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午,结束高考第一科语文考试的考生走出考场后都表示作文材料有些出乎意料。“作文居然讲了一个统计学家的故事,这得用数学押题才能押中吧。”一位考生开玩笑地说。 对于今年的高考作文,语文老师都表示这题出得有水平,很能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全国二卷作文题(辽宁省)】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斗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身上弹痕分布,多数人认为,应该在机身弹痕多的地方加强防护。但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飞机很难有机会返航,如果这部分有重创,后果会非常严重。而往往这部分数据会被忽略。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段作文。不少于800字。 【名家点评】 《三体》作者刘慈欣:更多关注思维方式 针对辽宁高考作文题目,昨日,辽沈晚报记者电话采访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刘慈欣认为,这个题目出得很好,很别致,每个考生切入的角度可能会不同,在他看来题目角度更多是关注于人的思维方式,就是说我们的思维方式有时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但这种习惯性思维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其实我们所有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应该克服这种习惯性思维带来的弊端,对很多问题要善于用新角度思考,正如这个作文材料里所举的例子。 【名师点评】 作文题目注重思辨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 李志军 今年辽宁所使用的全国二卷作文题是新材料作文形式,跟去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有所不同。对学生来说,新材料作文并不是新类型,但素材中事例的选取可能会令一些学生感觉出乎意料。 今年的作文题可以有多元立意,开放性比较强。从审题和立意上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难,也就是说立意的角度还是比较好切入的,难点在于如何化抽象为形象,如何为立意这一骨架填充血肉。 做好这一文章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种考验,这也与近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的大方向相契合,即强调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在做此类作文题时要对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独立思考,调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作文题就有效避免了背范文、走套路的问题。 作文题中的材料通俗易懂,考生在充分理解材料内容基础上,整理自己的思考进行立意,自圆其说即可。学生可以从素材中的一些关键词入手来选择立意角度,比如素材中的“忽略”一词,很多学生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新技术让人们获取的信息纷繁复杂,很多重要的东西往往就被人们忽略掉了。那么如何回归理性,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就可以展开思考和论述。这一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深思明辨,在当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便于多角度立意 考生不容易写跑题 同泽高中高三语文教师 姚丹 今年的高考作文从形式上来看跟去年有很大不同。去年是给出6句名言警句,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今年只给了一段文字不多但含义深刻的小故事,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来做一篇文章。 今年的这种作文形式叫新材料作文形式,与传统材料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更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给考生留更大的发挥空间。 材料中的故事读起来简单易懂,但所反映出的哲理却很深刻。不少文科生选择政治学科中所学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哲学道理去立意进行阐述。今年的作文还是比较好找到立意的切入点的,不容易跑题。 道理虽然清楚,但要想生动阐述好道理,写出一篇文章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总的来说,高考作文延续了立德树人的功能,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比较考验学生的语文功底和思辨能力。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徐月姣 兰晓玉 王月宏 |
|
来自: 当以读书通世事 > 《060-院校信息及高考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