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北魏墓志看《汉语大词典》例证之不足

 芸斋窗下 2018-06-09
摘 要:北魏墓志是辞书编纂和修订以及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本文以北魏墓志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词汇学、词典学的相关知识,对《大词典》始见例的滞后和孤证的补充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 北魏墓志 始见例 孤证
  
  释义是词典的灵魂,例证是词典的血肉,一部没有例证的字典就是一具骷髅。“从词典编纂发展史来看,释义引用例证是一大进步,使释义更有根据,也更易于读者理解。”[1]“词典的核心是释义,作为释义的延伸和补充的例证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喻为词典的‘血肉’,是考量一部词典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2]其实例证的作用不止在释义方面的作用,正如李尔钢所说:“词例能够印证立目的合理,能够证实释义并加深对释义的理解,能够验证义项的设立是否合理,能够展示被释词语的用法,能够考证词语意义的源和流,其佐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3]正因为例证如此重要,如何引用例证无疑成为词典编纂者特别关注的内容。“词例需要有一定的量,无论是印证词目、帮助释义、验证义项,还是展示用法,孤证都是应当尽可能避免的”[3];另外,始见例的引用也很重要,“始见书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最接近词的产生年代,词的初义或本义要靠它来确定,或者说它就是词义的源头,溯源必须溯到源头”[4],“大型辞书引证都重视语源,在选用例证时均考虑尽可能地列举出一个词的最早出处和用例”[5]。《汉语大词典》[6](以下简称《大词典》)作为目前最具权威的历时性大辞典,其在例证引用方面的成就是其他词典无法比拟的,但是,由于辞书编者受主客观条件制约,未能获得某些宝贵的语言材料,因而在引用例证时未免有所不足。本文以北魏墓志文献中的词汇为研究对象,对《大词典》部分条目的孤证和滞后例证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以期有助于《大词典》的修订和大型辞书的编纂,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词语排列以音序为序,以便寻检。
  1.婵联
  《大词典》“婵联”条释作“婵连。连续”。引北魏无名氏《鲁孔子庙碑》:“仰圣仪之焕烂,嘉鸿也之婵联。”孤证,可补北魏墓志。《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元详墓志》[7](以下简称《选编》):“纂乾席圣,启源轩皇,婵联万祀,缅邈百王。”(20页)又《选编・李元姜墓志》:“曾姑元恭皇后,伉俪高宗,与国婵联,实同申甫。”(26页)《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襄威将军大宗正丞元(斌)君墓志铭》[8](以下简称《汇编》):“帝绪绵邈,王迹婵联,祥符电彩,祚隆降天。”
  2.长违
  《大词典》“长违”条释作“永别。死的婉辞。”引宋王安石《寄苏虞部文》:“聊陈薄奠,以告长违。”为例,孤证且晚出。可补北魏墓志。《选编・石婉墓志》:“恨不自见,鉴镜之辉,如何一旦,与世长违。”(20页)又《卢令媛墓志》:“乐池一尽,就馆长违,空嗟回顾,帷中是非。”(61页)《汇编・侍中尚书令太保使持节都督冀相殷三州诸军事大将军冀州刺史司空穆(绍)公墓志铭》:“逝彼寸阴,不留短刻,忽损馆舍,长违邦国。”(284页)
  3.冲德
  《大词典》“冲德”条释作“冲和的品德”。引唐张说《唐享太庙乐章・景云舞》:“噫帝冲德,与天为徒。”为例。孤证且晚出。可补北魏墓志。《选编・封昕墓志》:“弱龄冲德,芳声早闻,才颖�r秀,武艺卓群。”(25页)墓志之外,同期传世资料亦有用例,《魏书・尉元传》:“前司徒公元、前鸿胪卿明根,并以冲德悬车,懿量归老,故尊公以三,事更以五。”明朱长祚《玉�R新谭》卷二:“大风昭冲德,疏慢识忠臣。”
  4.崇构
  《大词典》“崇构”条释作“犹言高筑”。引《旧唐书・李密传》:“故�v室崇构,商辛以之灭亡”为例,孤证且晚出。可补北魏墓志。《选编・元悦墓志》:“方隆崇构,克广鸿烈,晦明弗殊,倚伏同辙。”(25页)《汇编・魏故员外散骑常侍清河崔(猷)府君墓志铭》:“匡尧赞禹,翼武龛商,遥基蔼蔼,崇构堂堂。”(67页)又见于北齐墓志。《汇编・齐故假黄钺右丞相东安娄王墓志之铭》:“天锡纯嘏,踵武清英,玉堂崇构,兰苏播馨。”(442页)五代时期墓志还见用例,后周显德元年《俞让墓志》:“崇构精宇,斋供高僧,楼舻应官,金汤匝郡。”[9]
  5.建统
  《大词典》“建统”条义项②释作“建立统治”。引明代李东阳《汉长沙王太傅贾公祠记》:“此皆创业拨乱之所为用,非所以经世建统也。”为例,孤证且晚出。可补北魏墓志。《选编・元悦墓志》:“配天建统,演景垂明,功冠百辟,道济苍生。”(25页)传世文献亦见用例,《旧五代史・太祖本纪第一》:“自古受命之君,兴邦建统,莫不上符天意,下顺人心。”
  6.来昆
  《大词典》“来昆”条释作“后代子孙”。首例引唐李审几《奉先观老君碑》:“少卿远裔,元礼来昆。”晚出,可补北魏墓志。《选编・元愿平妻王氏墓志》:“掩埏明旦,镌志今晨,昭传来昆,共味清尘。”(22页)又《选编・元英墓志》:“马援解鞍,廉颇息饭,刊兹幽石,垂动来昆。”(23页)又《选编・王僧男墓志》:“故镂石刊号,论之来昆云尔。”(59页)
  7.连霄
  《大词典》“连霄”条释作“连天;满天”。首例引宋苏辙《舜泉复发》诗:“连霄暑雨源出接,发地春雷夜有声。”晚出,可补北魏墓志。《选编・元悦墓志》:“王风诞英奇,神爽魁岸,风颖连霄,聪秀独远。”(24页)又《选编・元斌墓志》:“其毓神启圣之绪,连霄附景之华,固以图彼丹青,被兹钟万者矣。”(71页)又《选编・侯刚墓志》:“穆穆承华,炫炫金貂,三槐绮植,九棘连霄。”(101页)
  8.名媛
  《大词典》“名媛”条释作“有名的美女。亦指名门闺秀”。首例引清李渔《风筝误・艰配》:“婵娟争觑我,我也觑婵娟,把帝里名媛赶一日批评遍。”晚出,可补北魏墓志。《选编・李元姜墓志》:“四德宣�P,六行允塞,彼姝名媛,实邦之则。”(26页)传世文献亦多有用例,明清溪道人《禅真逸史》第三十三回:“求其德色双绝、才情兼美如小姐者,百无一二,真绝代之娇姿,倾城之名媛。”明抱瓮老人《今古奇观》第七十四卷:“师妹佳章,非于古名媛中相求,固不可易得。”
  9.名宗
  《大词典》“名宗”条释作“有名望的宗族”。引《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名宗右族之贫穷不振者,辄与缔姻。”为例。按《剪灯余话》系明代李昌祺著。《大词典》例证为孤证且晚出。可补北魏墓志。《选编・元愿平妻王氏墓志》:“乐浪名邦,王氏名宗,殖根万丈,擢颖千重。”(22页)又《选编・李元姜墓志》:“毓彩名宗,作嫔皇族,组黻斯章,乃金乃玉。”(26页)《汇编・大魏扬列大将军太傅大司马安乐王第三子给事君夫人韩氏之墓志》:“乐浪名邦,韩氏名宗,殖根万丈,擢颖千重。”(72页)
  10.睿明
  《大词典》“睿明”条释作“犹圣明”。首例引唐王昌龄《驾幸河东》诗:“睿明悬日月,千岁此时逢。”晚出,可补北魏墓志。《选编・元勰墓志》:“承乾体极,胄皇绪圣,睿明夙跻,含仁履敬。”(19页)又《元融墓志》:“睿明反政,害马斯除。”(112页)同期传世文献亦常见,《梁书・徐勉传》:“伏惟陛下睿明启运,先天改物,拨乱惟武,经时以文。”《魏书・肃宗孝明帝诩》:“世宗宣武皇帝,以睿明承业,廓宁区夏,而鸿勋未半,早已登遐。”又《于栗�传》:“但陛下以睿明御寓,皇太后以圣善临朝。”
  11.韶亮
  《大词典》“韶亮”条释作“犹言俊逸开朗”。引《陈书・陆琰传》:“时年二十余,风神韶亮,占对闲敏,齐士大夫甚倾心焉。”孤证,可补北魏墓志。《选编・元愿平妻王氏墓志》:“诞生淑媛,实灵所钟,慧�\自幼,韶亮在蒙。”(22页)又《选编・元过仁墓志》:“君少而英概,澄挠不渝;长而韶亮,淹敏俞正。”(96页)
  12.徙御
  《大词典》“徙御”条释作“谓皇帝出行”。引《魏书・�┲烊俅�》:“朕徙御北徂,劬劳鞍甲。”为例,孤证。可补北魏墓志。《选编・元桢墓志》:“暨宝衡徙御,大谇群言,王应机响发,首契乾衷,遂乃宠彰司勋,赏延金石。”(3页)又《选编・元思墓志》:“历奉三皇,礼握早隆,神机徙御,授后遣之寄,风教旧乡,振光云代。”(16页)又《选编・元诠墓志》:“及皇居徙御,诏王以光爵领员外散骑常侍。”(27页)
  13.信慕
  《大词典》“信慕”条释作“信奉仰慕”。引宋曾巩《唐安乡开化寺卧禅师净土堂碑铭》:“然其于佛,皆知信慕,以其有罪福报应之。”为例,孤证且晚出。可补北魏墓志。《选编・石婉墓志》:“又归心至圣,信慕玄宗,东被遗教,无文不揽。”(20页)传世文献亦见用例,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见之者信慕,事之者革心。”宋袁采《袁氏世范》卷中:“一时之间人所信慕,用之再三则踪迹露见。”宋徐梦莘《三朝北盟汇编》卷五十二:“择名望大臣为敌人所信慕者奉使议和,�跫副�革休息,大臣于此亦可以请行矣。”
  14.殷忧
  《大词典》“殷忧”条释作“忧伤”。引南朝梁江淹《伤爱子赋》:“屑丹泣于下壤,�岩笥怯谏�F。”为例,孤证。可补北魏墓志。《选编・元悦墓志》:“及靖王薨,居丧喻�Y,殷忧积心,遂成结患。”(24页)东魏墓志亦见。《汇编・刘(懿)君墓志铭》:“既时逢多难,世属殷忧,群飞竞起,横流未歇。”(336页)同时期梁朝墓志亦见。《汇编・故永阳敬太妃(王氏)墓志铭》:“皇业有造,殷忧启圣,追惟鲁卫,建国永阳。”(30页)
  15.岳峻
  《大词典》“岳峻”条释作“如山岳般高峻。喻指人格高尚”。引晋潘岳《司空密陵侯郑袤碑》:“弘操岳峻,宇量深广。”为例,孤证。可补北魏墓志。《选编・元诠墓志》:“玄猷岳峻,雅量川�s,堂堂武略,焕焕文经。”(27页)又《选编・侯刚墓志》:“嶷如岳峻,湛若川平,当官正色,在法斯明。”(101页)又《选编・元顺墓志》:“郁蔼清徽,�谎以谰�,落落风采,楞楞高韵。”(124页)又《选编・元湛墓志》:“君�A灵和之正气,协晨晖而诞降,渊深岳峻之操,希言慎密之性,受之自天矣。”(134页)
  16.灾馑
  《大词典》“灾馑”条释作“泛指荒灾”。引《南史・王玄谟传》:“时北土灾馑,乃散私谷十万斛、牛千头以赈之。”为例,孤证。可补北魏墓志。《选编・元诠墓志》:“岁属灾馑,王乃开公廪,舍族粟数百万斛,以饩饥民。”(27页)传世文献亦见,《南史・王玄谟传》:“时北土灾馑,乃散私谷十万斛、牛千头以赈之。”《旧唐书・宇文融传》:“穰贱则农不伤财,灾馑则时无菜色,救人活国,其利博哉!”《旧五代史・郭崇韬》:“内中营造,日有縻费,属当灾馑,且乞权停。”
  17.造业
  《大词典》“造业”条义项②释作“创立基业”。引清姚莹《桐城麻溪姚氏登科记》:“造业之主,起微贱,服勤劳,行修于身,功及于物,天乃昌其后以报之。”为例,孤证且晚出。可补北魏墓志。《选编・元绪墓志》:“开基轩苻,造业魏历,资羽凤今,启麟龙昔。”(19页)其实汉代已见用例,《汉书・王莽传》:“唐虞发举,成周造业,诚亡以加。”《宋史・陆持之传》:“自古兴事造业,非有学以辅之,往往皆以血气盛衰为锐惰。”
  18.自性
  《大词典》“自性”条义项②释作“个性;本性”。所引用的两个例证都为鲁迅文。引例甚晚,可补北魏墓志。《选编・元愿平妻王氏墓志》:“夫人贞顺自性,聪令天骨,德容非学,言功独晓。”(22页)唐代墓志亦多有用例,《唐代墓志汇编・唐故齐君墓志铭》:“君履行有仪,恭顺彰乎自性。”[10](P871)又《周故上柱国牛君墓志铭》:“其夫人扶风马氏,黎城人也。天姿淑慎,自性幽闲,为君子之好仇,成家道之正位。”(889页)又《大唐故孙府君墓志铭》:“夫大道无为,阴阳以之造化;自性常住,因缘以之迁变。”(1389页)
  
  注 释:
  [1]胡明扬.词典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145.
  [2]刘军怀.语文词典例证的类型[J].辞书研究,2010,(1).
  [3]李尔钢.现代辞典学导论[M].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2:
  158,164.
  [4]林穗芳.关于编纂历时性汉语新词典的设想(中)[J].出版科学,
  2004,(2).
  [5]周阿根,夏定云.《汉语大词典》始见例试补――以五代墓志为
  例[J].语文知识,2010,(4).
  [6]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
  [7]朱亮,何留根.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8]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9]周阿根《五代墓志汇编》(打印稿》。
  [10]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李红 安徽合肥 安徽大学中文系 230039;周阿根 安徽阜阳 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2360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