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温尼科特:云端漫步,幻想还是想象?

 徒步者的收藏 2018-06-07



前面说到幻想与做梦的区别,幻想是一个孤立现象,与生活无关。做梦则与生活相似。还有梦和幻想都不易触及,但这个不易触及又不一样,一种是被抑制了,另一种则是解离状态。

 

接下来温尼科特说到了想象与幻想的区别,这里他用了一个例子来说明。

 

这种性质差异非常微妙,难以形容;不过,这个重大差异全看解离状态存在与否而定。比方,病人在我的诊所接受治疗,看得见一小片天空。此时正好是黄昏。她说:‘我在那些粉红色的云端上漫步。‘这当然有可能是想象力的奔放。它可以是想象力丰富人生的方式,也可以成为做梦的题材。但这时它对我的病人而言,可能是一种解离现象,可她却毫不自觉,因为她从来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无法察觉到,自己随时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离状态存在。”

 

这里又引入了一种内心的活动——想象。想象是一种丰富生活的方式,跟生活相关。但想象跟幻想是不同的。如果说做梦比较好区分,因为是睡着时发生的。那幻想和想象的区分就更困难一些,因为它们都是醒着的时候出现的。两者表现出来的东西可能一模一样,譬如来访者说,我在粉红的云端漫步,就从这一个描述来说,你很难判断这是幻想还是想象。

 

这种差异非常微妙,就在内心状态的一闪念之间。很容易从一种状态切入到另一种状态,闪入另一种状态,从现实生活闪入解离状态。这难以形容。我相信温尼科特在试图将他理解到的东西诉诸合适的文字,也非常不容易。这种微妙首先是难以察觉,然后是难以描述。

 

对于这位来访者来说,说这句话时应该是一种幻想状态,而不是想象。但是她自己并不知道,对此茫然不觉。因为她“从来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直生活在不同的部分中,并且习以为常。这正是可怕的地方,她只是这样存在着,并不知道有什么问题。这也是她几十年的生活中一直无法从中解脱的原因。因为她不知道。

 

读到这里的时候有一种悚然心惊的感觉,自己难道没有这样的情况吗?多多少少都会有,而且陷入其中时,自己也是浑然不觉。

 

接着往下读:

 

“这名病人可能坐在自己房里,除了呼吸以外无所事事,但在幻想中,她却画了一幅画,或在工作上完成一件有意思的作品,还是去乡间散步;然而,在旁观者眼中,甚么事也没发生。其实,就是因为在解离状态中发生了太多事情,所以实际上甚么事都不可能发生。相反的,她也可能坐在房里盘算明天的工作,事先做好计划,或是规划她的假期,但这可能只是个想象的探索,探索这个世界,也探索梦与清醒生活的天地。在这种情形下,她从健康状态摇摆到生病状态,再摇摆回健康状态。

 

温尼科特在这里描述的,还是这种内在状态的微妙转变。他让我们意识到从幻想到现实,再从现实到幻想,可能在某个瞬间发生。外面看起来完全相同的行为,但底层的内心状态却完全不同。

 

这里让人震惊的是这句话,因为在解离状态里发生了太多事情,所以实际上什么事情都不能发生。幻想不知不觉中消耗了很多能量,时间,但在现实世界中却没有任何改变。这就是幻想对现实生活的侵蚀。她这个人被幻想占据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真实的生活只发生在幻想之中。

 

哎,这可能非常常见啊。她非常顺畅的从现实摆到幻想,然后从幻想摆到现实。这种无缝的切换让她觉察不到这有什么问题。温尼科特的文章总是持续地给人带来冲击,持续的冲击,如果读懂了的话。

 

“我们应该注意,这里面的时间因素,完全看她是在幻想或想象,而有所不同。在幻想中,要发生的事情立刻就发生了,但它根本没有真的发生。在分析过程,精神分析师分辨得出相似状态之间的差异,因为只要分析师用心寻找,总是找得到病人的解离迹象。只用口述记录病人心里的想法,通常无法分辨幻想与想象的差别,这些微妙的差异会在这节分析的录音中流失。

 

这里说到了一个能够区分幻想与想象的具有操作性的方法,那就是时间因素。幻想具有一种魔幻气息,所有事情召之即来,中间不需要时间,好像真的发生了一样,但其实并没有发生什么。想象之中则需要时间。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方法。也可以来检验一下自己是否处于这种状态。

 

同时,他说如果是听录音,或者文字记录下来病人的想法,从这些记录当中是看不出来病人是在幻想还是在想象的,其中的差异非常微妙,但细心的分析师可以分辨出来。也就是说从说话的内容并看不出来,但是从说话的状态能够发现这种细微差别。

 

这段描述,也是凸显出幻想与想象之间差别的微妙之处。通过温尼科特的描述,我们首先能够意识到这种不同,这样的认知就有助于我们觉知到自己的状态,这会很有帮助。

 

“这位妇女天赋异禀,懂得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而且她对真实人生和生活以及自己的潜能,也有足够的认识,足以领悟她正在错失人生的大好良机,而且总是一再错过(至少,几乎从她人生的一开始就如此)。”

 

这几句读起来让人感觉到有一种特别的悲剧感,恰恰是因为这位女士具有很好的潜能,所以虚度时光显得更为让人惋惜,让她自己惋惜。而且,也因为她具有这样的艺术鉴赏力,她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错失人生的大好时光,而且她知道这种状态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如果不知道,反而倒可能没这么痛苦。

 

她可能不知道原因是什么,到分析过程中才慢慢意识到问题是什么,但她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种隐隐的感觉,觉得不太如意。可以说对自己的情况,她既知道,又不知道。因为知道,所以她才会去做精神分析。而不知道,是说她自己并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以,她自己和看好她的亲朋好友,必然会大失所望。当人们看好她的前途时,她觉得他们对她寄望颇高,这迫使她不得不面对自己的一事无成。”

 

每当人们对她寄予厚望时,当使得她再次面对自己的这种缺陷。所以,她自己和看好她的亲朋好友,必然会对她感到失望。

 

这里又凸显出一个冲突,因为她自己和亲朋好友都看好她,这种期望越发增加了她内心的矛盾感。期待(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的)有时候是一种重负,虽然人们看到她的天赋而看好她,这也没错,但并没有人理解她所面临的困难,这种困难让她无法实现自己的潜能。人们只看到了一部分,没有看到全部。这样,期待让她一次次面对这个冲突,所以就变成了一种折磨。

 

“这件事让病人心中充满强烈的失落感和悲愤情怀。有许多证据显示,假如没人帮忙,她就有自杀的危险,因为最接近想杀人的这种情绪浮现了。假如她想杀人,又不能杀害他人,到最后关头,她就有一股冲动想杀害自己,想用自杀来终止困境,结束难题。但是,自杀只能停止挣扎,没有带来任何的解答。”

 

这段描述了这种痛苦的强度,这种内在的痛苦竟然可以如此强烈,让人想杀人或者自杀。这里往往又会与他人的看法有一个很大的落差。我想象她周围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也无法理解她的内心竟然如此痛苦。其实我们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别人会觉得自己的痛苦不值一提,这更让人痛苦,而且会让人不得不将这种痛苦隐藏起来,自己默默承受。这并不能真正解决困境。

 

可能到真的她一个做出非常极端的行为,譬如自杀,人们才会意识到原来她这么痛苦。但悲剧的是,自杀并没有解决问题,只不过是停止了挣扎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