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三丰内丹思想略论

 明月清风000 2018-06-08

绝学无忧——来一场荡涤身心的悟道之旅(2018年6月16号-6月19号)

中华少儿“百日筑基”传承计划 ----正在报名中

  张三丰,元末明初著名道士,名全一,字玄玄,号三丰,生卒年不详。另据《张神仙祠堂记》载:张神仙名通,字三丰,号玄玄,乃汉神天师之苗裔,三十代师虚靖之玄孙,嗣教天师西壁真人之曾叔祖。张三丰的著作,《明史·艺文志》著录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诀》各一卷,明胡广录呈张三丰文集名《捷要篇》,然而明版《道藏》未收录;今所见其著作主要为《重刊道藏辑要》(成都二仙庵刊本)收录清西蜀李西月(1806-1856)编辑《张三丰先生全集》。据李远国、郭旭阳诸先生考证:《张三丰先生全集》中“汪仙”所藏《人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应视为张三丰原作,其它是后人的作品;笔者以为然。本文论述张三丰的内丹思想就是依据此三篇。

张三丰的修道思想虽源自文始、少阳二派,但他又有创新,故自成一家。张三丰的修道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析张三丰的内丹思想。

 

  • 人道与丹道论

 

    道教内丹学主张天地万物由道所化生。张三丰亦持此论。他认为道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太极为有名,有名者,万物之母。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

    关于道化生人的过程,张三丰认为,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于穆,此时为无极。无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父母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胞中,此太极时也。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也。自是而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故男女交媾之初,男精女血,混成一物,此即是人身之本也。嗣后而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十月形全,脱离母腹。斯时也,性浑于无识,又以无极伏其神;命资于有生,复以太极育其气。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浑浑沦沦,亥子之体,正所谓天性天命也。”可见,人之性命由道所化生。与前人相比,张三丰对道化生人的过程论述较详。

    关于人死之原因,张三丰认为,七情六欲使人神疲、精耗、气惫,又无所滋补,则疾病频生,致人病死。如他说:“奈何灵明日著,知觉日深,血气滋养,岁渐长成,则七情六欲、万绪千端,昼夜无休息矣。心久动而神渐疲,精多耗而气益惫。生老迫而病死之患成,并且无所滋补,则疾病频生,而欲长有其身,难矣。”

    内丹学主张人道与丹道是顺逆之关系,即所谓“顺则成人,逆则成仙”。张三丰亦持此主张。他说:“人由天地而育,亦由父母而生,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物玄微之理。人能体生身之道,顺而用之,则鼻祖儿孙,嗣续而成;逆而用之,则真仙上圣,亦接踵而出,同其理也。”

张三丰特别强调,不行此金丹大道,均属歪门邪道。关于歪门邪道,他指出:“御女采阴,服炼三黄,烧饵大石,是旁门无功也。又有以按摩导引、吐纳呵嘘、修服药草为养生之方者,虽能暂去其疾,难逃老衰命尽而被达人耻笑也。”

 

  • 筑基炼己论

 

    筑基炼己为内丹修炼的入手功夫。张三丰亦持此观点。关于筑基,他说:“气败血衰宜补接,明师亲授口中诀。华池玉液逐时吞,桃坞琼浆随日吸。

绝虑忘思赤子心,归根复命仙人业。丹田温暖返童颜,笑煞顽空头似雪。”这是说,筑基就是补足已经亏耗之精气神,使之达到童体之水准;筑基之法还需要明师亲授口诀,绝虑忘思。

    张三丰主张,“炼己功夫继筑基”,炼己功夫重在扫除杂念,令万念倶消,使元神独照;除杂念是筑基炼己第一步功夫;杂念的根源是情缘。如他说:“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功夫也。”又说:“炼己功夫谁得知,精灵常与我相随。一尘不染心具静,万虑皆忘性若凝。邪贼无由侵内境,学人终日侍严师。饥来解饮长生酒,每日醺醺醉似泥。”张三丰甚至认为,“还丹容易,炼己最难”!张三丰还指出,炼己的地点应在尘俗,不能在深山。

关于“筑基炼己”,张三丰还说:“金丹造化妙难言,玄微道理谁分辨!幸遇明师指,抉破水中天。先教咱守定玄关,盘膝坐,凋神理气;除思虑,塞兑垂帘。次教咱鼓动巽风,搬运水火,守固真精,保定元阳,拨转天关。又只见黄河水滔滔逆流,从涌泉灌尾闾,至夹脊,升上泥丸。过明堂,入华池,神水渐涨,下重楼,入绛宫,直至丹田。这才是筑基炼己,从今后住世延年。”[11]可见,在这里张三丰所说的“筑基炼己”就是指“炼精化炁”阶段。

综上,张三丰的“筑基炼己”论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在炼精化炁之前的入手功夫;一是指“炼精化炁”阶段。

 

  • 药物论

 

    药物是内丹修炼之基础,指人体中的精、气、神。张三丰亦谓:“此金丹灵药,非世间之所无,非天上之不可得者,只在于同类中求之,乃生身固有之物也。”[12]

药物又分内药、外药。关于内药、外药,张三丰指出:“外药者,在造化窟中而生。内药者,在自己身中而产。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13]意谓外药产生于玄关一窍,内药产生于自己身中;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了命。

    怎样采到先天外药?张三丰认为,“大修行人欲求先天外药,必炼己以待阳生。用神炁炼成慧剑,采金水勻配柔刚。古人采药进火,全凭此物。除七情之患,去五贼之害。若无炼己以去贼之患害,则不能常应、常静,魂魄焉能受制?情欲岂不相干?若要入室施功,临炉下手,则外火虽动,而内符不应。只因刚柔未配,以此慧剑无锋,群魔为害,心神不宁,欲念杂起,故乃逐境飘流,致使汞火飞扬,圣胎不结。如使炼己纯熟,则心无杂念,体若太虚,一尘不染,万虑皆空。心死则神活,体虚则气运,方许求一阳之道、二候之功。”[14]由此可见,只有炼己纯熟,则心无杂念,才能采到先天外药。

    得药自有景象,通常称“药生消息”。得药的景象分为得小药和得大药两种。

关于得小药景象,张三丰在《注吕祖百字碑》中说:“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气自固,将见二气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气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气氤氱,结成丹质。”[15]可见,得小药(即张三丰所说的丹质)的景象主要表现为“如痴如醉”。关于得大药景象,张三丰说:“忽然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即药生消息也。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16]可见,得大药的景象主要表现为如黍米大的一点灵光,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

关于大药过关服食之工,张三丰在《注吕祖百字碑》中说,药产之际,要“以神助之,则其气如火,逼金上行,穿过尾闾,轻轻运,默默举,一团和气,如雷之震,上升泥丸……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在黄庭之中。”[17]

 

  • 法财侣地论

 

    法、财、侣、地是炼丹的外部条件,也是必要条件。“法”指炼丹的正确方法和技术;“财”指炼丹所需的资金;“侣”指炼丹时的外护道侣;“地”指宜于炼丹的地方。历来丹家都非常强调此外部条件,张三丰也非常重视这外部条件。他认为修习内丹之人先要参访宗师,求其“抉破一身内外天机”。炼丹时还需要巨室外护,一则可谈玄论道,相互切磋,有心腹事亦可相托付;二则入室兴功时,防闲杂人来惊扰元神。炼龙虎大丹要择地入室,且须在僻静处。因为炼龙虎大丹,不能听到鸡犬之声,不能有闲杂人来惊扰元神。所以“炼己于尘俗”,但“养气于山林”[18]。

    关于“法财侣地”,张三丰在《青羊宫留题道情四首》诗中亦说:“炼黍米须要有法财两件,心腹事须要托二三为伴。怎得个张环卫共谈玄,马半州同修炼?薛道光曾把俗还,王重阳幸遇良缘。伯端翁访友在扶风县,达摩祖了道在丽春院。才晓得花街柳巷也正好参禅,再休题清净无为、空坐闲。”[19]可见,该诗指出了“法、财、侣、地”是炼丹必要的外部条件。但诗中所说“地”一一“花街柳巷”应是指“炼己”时的地点,而不是指炼龙虎大丹的地点。那种认为该诗是“双修”之谈,似乎证据不足。

综上所述,张三丰认为人道与丹道是顺逆之关系,且较详细地阐述了道化生人的过程。他一方面认为筑基炼己是炼精化炁之前的入手功夫;一方面主张“筑基炼己”就是“炼精化炁”阶段。他主张内外药物产生地点不同、作用不同,且产生的景象不同。他认为法财侣地是内丹修炼的必要外部条件,指出其重要性的原委。与前人相比,张三丰的阐述多发前人之未发,且语言通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