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青春之歌》杨沫

 政二街 2018-06-08


《青春之歌》杨沫


主题思想


《青春之歌》描写以北京大学学生为中心的一批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九、一八”至“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中的成长过程。由于这是建国以后第一部以知识分子的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当时文艺创作在这一领域的沉闷空气,所以在出版时曾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怎样塑造林静道


主人公林道静正是在这个伟大时代里,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林静道原是一个孤独、倔强,又充满不切实际幻想的青年,她曾相信个人奋斗的力量,也曾在爱情生活上走入迷途。在这一切破灭,走投无路时,她遇到了党,投入了时代的洪流,才真正找到了人生之路,并在学生运动、农村斗争、地下工作等实际革命活动中,自觉改造自己,展现出美丽崇高的精神世界。小说令人信服地表明,林道静的道路是当时小资产阶级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正确道路。此外,对林静道产生深刻影响的卢嘉川等青年共产党员的形象也很鲜明。他们经历不一,个性各异而交相辉映,互相补充,闪射出共产党员的英雄性格和伟大理想的夺目光彩,通过他们的光辉形象和林静道的成长道路,热烈歌颂了革命的青春。小说也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当时各阶级的面貌:国民党达官贵人的荒淫无耻,高级知识分子的爱国义愤,农村的苦难和反抗;尤其是生动刻画了共产主义战士们的光辉形象,热烈歌颂了他们英勇无惧的战斗,从而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时代精神。


艺术特色


在艺术上,小说主线清楚,语言流畅,笔调热情,特别在人物塑造上,有较高的成就。作者善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如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应,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来深入细致地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作者也善于有层次地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如写林静道的成长过程,曲折反复但清晰可辨,写反面人物如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白莉萍和叛徒戴愉的堕落,也没有简单化概念化。缺点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不够,群众场面的描写比较粗疏。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