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良好的视觉质量是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 眼睛,对一个人有多重要,一个公益视频足以说明一切... ... ▲《Let Them See Love Again》弹幕版 视频出处:打卡daka 时长:05'04'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世界卫生组织发起,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世界爱眼日。这是由该组织主导配合国际防盲协会等一系列机构共同发起的一项全球范围内的公益性活动,旨在呼吁全世界的人们对用眼健康重视起来,保护好自己的心灵之窗。 失明是最折磨人的身体障碍之一,眼睛的各种损伤和退化几乎无法治疗。而黄斑变性是国际眼科界公认的最难治疗的眼病之一,在以往我们没有什么有效的改善方式,因为那是感光细胞的凋亡,无法被矫正。 许多患者早期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觉得看东西不清楚,发生了扭曲变形。有的患者感到中心视力明显下降,视野的中央部分总是模模糊糊的,像是有什么东西挡住了似的(如下图)。
在西方国家,黄斑变性是造成50岁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在美国黄斑变性导致的失明比青光眼、白内障和糖尿性视网膜病变这三种常见病致盲人数总和还要多。在日本,近年来五十岁以上年龄群的黄斑变形发病率达到1%,呈现急速上升趋势。总人数约在70万人,被列为疑难疾病之一。 在中国黄斑变性发病率更高,60-69岁发病率为6.04%-11.19%。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该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一般人对黄斑变性的认识与关注却不够。 为帮助因病或外伤导致的视力丧失的患者,科学家们利用干细胞疗法开展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一种以干细胞培养的视网膜贴片,可以用来治疗突然,严重视力下降的人群,在临床实验中也得到了成效。 干细胞视网膜贴片 有望问世 86岁的道格拉斯.瓦特(Douglas Waters)在3年前就发现自己的视力极速衰退,经过医院检查,确定是衰老导致的黄斑部病变,他也被告知没有什么有效的改善方法,然而,医院询问他,愿不愿意成为干细胞疗法的自愿者,瓦特同意了。
几个月后,医生透过手术,在瓦特的眼底植入一片干细胞贴片,希望这些干细胞能自行分化成感光细胞,成为新的、有效的视网膜。结果相当有效,原本在手术前,他的右眼经乎看不到东西,但是在几个月的復原后,他的视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日常的行动已不成问题,甚至可以阅读报纸,并且与他的妻子一同整理花园。 除了Douglas之外,该试验中还有一名60岁的女性患者。在手术后的12个月内,她与Douglas两人的视力恢复水平都十分显著。此前他们都几乎无法阅读,而手术之后则能够在佩戴正常眼镜的情况下每分钟阅读60-80个字。 干细胞疗法助眼疾治疗 无排异风险 另一项针对角膜干细胞缺损的研究,由纽卡斯尔皇家维多利眼医院的弗朗西斯科·菲格雷多与萨贾德·艾哈迈德共同完成,试验结果发表在《Stem Cell》杂志上。接受手术的有9名患者,他们的一只眼睛视力严重受损。
医生先从病患未受损的角膜中取出干细胞,置于一张羊膜上,然后浸泡到含有患者血液、胰岛素和氢化可的松的溶液里。此后,干细胞就会开始生长,覆盖羊膜表面。
干细胞生长至一定阶段后,医生实施手术。手术19个月后,所有9名病人都表示疼痛减轻、视力恢复。由于角膜上的替代组织来自病人本身,因此治疗期间不需要服用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也不会出现排异风险。 这一试验表明,干细胞研究能对患有角膜疾病的人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菲格雷多则说:“干细胞疗法的目标是治愈角膜缘干细胞缺损,而非单纯缓解症状。它可以减少病人痛苦,帮他们摆脱对医院的依赖。”下一步他们将扩大范围,给25名患者实施相同手术。如果同样获得成功,就意味着这一方法投入临床应用的时间不会太远。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青光眼的组织再生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细胞发生死亡或损伤,其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和死亡是青光眼所致视功能损害的根本原因。因此,需要干细胞发挥作用,或替代死亡细胞,或保护存活的细胞,或改善受损细胞。
2013年5月22日,加拿大Renaud Manuguerra-Gagne等学者在知名学术期刊《Stem Cells》再生医学板块,公布关于干细胞治疗青光眼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青光眼模型中移植入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激光诱发的旁分泌因子分泌和祖细胞增殖可以促进青光眼的组织再生。 试验显示:间充质干细胞诱发小梁网细胞的再生,注射进眼前房比造血细胞更能有效引起眼内压(IOP)下降(p<.001)。此外,间充质干细胞和它们分泌的因子诱发睫状体中祖细胞池再活化,促进细胞增殖。激光诱发的组织重构将间充质干细胞按照预定目标导入受损区域,并使眼祖细胞也有一定的增加。 展望 有了干细胞技术,我们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之火。上述成果让人们相信,一部分细胞发育相关的眼疾能够用干细胞来恢复,而损伤的视神经和眼部构造也有望靠干细胞生成的活体来替换。或许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各种眼病将像白内障那样容易移除。生物学如果真能消灭那些如宿命般令人窒息的痛苦,那二十一世纪的确称得上是“生物学的世纪”。
参考来源: |
|
来自: 查理13 > 《生命健康养老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