉洪大。病机 是:邪热炽盛,津气两伤。 10.猪苓汤具有清热利水养阴的功效。方中用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水,加阿胶、滑石养阴清热利水,以 利水见长而兼顾清热养阴,使利水而不伤阴,清热养阴而不碍利水。 11.调胃承气汤证的主要辨证要点是:蒸蒸发热,心烦,腹胀满,或伴大便不通。病机是:燥热内盛,腑实 初结,气滞不甚。 12. 调胃承气汤用大黄配大剂芒硝有攻下软坚润燥的效应,起通便以泻热的作用。甘草甘缓和中,既可缓 硝黄峻下之力,又可护胃和中,使燥热去而不伤中州正气。服法有二:一为顿服,泻下之力较大,适用于 阳明实证。二为少少温服,泻热之力较小,用于阳复太过致胃热讝语者。 13.小承气汤用大黄配厚朴、枳实,具有攻下导滞作用,但不用芒硝,且枳、朴量较小,故功效小于大承气 汤。其适应证候是阳明实证较轻者,见发热微烦,大便硬,或阳明实证兼里虚或兼表证,或燥屎证尚未确 诊者,可用小承气汤治疗或试探治疗。 14.大承气汤证的辨证要点是:潮热,讝语,腹胀满痛,大便秘结,脉实。病机是阳明热实,燥屎内结。 15.大承气汤大黄配芒硝攻下通便,枳实配厚朴导滞通结,两者相合而成通便泻热、攻积导滞的峻剂。大承 气汤先煮厚朴、枳实,去滓,再下大黄,稍煮去滓,最后下芒硝,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16. 湿热发黄的辨证要点是身黄(目黄、身黄)如橘子色,发热,无汗或头汗出,身无汗齐剂而还,小便 不利而尿色深黄,口渴,腹微满。 17. 寒湿发黄的辨证要点是身黄(目黄、身黄),黄色晦暗,无汗,小便不利而色黄,腹满时减,脉迟或 迟弱。 18 阳明病,若只是心下硬满而不痛,且无腹部见症,说明病位偏上,由无形邪热聚结,气机受阻不行所致。 此虽是阳明病,但因尚未入腑成实,故不可攻下。 19. 麻子仁丸证的辨证要点是大便硬,小便数,腹无所苦。 20. 治疗湿热发黄的主要方剂有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21. 固瘕的临床表现是大便初头硬,后溏薄,且日久不愈。 22. 吴茱萸汤证的病机是胃阳不足,浊阴上逆。 23. 阳明蓄血由阳明热证与蓄血证组成,辨证要点是发热,消谷喜饥,健忘,黑便,脉数。 24. 阳明中寒形成的原因是中阳不足,复感寒邪,或中阳亏虚,寒从内生所致。 25. 小便闭,腹满加哕,则证情危重,是胃气衰败,邪闭气阻之证,邪实正虚,故属难治。 26. 阳明病发热汗出,是热邪向外发越,同时水湿亦得以宣泄,湿热不能相结,故不能发黄。 27. 属润下、导下法的方剂有麻子仁丸、蜜煎、土瓜根、大猪胆汁等。 28.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辨证要点是发热,恶寒,无汗,身黄(目黄、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而黄。 29.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的病机是热在血分,血属阴,其性濡润,血被热蒸,荣气上潮,故 口虽燥而不欲饮水。 30. 谵语与郑声均是意识不清而胡言乱语,或梦中说胡话,但有虚实之分。谵语多由邪热亢盛,扰乱心神 所致,表现为声高气粗,胡言乱语,多属实证。郑声多由精气虚衰,心神无主所致,表现为声低息微,语 言重复,属虚证。

31. 麻子仁丸证与小承气汤证的临床表现均有不大便的主证,但小承气汤证还有谵语,潮热,腹满,脉滑 而疾等脉证,麻子仁丸证无谵语,潮热,腹满等症状。 (五)论述题 1.白虎汤证和白虎加人参汤症均可见发热,汗出,口渴,心烦讝语等症,病机均为无形邪热亢盛,充斥表 里,属阳明热证,治法均取辛寒清热。白虎汤是基本方。白虎加人参汤证因里热炽盛,气津两伤,故症见 舌上干燥,口渴甚,时时恶风,背微恶寒,脉洪大等,治法上兼顾益气生津,组方用白虎汤加人参。白虎 汤证亦可因里热郁结,气机阻滞,而见肢厥,其主脉为滑脉。 2.白虎加人参汤证见渴欲饮水,多伴有大热,汗出多,舌上干燥,时时恶风,背微恶寒,脉洪大等症,其 病机是里热炽盛,气津两伤。猪苓汤证见渴欲饮水,多伴有发热,小便不利,脉浮,或有下利,心烦不得 眠等症,其病机是气化失司,水气内停,与热互结,兼有阴伤。 3.猪苓汤证和五苓散证均可见发热,脉浮,口渴,小便不利,下利,呕等症,病机均有气化失司,水气内 停,治法均取利水为主,方药中均有茯苓,猪苓,泽泻。猪苓汤证为里有热,并兼伤阴,故口渴欲饮较为 突出,并伴有心烦不得眠,舌红苔黄或少苔。方药中用滑石、阿胶以增加清热养阴利水作用。五苓散证为 寒证,可伴有表邪未解,故口渴不欲多饮,甚则水入则吐,可伴有恶寒,舌淡或淡红,苔白腻或薄白腻。 方药中用白术,桂枝,以取通阳利水,兼散表邪之功效。 4.白虎汤和调胃承气汤均可用于阳明里实热证,白虎汤的适应症以发热汗出,口渴,脉滑或浮滑为主,其 病机特点是无形邪热充斥于阳明经,充斥于表里内外。调胃承气汤的适应症以发热,腹胀满,大便硬,脉 实为主,其病机特点是里热初结肠胃,虽热邪较盛,但有腑实结聚。 5.阳明病里热实证,燥结于腑,浊热上扰则讝语,日晡之时邪热不衰,正气亢奋与之激争,故见潮热,此 等热结之证当用大承气汤攻下,但脉见滑而疾,其义有二:一是脉滑而不沉实,恐燥热结实尚浅,二是脉 疾,提示正气有损,此二者均不宜峻下,故试投小承气汤以轻下。服药后如证情有好转征兆,说明药证相 合,可再次攻下,如药后虚象迭出,药证不合,则不要再用攻下治。 6.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中均用大黄,故均有攻下热实的作用,主治阳明腑实证,症见发热或 潮热,心烦,腹胀满,大便难等。调胃承气汤中大黄配以大剂芒硝,辅以甘草,全方具有良好的通便泻热 作用,且泻下而不伤肠胃,适用于阳明腑实燥热重而结聚较轻的证候,临床见蒸蒸发热,心烦较重,兼有 腹胀满,大便硬等症。大承气汤中大黄配芒硝,并合以厚朴配枳实,全方具有通便泻热,攻积导滞的作用, 适用于阳明热重,肠胃结聚亦重,症见潮热,心烦讝语,腹胀满痛,大便闭结等。小承气汤中大黄配以小 剂量的厚朴、枳实,全方虽有泻下导滞的作用,但力量较轻,适用于阳明腑实轻证,症见微热,或潮热, 微烦,大便硬等。 7.大承气汤用于攻燥屎时的辨证要点有:烦躁,腹满痛,大便秘。但需注意"大便乍难乍易",提示有热结旁 流,即使不属大便秘结亦宜攻下。还需注意:当发热不甚,腹满痛轻,或时轻时重时,要排除里虚寒湿证, 此乃"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下。 8.大承气汤证见大便乍难乍易症,多伴有大便虽下而量少不爽,腹胀满痛,拒按等症,此属热结旁流,肠 胃邪热结聚不下是病之关键。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肠有邪结,腑气不通,导致肺气上逆,宣肃失司,而 见喘冒不能卧。本病当从肠治,腑病得除,脏病自愈。 9.阳明病症见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大便难,或发热汗多等证候,需用急下法。因阳明里热炽盛,虽肠胃 积聚症不甚严重,但已出现阴津损伤之征象,如不急下,恐致亡阴损阳。还有阳明病症见发汗不解,腹满 痛,亦需急下,此乃腑实重证。燥热结滞之势迅疾,如不急下,恐邪气伤正,阴阳两亏,产生变证。故急 下袪邪对疾病具有存阴防变,转危为安的意义。 10.大承气汤证见腹满症,其特征为:腹满持续不减,并伴疼痛拒按,潮热,心烦,甚则讝语,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燥,脉实等症,攻下后腹满等诸症缓解。虚寒性腹满的特征为:腹满时减,复如故,并併腹隐痛, 喜温喜按,用攻下法症情不减反增。 11. 麻子仁丸证的主证是大便硬,小便数,腹无所苦;病机是胃热肠燥津亏;治法是泻热润肠通便;药物 组成是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蜜。 12. 茵陈蒿汤证的主证是身黄(目黄、身黄)如橘子色,发热,无汗或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 利而尿色深黄,口渴,腹微满;病机是湿热蕴结,熏蒸肝胆,兼腑气壅滞;治法是清热利湿退黄;药物组 成是茵陈蒿、栀子、大黄。 13. 栀子柏皮汤证的主证是湿热发黄之轻证,表现为身黄(目黄、身黄)如橘子色,发热,无汗或汗出不 畅,小便不利而色黄;病机是湿热相合,熏蒸肝胆;治法是清泄湿热退黄;药物组成是栀子、甘草、黄柏。 14.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主证是发热,恶寒,无汗,身黄(目黄、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而色黄; 病机是湿热内蕴,熏蒸肝胆,兼风寒束表;治法是清热利湿,解表散邪;药物组成是麻黄、连轺、杏仁、 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 15. 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均是湿热发黄,均以身黄如橘子色、目黄、小便 不利色黄为主要临床表现。但茵陈蒿汤证湿热较重,兼腑气壅滞,证见发热甚而腹满,不大便;栀子柏皮 汤证热重湿轻;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是湿热内蕴,兼表邪未解,故有恶寒,无汗,或身痒等症,多见于发 黄早期。三方均取清利湿热以退黄,但茵陈蒿汤清利之功较强,并兼通腑泄热;栀子柏皮汤清利之功较弱, 以单纯清泄湿热见长;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清利之功最弱,但兼有解表发汗散邪功效。 16. 湿热发黄与寒湿发黄均有目黄、身黄、小便黄等,但湿热发黄表现为黄色鲜明,为热实证,证见发热, 口渴,腹满,便秘,舌红苕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数等;寒湿发黄表现为黄色晦暗,为虚寒证,证见腹满时

减,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迟弱等。两者均以湿邪内蕴为病机关键,利湿祛邪为首要。湿热发黄可辅 以清热泻实;寒湿发黄可辅以温中散寒。并均可兼用疏肝利胆,以提高疗效。 17. 阳明蓄血证由阳明热证与蓄血证组成,主证是发热,消谷喜饥,健忘,黑便,脉数;病机是阳明邪热 与宿瘀相结;治法是泻热逐瘀;方用抵当汤,药物组成是水蛭、虻虫、桃仁、大黄。 18. 阳明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均属蓄血证。太阳蓄血证,为太阳之邪不解,随经入腑,热与血结于下焦, 以致出现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阳明蓄血证,为阳明邪热与久有之瘀血相结于肠内, 心神失养,故见喜忘,大便虽硬而易出,其色必黑。太阳蓄血多为“新瘀”,而阳明蓄血为“本有久瘀血”,也 即内有“宿瘀”。两者成因和临床表现虽有差异,病机均为邪热与瘀血相结,故治疗均用抵当汤。 19. 外感病出现呕吐频繁,兼见阳明证的不可攻下,可以是太阳阳明兼病致呕,因太阳表病不解,里证不 急,不能误下;若是阳明里热致呕,病位偏上,在胸膈胃脘而不在腑,且病势向上,不可逆势而攻下;若 是少阳阳明兼病致呕,病机与阳明热实结于腹部不同,少阳有禁下之戒,故不可攻下。阳明病,出现心下 硬满,不可攻下,表现为只是心下硬满而不痛,且无腹部见症,说明病位偏上,由无形邪热聚结,气机受 阻不行所致,尚未入腑成实,故不可攻。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下,面合色赤是无形邪热郁于阳明经 表所致,尚未成腑实,故不可攻。此外,阳明病兼有发热恶寒等表邪的不可攻下,当先治表证,若误下则 表邪内陷而证情变得复杂难治。阳明病表现为不能食等胃中虚冷的也不可攻下,虚寒之证禁用下法,故不 可攻下。 20. 蜜煎证、麻子仁丸证、承气汤证均以大便秘结为主证。蜜煎证病机是津液内枯,肠道干燥,证见燥屎 近于魄门,排便困难,用蜜煎滋阴润肠,外导通便;麻子仁丸证病机是胃强脾约,胃热肠燥,证见小便数, 不大便十余日无所苦,用麻子仁丸泻热润肠通便;承气汤证病机是热实内结,燥屎阻滞,证见便秘,腹痛 拒按,潮热,谵语,身然汗出等一派阳明里实证,用承气汤峻下热实,荡涤燥结。 (六)病例分析题 1.中医诊断:阳明病 证型:热郁胸膈证 证候分析:患者初患阳明实证,已经攻下,然余热未尽,留扰胸膈和胃,故有微热,心烦,脘嘈等症, 肠胃邪结虽无,但气机阻滞,故见脘闷,知饥但不欲食。 治法:清热,和胃,除烦。 方药:枙子豉汤。 枙子、豆豉 2. 中医诊断:阳明病。 证型:阳明热证。 证候分析:病初起为风寒表证,经发汗,病邪未解,化热入里,故发热,不恶寒。里热亢盛,热扰心 神,故梦中说胡话。口渴欲饮,小便短赤,乃热盛伤津所致。汗出乃里热迫津外出。无腹胀、便秘,可见 本证属无形邪热充斥表里内外。 治法:辛寒清热 方药:白虎汤 知母、石膏、粳米、炙甘草。 3. 中医诊断:阳明病 证型:阳明热证兼气阴两伤。 证候分析:患者因阳明里热,前医已用攻下,部分腑实病邪虽去,但阳明里热仍在,且热势炽盛,故 发热高,汗出多。因热邪伤津耗气,已见津气两伤征象,如舌干燥,口渴不解,背微恶寒等。 治法:辛寒清热,益气生津。 方药: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石膏、粳米、炙甘草、人参。 4. 中医诊断:淋证。 证型:水热互结,兼伤阴证。 证候分析:患者素有下焦湿热蕴结,阴液有亏。本次复作,热势虽不甚,然膀胱气化失司明显,故见 尿急、尿频,且有阴虚,故见口渴欲饮。 治法:清热,利水,养阴。 方药:猪苓汤。 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 5. 中医诊断:淋证。 证型:水热互结,阴血亏损。 证候分析:因输尿管结石导致气机阻滞,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尿痛,淋漓不畅。损伤血络,故见尿血。 舌红,苔少,提示下焦有热,阴液受损。脉弦提示气阻痛甚。 治法:清热利水,养阴止血。 方药:猪苓汤。 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 6. 中医诊断:阳明病 证型:阳明实证。 证候分析:患者症见腹痛,肠鸣音减弱,呕吐,便秘,此乃肠腑实邪结聚,腑气壅滞所致。舌红,苔 黄提示里有热邪,邪结严重,故脉沉,腹硬压痛。邪热有伤阴征兆,故见口干,小便短赤。 治法:攻下实热,通腑去滞。 方药:大承气汤。 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7. 中医诊断:阳明病 证型:阳明实证。 证候分析:症见发热,下利,腹痛拒按,里急后重,此乃邪热壅滞大肠,虽见下利,但热结未除。症 见微烦,发热不高,提示邪热不重,虽有腹痛但腹软不硬,示病邪结聚亦不甚重。 治法:泻热去滞 方药:小承气汤 大黄、厚朴、枳实。 8. 中医诊断:阳明病。 证型:阳明实证。 证候分析:本证发热较甚,面红汗出,提示里热较甚,热扰心神,故心烦。症见腹胀满,大便硬,此 乃腑实之征,但实结不甚,故腹满而按之无明显压痛。 治法:通便泻热 方药:调胃承气汤 大黄,芒硝、甘草 9. 中医诊断:水肿 证型:阳明实证 证候分析:患者素有慢性肾炎,肾气久损,故见舌淡,脉芤。现症见水肿,便秘,苔黄腻,此乃水热 浊邪互结于里,腑气不通,邪浊无以排除,留于肌肤,故皮肤瘙痒。腑气不下则上逆,故见恶心。当务之 急,通腑祛邪为要。 治法:泻下通腑,荡涤浊邪。 方药:大承气汤。 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10. 中医诊断:癲狂 证型:阳明实证 证候分析:患者因情志而病,气滞邪郁由来已久。刻下表现面红目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焦黒, 脉弦大,证属实热病邪壅滞于里,腑气不通,胃热熏心,神明受扰,故见狂躁不安。 治法:通便泻热,攻积导滞。 方药:大承气汤。 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11. 中医诊断:湿热发黄证 证型:茵陈蒿证 证候分析:病起于外感,病邪由表入里,化热与湿邪相合,湿热中阻,故见中脘痞满,恶心呕吐,纳 呆,便秘。湿热熏蒸肝胆,肝失疏泄,胆汁横溢,则见身黄如橘子色,巩膜黄染,小便量少色深黄,头昏 乏力,脉弦滑。舌红,苔黄微腻为湿热内蕴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茵陈、栀子、大黄 12. 中医诊断:便秘 证型:脾约证 证候分析:素体阴亏津伤,故经常便秘。本次感冒发热,虽已治愈,但使津液更伤,肠液枯燥,故见 大便五、六日一行,口干,喜饮。舌红,苔薄黄,脉细带数,为阴亏内热之象。 治法:清热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蜜 13. 中医诊断:便秘 证型:脾约证 证候分析:病起于尿崩症,热盛伤津故经常口渴,渴喜饮水,小便频数量多,则津液损失,热盛津伤, 肠液不足,则大便三日一行,腑气壅滞,胃失和胃,故腹部胀满,食欲减退,舌红,苔黄燥,脉滑数,为 里热伤津之象。 治法:清热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蜜 14. 中医诊断:呕吐 证型:阳明中寒证 证候分析:胃气虚寒,失于和降,故饭后即吐,吐少量食物和稀水,胃气虚寒,失于腐熟水谷,则吐 出物淡而无味,胃气虚寒,则周身无力,畏寒,由于证情较轻,故食欲尚可,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脉 沉,为里虚寒之象。 治法: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方药:吴茱萸汤 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15. 中医诊断:湿热发黄证 证型: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证候分析:风寒之邪侵袭体表,则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外邪化热入里,致湿热内蕴,熏蒸肝胆, 肝失疏泄,胆汁横溢,故身黄如橘子色,目黄,小便黄赤,热盛伤津,则口渴欲饮,心神不宁,故烦躁。 舌红,苔薄黄,脉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解表散邪。 方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 白皮、生姜、甘草 16. 中医诊断:湿热发黄证 证型:茵陈蒿汤证 证情分析:湿热内蕴,薰蒸肝胆,故发热,面目尽黄,鲜明似橘六天,小便黄赤,热盛伤津,则口渴 欲饮,心神不宁,故烦躁,湿热内蕴,气机不畅,则胸部痞闷,腑气壅滞,健运失职,则食欲不振,大便 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茵陈蒿、栀子、大黄 17. 中医诊断:湿热发黄证 证型:栀子柏皮汤证 证情分析:湿热相合,熏蒸肝胆,故巩膜及皮肤发黄,小便黄赤,湿热相合,证情较轻,故下午轻度 发热,腑气壅滞,故胃脘胀满,舌红,苔滑腻而黄,脉弦数,为湿热相合,熏蒸肝胆之象。 治法:清泄湿热退黄 方药:栀子柏皮汤 栀子、甘草、黄柏 18. 中医诊断:蓄血证 证型:抵当汤证 证情分析:七情不遂,适逢酷暑,邪热与瘀血结于少腹,则见少腹硬满,疼痛拒按,腑气不通,故大 便不通,瘀热乘心,则昏不知人,骂詈不休,舌红,质有瘀斑,苔黄,脉沉弦为瘀热内结之象。 治法:泻热逐瘀 方药:抵当汤 水蛭、虻虫、桃仁、大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