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角结膜炎是种强传染性的接触性传染病,潜伏期为5至7日。经常累及两眼而先后发病。 临床表现: 1.发病急、症状重,两眼发病。 2.典型症状有异物感、痒、疼痛,畏光、流眼泪,伴有水样分泌物。 3.病患早期常一眼先发病,数日后对侧眼也受累,但是病况相对比较轻。急性期眼睑水肿,眼睑结膜充血水肿,睑结膜、穹隆部大量滤泡,下睑明显。假膜(个别时候真膜)形成。患者常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与压痛。 4.发病数日后,角膜可出现弥散的斑点状上皮损害,并于发病7至10日后融合成比较大的、粗糙的上皮浸润。2星期后发展为局部的上皮下浸润,并且主要散布于中央角膜,角膜敏感性正常。发病3至4星期后,上皮下浸润加剧,形态大小基本相同,数个至数十个不等。这类上皮下浸润是该病的典型特征,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时间,渐渐吸收。极个别情况下,浸润最终形成瘢痕,引起永久性视力损害。 5.儿童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咽痛、中耳炎、腹泻等。 治疗: 采取措施减少感染传播。 1.局部冷敷,可降低症状。 2.急性期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如干扰素滴眼剂、0.1%三氮唑核苷滴眼液、4%吗啉呱滴眼液、0.5%无环鸟苷滴眼液,1h1回,更昔洛韦眼膏,每天3至4回。 3.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抗生素治疗,如妥布霉素滴眼液,4回/天。 4.出现严重的膜或者假膜、上皮或者上皮下角膜炎引起视力下降时,可以考虑使用低浓度皮质类固醇滴眼液。病况控制后要减少其点眼频率,应用中要注意渐渐减药,不要忽然停药,以免再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