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影响与决定因素(一)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06-09

(一)影响学习的因素和条件

学习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主体主要以其智力等认知方面的能力而与学习对象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这种相互作用,主体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部经验,最后达到与客体知识的同构。但是,这种转化与内化过程不像感知觉那样直观和简单,往往要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复杂的思维操作,经过确立目标、具体执行、反馈与评价等一系列复杂的认知程序才能够实现。

显然,学习的实际过程或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学习的对象和内容,但这常常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如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门学科、各个章节、各个知识点,这些学习的对象都有其特有内容和属性,它们从客观角度规定了我们思维的内容和认知操作的结构、步骤。另一方面就是主体方面的状况,包括智力能力、知识经验及其与之相适宜的学习方法和认知技能,以及动机、兴趣、态度、信念、情绪、精力脑力等影响技术发挥的其他主体因素。在这些影响学习效能的众多的主观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智力水平和经验状况。其中,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它们是主体学习与认知的基本条件,而思维能力更是其中的核心要素,主体必须借助于这些能力的支持和参与,才能实施和完成认知活动所必需的一系列的加工操作,而它们的特点和水平将决定主体在认知过程中的实际表现,进而影响到认知加工的效能;而经验则是指主体通过以往的学习与训练所获得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它们同样是学习与认知所必须的条件和要素,其状况与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是否具备认识和理解某一知识或事物的条件。而在这两方面,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正是这种差异,才使得人们在进行学习时,会自觉不自觉地以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不同的认知方式、学习策略应对学习的内容,从而使得认知的水平、理解的程度、学习的效果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

但是,仅仅局限在这一层面的认识,于实际是无多大帮助的,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在智力上、理解能力上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但这些主要是由遗传素质和先天因素决定的,很难通过后天的训练得以大的提高,至少目前还没有发现能够有效提升的办法。而基础经验虽然也关联着认知的过程,而且是可以学习和后天弥补的,但其水平仍然掌控在人的智力和认知能力上,是人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决定了知识掌握的状况和水平,同时也决定着对它的操控和使用。因此,制约我们学习境界与认知水平的最关键的技术因素就是人的智力,是智商的高低,是脑筋好使与否,这是一切问题的关键和根本,也是许多人难以突破、难以打开的瓶颈和死结。那么,究竟什么是智力,怎样理解智力在学习中的作用呢?

(二)智力及其个体差异

所谓的智力,就是与人的各种认知活动直接相关的能力,它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许多能力的综合,例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数学与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其核心被认为是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是人类所有的功能本领中最特殊、最超出其他生物种类的优势特性,是衡量人聪明与否最重要的标志。

智力和人其他的功能特性一样,是由人的身心结构、更具体地来说主要是由人的大脑神经结构决定的。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大脑神经结构,由此也使得人的智力与能力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水平,进而表现出人们在智力行为,在实际的学习与认知活动上的重大差异。关于这方面,我们无论是从自己身上,还是从周围人身上,都可以轻易地找到太多的证据与无奈。例如,有的人聪明异常,举一反三,有极强的感悟力和灵活性,有的人则比较愚钝、死板,理解力差,很难把握事物的要点,也不能灵活地应用所掌握的理论;有的人擅长逻辑运算和数学思维,有的人则长于形象思维和语言能力;有的人思维严谨、论证有序,有的人则擅长发散性思维、具有很高的创造性;有的人几乎过目不忘,有的人重复十遍仍记不住等等。总之,人与人之间在智力方面、在学习能力方面是存在着天然的差异的,这种由遗传素质所决定的差异,使得人们在面对特定的智力问题时会依自己的结构特征而展现出不同的特点、风格和水平,并由此决定着人们在完成认知任务和解决智力问题时的实际表现,进而表现出能力的高低强弱。

那么,怎样理解人们在智力上的天然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学习的影响呢?

根据主客体相互关系的原理,我们不妨这样假设:不同的大脑神经结构,哪怕它还没有与认知对象直接地接触,其天赋的结构已经决定了其潜在的能力特点和水平,暗示了与认知对象的关系,为知识的加工和进入,已经准备了不同特点和水平的物质平台和硬件式的载体。其中,有些大脑结构天然地适宜于进行某些模式的加工操作,与认知活动的客观要求更接近,能够较轻松地完成客观上所要求的各种认知操作,而另一些人,其大脑神经结构与认知对象的要求差距大,完成相应的认知操作自然要困难。因此,高智力的人或具有某种专业天赋的人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大脑神经结构似乎具有某些知识的先验形式,适宜于充当某些知识的载体,容易接纳和溶解具有某些结构与特点的知识或技能。或者说,他们的大脑神经结构天然地适宜于做出某些心理操作和加工动作,而这些动作和操作正是认知某一内容所必需的客观要求,所以,他们在面对相应的认知对象和智力任务时,能够轻易、从容地进行所需要的各种认知操作,从而较容易地实现对该事物的认知把握。总之,不同的大脑神经结构决定了每一个体所具有的特殊的智力潜能,这种由遗传所赋予的潜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体在后天环境中各种智力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也因此决定了主体在面对特定的智力问题时,是能够快速容易地解决,还是艰难笨拙地应对。这便是我们在现实中屡见不鲜的由于智力水平差异而导致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成绩自然分化的现象。正是因为智力在认知与学习中的重要性,才使得在众多的心理学领域和流派中,有关智力问题的探讨始终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和地位,也使得长期以来,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始终是心理学、教育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人类至今尚未征服的一个理想高地,对人类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尽可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现有的脑力资源,以提高学习的境界和水平,也就成了所有教师和学生最大的企盼和心愿。但是,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三)认知结构及其意义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暂时回避智力这个偏于遗传、过于静止和稳定的概念,而采取心理学中另一个与智力概念类似的、同样能够表征那些参与影响智力活动最直接成分和要素的概念,即所谓的认知结构。在心理学中,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已形成的、用于应付与处理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的内在经验系统,是主体结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认知结构与智力的概念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和功能,都是用来表征那些直接参与影响认知与学习的主体内在成分和要素的,但它比智力概念的涵义更加宽泛,使用上也更加灵活。其中,智力主要指主体的各种认知操作能力,更偏重主体认知的神经生理基础和天赋功能,而认知结构除了认知操作能力外还包括已经内化的各种客体经验,而且。这些操作能力不是一种抽象的、空洞的理论性表征,而是可以用各种思维方法和认知策略来表示的东西,因而认知结构更偏重认知的经验成分,突出了认知结构的现实性和可调性特征。由此,我们可以把智力作为主体认知结构中偏于先天的部分,作为认知结构的内核与原质,它不随经验而产生质的改变,但可以在智力活动的实践中与后天经验嫁接而形成现实的认知结构,而这一结构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以看成是稳定不变的,但其认知结构却是可以不断地变化着,各种新知识、新经验的加入,以及原有结构的重组,都可以导致认知结构的重大变化。而且,同样的智力水平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是可以表现出极大差异的:一个具有低智商的人,如果勤于学习,训练得法,其认知结构的水平是可以远远超过智商比他高的人的;同样,一个具有很高智商,却经验匾乏,学无所长的人,其实际的认知结构必然是拙劣和低效的,高智商也没什么实际意义。于是,我们可以这样来说明和解释现实中的问题:人们在认知与学习上的差异,固然有着智力因素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由于认知结构的差异造成的,不同的认知结构使得人们在面对具体的问题和对象时,其能力状态、经验的准备以及由此决定的具体的加工手段和认知策略都会有所不同,由此导致了不同的学习效果和认知差异。换言之,面对特定的智力问题和认知对象,需要并获得检验的往往不是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是认知结构的状态和水平,只有特定的认知结构才能胜任和完成某些智力工作,而仅仅具有高智商,在很多情况下是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因此,通过改善和优化我们的认知结构(而不是说提高我们的智力),能够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进而提高我们的学习效能。

采用认知结构的概念使得我们避开了对智力结构的硬性解剖,避开了先天的潜质如何过渡到后天经验状况的思辨,可以使我们对参与智力活动的主体结构,直接进行动态的、经验性的、模式化的解析和表述,从而把那些抽象的、先天的因素直接转化为可操控的经验图式,把天才们直觉使用的天赋能力或者已经固化或习惯化的东西解析出来,转化为可后天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供普通人学习借鉴。这样,我们便可以通过整合、丰富有关的经验图式,通过学习吸收各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来改善和优化我们的认知结构,从而使我们的思维与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使我们能够扭转盲目地受规律支配,被动地受控于智力和经验系统的局面,使得我们真正能够把学习这一从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转化为我们可以去发生、去操控的事情,这样,就从理论上为智力潜能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性。

认知结构对学习与认知活动的影响,本质上反映了主体结构对行为的决定作用,和主体结构的其他成分对相关行为的影响一样,认知结构也对相关的智力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可以对智力行为提供一般性的功能支持和经验背景,又表现在能够以策略、思路等具体的成分为智力活动提供导引,其状况和水平将决定主体在智力活动中的实际表现与效能。例如,它可以决定主体对认知对象的感悟与理解程度,决定主体对事物及其现象的分析、解释与评价,决定主体解决问题时所可能采取的思路、方法和策略,决定主体学习某种东西的难易,达到什么水平,以及更具体的在面对某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时能提炼出多少个知识点,能否区分出重点和难点,能否通过尽可能少的习题掌握规律和原理,等等。显然,良好的.、具有某些特质的认知结构能够更快捷、有效地完成认知任务,能够取得更高的学习效果,而拙劣的、低水平的认知结构只能在低下的学习境界徘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