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紧急又棘手:脑出血急性期的血压管理,十问十答

 starksqu 2018-06-10

今日循环

公众号ID:CMTxunhuan

关注


作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 边波

来源:总医院心内科高血压管理,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作为一名高血压专业医生,天天讲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脑出血就是其中重点之一;天天讲高血压急症,高血压合并脑出血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高血压急症之一。而切实管理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血压,却是经验空白;但这确实又是一个临床重点的问题。为此笔者查阅复习了相关的文献,分享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高血压与脑出血的关系:
    剪不断理还乱

高血压是脑出血发生和复发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与不良预后相关。收缩压每降低10mmHg直至115/75mmHg,可降低卒中风险1/3。脑出血急性期患者75%存在血压高,50%有高血压病史。


.脑出血急性期血压为什么会高?

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高血压病史、急性期反应、应激激活的交感系统、皮质激素、RAAS、压力感受系统受损、颅内压升高(cushing反应)、疼痛、感染、尿液贮留、ICU情绪应激焦虑恐惧等。


.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升高的利与弊?

弊:(1)增加出血速度、加大血肿、增加颅内压;(2)诱发其它高血压急症,如心力衰竭、急性冠脉事件等。


利:在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有助于维持较高颅内灌注压,保证脑灌注,维持脑功能。


.降压还是不降压,降到什么水平?

对此,医生圈内争论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切以RCT证据为王。


10年前的指南建议:2009年美国AHA/ASA的建议 

翻译过来3句话:

1. 如果收缩压>200mmHg或平均动脉压>150mmHg,可考虑积极降压。


2. 如果收缩压>180mmHg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且颅内压升高,考虑在监测颅内压的情况下降压,维持脑灌注压在60~80mmHg。


3. 如果收缩压>180mmHg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但颅内压未升高,可考虑适度降压。


总体感觉,降压顾忌脑灌注压,未提强化降压。


证据如下

1. ATACH研究:来自美国,85例患者,血肿<20ml,不同收缩压(<200,<170,<140mmHg三组)患者3个月死亡率无区别。


2. INTERACT1研究:主要来自中国人群,GSC 14分,收缩压(<180或<140mmHg),强化降压组血肿扩大比例似有降低,无不良反应。


上述2研究均规模小,说明力欠足。


10年后的指南建议:2015年美国AHA/ASA的建议

翻译过来2句话:

1. 急性脑出血患者如果收缩压150~220mmHg,且没有急性降压禁忌证,急性降压到140mmHg是安全的,可改善躯体功能。


2. 急性脑出血患者如果收缩压>220mmHg,可考虑应用静脉降压药积极降压,并密切监测血压。


总体感觉对降压更加积极,但仍模糊表达的意思,如没有细说什么是降压禁忌症。


【主要证据】INTERACT2研究:2839例患者,主要来自中国(占68%),ICH 6小时内,收缩压目标(<180 or <140mmHg),应用当地可获得的静脉药,平均出血量11ml,GSC评分14分。


【主要结论】安全性:不增加死亡率(两组死亡率均12%)或其它损害;有效性:90天死亡或严重残疾无区别,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


【研究缺点】入组患者出血量较少,脑功能均维持良好,可见颅内压升高均不明显。这样的轻症患者是否可以代表重症患者?


血压更低是否更好?

ATACH-2研究】两组降压目标:标准治疗组目标140 ~179 mmHg,强化降压组110~139 mmHg,在出血发作4.5小时内必须开始抗高血压治疗,并维持降压目标24小时。研究使用的药物为尼卡地平。这项试验在入组1000例患者(目标数量为1280例)后因结果无效被提前停止。


与INTERACT2相比,实际上ATACH-2的平均收缩压下降更早更快,24小时内ATACH-2的平均收缩压为120~130 mmHg,而INTERACT-2研究为135~145 mmHg。


同时前述研究也观察到,强化降压对减少血肿扩张的效果不明显。降压如果只是为了控制血肿的发展速度似乎并不对。


综上,降压的争论只是部分性解决了。


.用什么药降压,静脉还是口服?

毫无争议:短半衰期的静脉降压药,不推荐口服药。理由是短半衰期的静脉药降压作用可控。口服药一旦过度降压,不可控;且急性脑出血常因意识或吞咽困难,不能服用口服药,易致误吸。


.哪种静脉药更好?

没有答案,目前没有谁比谁好的证据,以当地可获得,且本医疗机构使用经验丰富为宜。常用药物有乌拉地尔、尼卡地平、地尔硫卓、拉贝洛尔、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后两者传统认为可能增加颅内压。INTERACT2中最多应用的是乌拉地尔。


不管使用哪种降压药,均需严密监测血压,以防降压过度。不管使用哪种降压药,个人建议在开始头半小时均应小剂量开始投石问路,再逐渐滴定调整,而不宜开始就大剂量推注。


.降压速度 

第一天收缩压下降不超过20%,避免影响脑血流(Stroke. 2009;40:2251-2256)。个人意见:应综合考虑脑出血压前的基础血压状态、血肿部位大小和意识状态、颅内压水平等,病情越轻越可积极降压。病情越重,越应顾忌脑灌注水平,降压宜平和。


.急性期是否继续应用以往的口服降压药?

个人意见:对轻症患者,可考虑继续应用既往的口服降压药。

利:有利于血压管理。维持既往降压药时,静脉降压药仅处理应激性升高的血压即可;也有利于从静脉降压药过渡到口服降压药。

弊:意识状态和吞咽功能不佳患者,可能出现误服。


.何时完全过渡到口服降压药?

急性期病情稳定后,吞咽无障碍或经鼻胃肠管进食患者,应逐渐过渡到口服降压药。


逐渐加用口服药和逐渐减用静脉药,口服药的种类和剂量可参考脑出血前用药史。如经鼻胃肠管应用口服药,应考虑降压药是否可以掰开研磨。一般控释片和缓释片不应破坏药物结构。宜选用分子长效的药,如氨氯地平、比索洛尔、多数的ARB和ACEI等。


.长期血压管理的目标和降压药的种类选择

目标血压:2017AHA/ACC高血压指南、2015AHA/ASA ICH指南均建议130/80 mmHg,2~4周达标。高龄体弱患者可稍放宽,以可耐受为宜。降压应平稳,尤其高龄体弱患者要延长降压达标的时间。


降压是硬道理,达标是硬道理。降压种类选择反而是次要的。鼓励按高血压指南推荐的优选联合降压方案选用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