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续13-15条

 立和堂 2018-06-08
(2018-02-27 08:01:15)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问:12条讨论的是标准的“太阳中风”。紧接着13条讨论的却是“太阳病”。此条言“太阳病”而不言“太阳中风”,何意?

答:伤寒论前三条已经告诉我们,太阳病有中风、伤寒两种状态。但不管是哪种状态,他只要是太阳卫气运行出现问题,就都属于太阳病。此条言“太阳病”就是告诉我们,无论是太阳中风,还是太阳伤寒,都能出现此条描述的状态,而只要符合这条所描述的状态,就可以用桂枝汤主之。

2、问:此条与12条“太阳中风”做对比。12条太阳中风症状是“发热”“汗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13条太阳病增加了“头痛”,缺少了“恶寒”“鼻鸣干呕”症状。如此对比,能得出什么结果呢?

答:伤寒论1条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所以太阳病的表现是“头项强痛”,而不是“头痛”。“头痛”既然不是太阳经出现的问题,那么就一定是其他经脉引起的变动。

      12条是标准的太阳中风模式,三焦位置的卫阳耗损处于中间状态。当三焦卫阳处于耗损有限,尚有卫阳支撑,同时又有汗出时,就是此条所言的“恶风”;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三焦卫阳耗损,则引动了三焦前面阳明卫气变化,导致阳明卫气偏盛,也可以支持三焦只是“恶风”而不是“恶寒”。

     “太阳开”过度时,同时阴分“太阴开”也过度,导致肺营手太阴处压力过大。肺营压力大,而阳明胃下降不及,则导致阳明胃出现问题。当出现在胃腑上时,则是“干呕”,当阳明经脉卫气发生变化时则是“头痛”,所以“头痛”是动了阳明卫气出现的症状。

12条、13条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人体卫气力量的强弱上。13条相比较12条,三焦卫气明显偏盛,从“恶风”而不“恶寒”,从“头痛”就可以看出。

3、问:既然太阳中风、伤寒都可以实现此条所论状态,那伤寒是如何实现的呢?

:太阳伤寒是太阳卫气被抑制,压制在阴分之内不得出,就会压迫蓄积在三焦位置,而三焦主水液通道,热盛则引动阳明卫气,迫汗外出。汗出过多则耗损卫气,所以就出现“恶风”表现。由于卫气有支撑,引动阳明经则出现“头痛”。所以伤寒也好、中风也好,都可以出现此条所论的状态。

    总体来看,此条所论是太阳中风标准模式的一种演变,就是三焦卫阳耗损有限,同时阳明卫气被引动。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1、此条需要结合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对比考虑。一个“反”字能透露很多东西。

首先,从“反”字可以推断,“项背强几几” 这个症状的出现,常规情况下应该“无汗”,而不“汗出”。但同时也可得知,“项背强几几”并不一定都得“无汗”,“汗出”也可实现这个症状。那么这样就意味着,“无汗”相比较“汗出”,实现 “项背强几几”这个症状的几率大很多。那“无汗”与“有汗”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说出来都是笑话,“无汗”“汗出”的区别其实就是“汗”这个液体在人体内留存或多或少的差别。如此一来,我们就能知道这个“反”字的用意了,他的目的就是强调突出“汗”这个液体在人体内的多少差别不同。

2、从“汗出、恶风”可以看出,此条所论状态还是13条的延续,都是三焦卫阳耗损有限。13条动了阳明卫气,此条是不是也动了阳明卫气呢?

“项背强几几”症状发生的部位来看,我们一直都认为是足太阳膀胱经的问题,最多加上“湿邪困阻”一说。导致如此简单肤浅认识的原因在于,我们丢失了《伤寒论》六经就是经络的这个最基础的理论根据。

“头项强痛”的“头项”是足太阳经脉循行所在;“项背强几几”的“项背”是手足太阳经循行交会之地。手足太阳经在“项背”处会合、交流、周转,实现手足经之间、人体上下之间的周转。当手足太阳经脉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两者之间交流障碍、阻滞,就形成了“项背强几几”。那这个过程具体是如何形成的呢?

从总纲图来看,阳明卫前面是小肠营,当阳明卫气过盛时,则阻碍小肠营前行,导致手太阳小肠经顺时针运行障碍。手太阳小肠经运行阻滞,则手足太阳经脉之间交流受阻,于是形成“项背强几几”。所以此条依然动了阳明卫气。

3、问:那这个过程与“汗”(这个液体)在体内留存多少有什么关系呢?

答:“汗”从三焦而来,如果“汗出、恶风”,说明三焦处虽然得到了阳明卫气的支撑填补,但可随“汗出”而减轻阳明压力,所以阳明卫气偏盛也就不会太明显;而如果“无汗”,则相当于太阳伤寒状态,在阳明卫与三焦这个交接处的压力就会蓄积,所以非常容易导致阳明卫气偏盛,更容易向前阻碍手太阳小肠经的运行。所以“无汗”相比较“汗出”,阳明卫气压力更容易偏盛,小肠营脉前行就更容易受阻,也就更容易形成“项背强几几”。

4、其实这个过程从“桂枝加葛根汤”中的“葛根”也可以推断出来。

《神农本草经》葛根 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已上。一名鸡齐根。生川谷。

从中可以看出,葛根是清热、起阴气之药物,如果“项背强几几”是“湿气”导致的,那么为什么不用温热健脾祛湿之类,非要用一个“起阴气”的葛根呢?葛根既然“起阴气”,那么就是针对阳热而来,而从后面313233条很明显可以得出结论,葛根是针对阳明用药。由此可知,葛根既是阳明用药,又是针对阳热。那么就可以推断出葛根是阳明卫气用药这个结论。

有了这个结论,再考虑这个“项背强几几”,就可以推断:是阳明卫气偏盛导致的这个结果。总体而言,无论是从伤寒论总纲图,还是从葛根这味药,都可以推断出这个过程。

5、“汗出、恶风”这个状态是太阳中风标准模式的延伸,所以还是在桂枝汤基础上考虑,再结合这个疾病的发生过程,加用葛根减轻阳明卫气压力,使阳明卫气进入脾营。葛根四两,是用在阳明卫气申酉戌三个阶段+三焦四个位置。用药之所以延伸到三焦位置,是由于阳明卫气一定是在三焦卫气填补完成后前行不得,才反向阻隔手太阳小肠前行,阳明卫气压力已经深入到了三焦位置。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注: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问:从伤寒论条文布置来看,12条讨论“太阳中风”,131415条讨论的都是“太阳病”,而16条开始讨论的是“太阳病三日”事情。从行文就很明显的看出,131415条讨论内容具有一定相关性。在前面已经讨论了1314条的内容,得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三焦卫阳耗损有限,阳明卫气被引动。 那15条是不是也在讨论这个局面呢?

答:从总纲图来看,阳明卫气从“膀胱、肾、心包”逐层进入,这个阳明卫气进入的推动力量来源“肺营、大肠营、胃营”。细致分析则是,营脉从肺推动进入大肠,则阳明卫气从膀胱到肾下降一层;大肠推动进入胃,则阳明卫气从肾到心包再降一层。而“下”法是从大肠营而下,当大肠推动力量被泻后,则“大肠+肾”轴线向“胃+心包”轴线运转的动力就不足。如果这两条轴线能联动反应,大肠营向胃营运转动力被“下”后撤,则肾营向心包运转的动力也后撤,那么就会出现心包无阳明卫气进入的局面。但现实情况不是完全如此,当大肠营向胃营运转的动力被后撤时,大肠对侧肾营如果还依旧保持入心包的趋势,则就会出现“气上冲”的局势。

“气上冲”这个症状能反应出两方面事情:一,营脉卫阳力量虽然从大肠营而“下”,但只是局限在大肠营与胃营之间,对营卫运转轴线影响有限。二,从总纲图来看,人体营卫运转的动力来源于“大肠+肾”水平轴线,大肠营虽然“下”后动力不足,但对侧肾营运转并没有受到影响,所以依旧保持顺时针运转趋势。原本是大肠推动轴线顺时针运转转,现在成了肾营主导推动。营卫运转轴线两端保持着阴阳、升降、进退平衡。但现在只有肾营上行心包,而“心包+胃”轴线的胃营端主降能力不足,于是形成只有升没有降的局面,也就出现了“气上冲”表现。所以这个“气上冲”是胃营主降不及导致的,是大肠营向胃营推动动力不足导致的,但症状发生位置却是在心包。

由此看来此条依然动了阳明卫气。只是13条是阳明卫气运行增强,导致“头痛”;14条是阳明卫气运行增强,导致阻碍手太阳小肠经前行;15条则是“下之后”泻了大肠手阳明卫气,导致胃足阳明卫气推动不及,造成足阳明本经主降功能不及。同样的太阳桂枝证基础,由于阳明卫气不同的变化,形成了三种不同局势。

2、问:阳明卫气“降不及”导致“气上冲”,为什么还可以应用桂枝汤呢?

答:由于“下之后”是从大肠营而下,导致胃营主降不及,阳明主降不及则阳明卫气下行动力不足。这个“气上冲”症状虽然表现在心包位置,但根源是胃营顺时针运转动力不足。而桂枝汤的本意就是推动“心包+胃”轴线顺时针运转,所以可以用桂枝汤解决。

3、问:“若不上冲者”,为什么桂枝汤“不得与之”?又将如何解决?

答:A:“下之后”出现“气上冲”,通过上面分析可知是胃营主降功能不及导致的。而在这个“下之后”的过程中,阳明卫阶段的“膀胱、肾、心包”营脉运转都是完整的,也正是因为阳明卫阶段营脉运转完整才能产生“气上冲”这个表现。“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这句透露了一个重要隐藏含义就是:要想用桂枝汤,阳明卫阶段的营脉运转就必须完整。只有阳明卫阶段营脉运行完整,才能用桂枝汤推动。

“若不上冲者”则意味着肾营向心包运转动力不足,在“肾营上行心包”与胃营主降之间没有形成上下运行的动力差距,没有这个差距也就形成不了“气上冲”。这种局势就变成了大肠营被下,同时肾向心包运转无力同时存在的格局。也就是“大肠+肾”轴线两端顺时针运转同时无力。桂枝汤是推动“胃+心包”轴线的,如果胃营与大肠营、心包营与肾营之间接续不完整,只推动“胃+心包”轴线,那么就势必形成“胃+心包”轴线与“大肠+肾”轴线之间脱节分离的局面,所以才有了“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的结论。

B:“若不上冲者”,又将如何解决?这需要结合后面34条来看。

34条言: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此条是“下之”的另外一种局面,没有“气上冲”,反而是“利遂不止”。这种局势就是上面说的“胃+心包”轴线与“大肠+肾”轴线之间运行脱节分离的局面。具体内容在34条详细讨论。

有了15条、34条这两种极端情况,处于既没有“气上冲”也没有“利遂不止”的“气不上冲”中间状态,是不是就有了评估。只要不继续“下”形成34条状态,只要听劝诫“不得与之”,那么人体营卫只要恢复了“大肠+肾”轴线的运转就可以了,无需多做干预。只有到了这条轴线确实出现问题,那时才能干预,那也就是四逆汤的局面了。

其实此条“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也隐藏了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告诫我们,人体虽然都存在营卫运转模式,但所处的状态千变万化,不是所有人“下之后”都会出现“气上冲”这种表现,有的人在里的阳气虚,根本形成不了这种局面。所以要评估而定,不能千篇一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