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足跟痛议

 憩苑 2018-06-10
足跟痛议


一、足跟痛病因

  1、跖筋膜炎

  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

  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

  如果出现足跟痛的时候,则可以垫高足跟,从而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而减轻病痛。同时也可以进行药物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

  2、跟垫痛

  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治疗方法为使用海绵跟垫或局部药物注射。

  3、跟骨后滑囊炎

  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氢化考的松。

  4、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一般作对症处理,可使患儿减轻活动,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

  5、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二、五个方法治好脚跟痛

  1、毛巾拉伸做锻炼

  穿合适的运动鞋,有利于保护足弓和脚跟。脚后跟疼痛一旦发生,用冰块冰脚底。然后每天拉伸运动2~3次:席地而坐,光脚,膝盖绷直,用毛巾挂在脚趾上,后拉,每组10下,动作可反复。

  为了避免健身导致跟腱疼痛,运动量安排应该一张一弛,高强度运动与低强度运动相结合。一旦跟腱疼痛发生,可采取让患处休息、冰敷、压迫绷带包扎和高举患处四步疗法。

  2、四大验方

  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采用中药方: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外用。

  3、中药泡洗方

  组成: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寻骨草、桃仁、当归、白芥子、牛膝、皂角刺、没药、玄胡、红花各30克。

  用法:用水3500毫升浸泡30分钟,上火煮开,改用小火10分钟。取出药渣,用药水趁热浸泡足部,早中晚各1次。药渣和药水均保留可反复加热后使用2天,以前法再次煎煮。两周为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即肿消痛止,重者坚持用药2~3个疗程。

  4、食疗方

  组成:鸡肉50克,羊肉50克,淫羊藿9克,枸杞子15克,黑豆60克,红枣5枚。

  用法:鸡羊肉洗净切块,与其他药物放入陶瓷锅吗、内,加清水适量,小火煮2小时,至鸡、羊肉烂熟为度,调味即可。上药分为两天食用,每日早晚各1次。此方对伴有糖尿病者尤宜。

  4、醋盐泡洗方

  组成:陈醋500毫升,食盐100克。

  用法:将醋和盐混合,加水至60(注:糖尿病患者可由家人代试或用体温计测水温,避免烫伤)。趁温热浸泡患脚,水凉为止。每日1~2次,1周为1个疗程。1周换药1次,可持续1个月。

  5、药垫方

  组成:白芷、制草乌、防风各100克,冰片0.5克。用法:将上药分别研细末,混匀。用布做成与足部大小相应的布袋,将上药分成两份,分别装入布袋内,缝好封口,制成药垫。把药垫放入鞋底后部,每周更换1次。

三、避免高跟鞋疼痛六步骤

  1、不要穿太“陡峭”的鞋子

 让脚板煞不住车往前滑,脚趾受到挤压当然会疼痛,更容易造成拇趾外翻。穿高一些是比较有气势,痛到摆一张臭脸就更有气势了!

  2、避免摩擦就能避免受伤

  在不破坏造型的前提下,穿上一层袜子,能够保护你的皮肤不会因为和鞋面摩擦而起水泡受伤。

  3、购买贴合脚底的鞋款

  鞋底能够贴合脚底的高低起伏,就能分散压力到脚掌各处,而不至于集中在某一点造成疲累红肿。选鞋的时候认真感受一下,脚底有没有哪一处是碰不到鞋底的?想不痛,就SayNo吧!

  4、预先估算自己会走多少路

  在出门之前,先想一想自己今天有哪些行程,会站多久?要走多少路?假如你想起今天跟人约了要逛街健行,应该就会更加理智地选择鞋子了吧!

  5、只在需要的场合穿高跟鞋

  高跟鞋穿久了真的会炼就金刚不坏之腿吗?你真是好傻好天真。多穿多伤,少穿少痛。

  6、步伐正确

  穿高跟鞋走路其实和平日的走路方式一样就行,务必让鞋跟先著地,然后才是鞋头。

四、足跟痛的偏方治疗

  1、足跟痛消除法

  双手扣脑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来,如此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进行,3个月可见效。

  2、药浸法治足跟痛

  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3、尿渍法治足跟痛

  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临床常用芒硝饱和液与白酒调匀,取代童尿,亦效。

  4、点穴按摩法治双足跟凉痛

  用一手拇指尖尽力捏压另一手内掌纹尽处掌根部位(稍偏拇指侧),施术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托,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尽量用力。捏压3分钟后,变为一松一压,有规律、有节奏地点穴36次为1遍,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足跟痛,点压右手。双足跟痛,可先后点压双手穴位。一般治疗5日后,病愈。注:(此法用于骨质增生型足跟痛效果不大)。

  5、祁艾、乌梅法治足跟痛

  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煎出药汁,倒入盒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块上乘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反复使用),每日l~2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6、乌梅、醋法治足跟痛

  取乌梅适量去核加入醋少许捣烂,再加入少许盐,搅匀,涂敷在患足处,用纱布盖好胶布固定。每天敷1次,连用一段时间,有效果。

  7、川芎法治足跟痛

  取川芎45克研成细末,分成3份,装入小布袋内缝好。将药袋装入鞋里,直接与患足痛处接触,每次用l袋,3袋交替使用,换下药袋晒干仍可用。

  8、鲜苍耳叶治足跟痛

  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外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干后换药,不拘数次,如有起泡,可按烫伤处理,愈后再继续使用。注:一般5-6天见效,疼痛消失,骨增生存在但不发展。

  9、夏枯草治足跟痛法

  取夏枯草50克,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先熏后冼患足30分钟,每日1~3次,每剂可用2天。

小验方


热水袋装八成满的开水,放在地上(如怕热水凉的快,最好垫块布),在热水袋上放一块2厘米厚,10厘米长、10厘米宽的海绵,在海绵上倒上老陈醋,以不流出为度,然后把病足疼痛部位放在海绵上蒸。每天1-2次,每次热敷30分钟左右。

取仙人掌适量,刮净两面的毛刺,切成两片,先用一片将剖面敷于足跟疼痛部位,外用纱布绷带固定好,12小时后换另一片。或将仙人掌切成大小适宜的片状放于鞋跟处,穿上鞋后正对疼痛点。每天换药1次,贴敷2天,休息1天,连用15-20天。

取没食子40克,皂角20克,共研细末,加米醋调成糊状,分成5份,每次1份贴敷患处,覆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重者可连续用2-3剂。

取制川乌30克,研细末,加白酒(必须是粮食酒)将药粉调成糊状,晚上睡觉前用温水浴脚后,将药涂在疼痛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次日早晨去掉。每周为1个疗程,每用1个疗程要隔2-3日,再用下个疗程。

取苍耳子鲜叶适量捣烂,每次取20-30药泥敷于患处,外用塑料薄膜包住,干后换药,不拘次数,如有小泡发生,应立即停敷,待伤好后继续贴敷。一般5-7天为1个疗程,隔2-3日再行下1个疗程。


乌头细辛汤治疗足跟痛 

张美英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陈宝贵工作室

 

以中药外洗能达到活血、祛邪、止痛之效。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治疗上多用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祛风除湿、蠲痹通络等法,运用得当,均可获效。陈宝贵经临床实践,将祛寒、活血、止痛之自拟乌头细辛汤用于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处方组成:川乌15克,细辛10克,威灵仙30克,冰片3克,草乌15克,川芎30克,透骨草30克。水煎外洗,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方解:本方川乌、草乌、威灵仙祛寒;川芎、透骨草,活血;细辛、冰片,止痛。

加减:风邪重者可酌加防风、羌活等;寒邪重者可酌加附子、肉桂、小茴香等;湿邪重者可酌加苍术、薏苡仁等;瘀血重者可酌加丹参、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等。

方歌:乌头细辛汤灵仙,川乌草乌与冰片,祛寒活血止疼痛,足跟疼痛洗浴痊。

验案:患者杨某,女,42岁。患足跟痛月余,走路时疼痛尤甚,伴腰膝酸软,疲乏无力,舌苔薄白,脉沉细。经X线检查两足跟骨未见异常。曾就诊于骨科,予以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压痛点注射醋酸强的松龙,加外用膏药治疗,效果不显。今为求中医治疗来我院门诊,陈宝贵诊断为风寒袭络,予以自拟乌头细辛汤加减:川乌15克,细辛10克,威灵仙30克,冰片3克(冲服),草乌15克,川芎30克,透骨草30克。14服。水煎洗之,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二诊诉,疼痛减轻,继取14剂,外洗,随访疼痛愈。(张美英)连用三剂,足跟疼痛俱除,下地走路恢复正常。


在《张勇华医案》上面记载,足跟痛用生白芍120克,生甘草30克,加水1.5升,煮出500毫升来,分三次内服。
剩下药渣煎水来先熏脚,等温度适可后再泡脚,每天一剂。
治疗300例足跟疼痛,三剂治愈的超过一半。治愈率达到90%以上。


足跟痛的中医辨治


寒湿型:多因感受风寒外邪,或涉水踏路,或居住湿地,足跟疼痛,则至肿胀,下肢沉重,畏寒肢冷,得温痛减,伴乏力,全身酸痛。舌淡白,脉弦紧。药用黄芪30克,续断20克,薏苡仁30克,羌活10克,独活12克,伸筋草24克,木瓜12克,防己12克,鸡血藤30克,苍术10克,茯苓15克,桂枝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虚损型:年老体弱之人多见足跟疼痛,不敢着地,病程久,行动无力,劳则加重,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无华。舌质淡,脉弦细。药用鸡血藤30克,山药30克,伸筋草24克,熟地黄18克,牛膝30克,何首乌10克,桑寄生15克,杜仲10克,肉苁蓉10克,山萸肉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损伤型:有外伤史或或奔走跳跃史,痛点以跟腱抵止点的跟骨结节附近为著,呈牵扯样疼痛或刺痛,局部可见肿胀、压痛或跛行。舌暗,苔薄白,脉弦紧。药用牛膝30克,赤芍12克,薏苡仁30克,苏木10克,木瓜10克,当归15克,秦艽10克,桃仁10克,土元6克,红花6克,制乳没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骨刺型:足跟疼痛,多为钝痛或针刺样疼痛,受寒或劳累后加重,不能久行、久立,甚至行走困难。舌淡,苔薄白,脉沉紧。药用牛膝10克,鹿衔草30克,淫羊藿20克,当归10克,鸡血藤30克,肉苁蓉10克,茜草12克,威灵仙10克,熟地黄15克,红花6克,补骨脂10克,骨碎补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韦良渠)

验方13首

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着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治宜宜肝健脾疏通经络,祛寒以除湿,和血以止痛。

1:处方:牛膝、木瓜、透骨草、嫩桑枝、威灵仙、海藻、昆布各20克,紫苏叶、制川草、草乌各15克,米醋200毫升。

用法:加水3000毫升,浓煎取液1500毫升,加入米醋,趁热先熏洗患处,日洗2次,每次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

疗效:熨洗一疗程,疼痛消失而愈。

2:治足跟痛

处方: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

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

疗效:用药5天见效,有效率100%。

3:治跟骨骨刺

内服处方: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归尾各9克,汉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

外洗处方:皂角60克,人发16克。

用法:药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处,日2次。浸后用三棱针在患足后跟正中线,红白肉际处扎针2.6-3.3厘米深,捻转留针30分钟,日1次。

疗效:内外兼治3-5天,有效率100%

4、甘草芍药方《伤寒论》:甘草芍药各12克。内服。

5、奇方速治脚跟痛(跟骨骨刺)(引自国医圣轩博客)

足少阴肾经脉入跟中,肾虚精怯,经脉失养,加之湿盛气虚,气血失于周流,寒湿痹阻,不通则痛。拟补阳还五合附桂八味,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合方化裁,下病治上,益气温经,活血通络:

内服方:

生芪120克,当归、附子各30克,九地45克,油桂、川牛膝、木瓜、乳没、通草、细辛、防己、泽泄各10克,吴茱萸(洗)、茯苓各15克,白芍30克,炙(zhi)草15克,化铁丸(槠实子、威灵仙)20克,“炮甲珠6克,象牙屑4克”(研粉热黄酒送下),鲜生姜10片,枣10枚,五剂。

外洗方:

防风、苦参、红花、甘草、透骨草各30克,水1500毫升,煎汁1000毫升,入白酒0.5公斤,微沸,趁热搓洗,浸泡双足。

上法,内外兼治,一日痛缓,二日后可走路,五日后盲目症状消逝。古方化铁丸,软坚散结之力甚强,兼补肝肾;炮甲珠通络,象牙屑善消骨刺。

按:余用此法加减经治各类骨增生病约300余例,效果甚好。只因跟踪方便,难以准确统计。肾主骨,治肾为本。肾四味、骨碎补,培元固本散,善后服之,可以治根。屡用屡效。

5、治疗脚跟痛组方:威灵仙、透骨草、独活各三十克,鸡血藤六十克,玄胡、白芍、川牛膝、乳香、没药各二十克,芒硝(另包)五十克,食醋二百五十毫升。

用法:将前九味药物放锅内,加冷水三千毫升左右,浸泡一小时,煎沸约半小时,然后过滤取汁,倒入盆内,加入芒硝、食醋搅匀。先

用热气熏蒸,待水温不烫时,将患足浸入盆内。若水温下降可再加温。每次熏洗一小时左右。每日两次。每剂药可连用两天。每次熏洗前需

将药液加热。

6、脚跟疼痛。中药熏洗方法简单,易掌握,同时药费便宜。药方组成如下:刘寄奴、海桐皮、苏木、白芷、生大黄、姜黄、羌活、透骨草、赤芍各20克,加水煮沸15分钟。先用蒸气熏,待水温不烫时,双足浸洗30分钟,每日1~2次,第2天药液加热后仍可以用。7~10天为1疗程。脚跟疼痛中药熏洗效果好而且还可以促进局部受损组织的修复,治疗后不易复发。摘自《家庭中医药》2009年第04期作者:秦红松

7、五川灵仙汤(不可内服,只可用于泡脚)

药物组成: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元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方解:方中川乌、川椒、威灵仙、透骨草、鸡血藤祛风散寒,通经活络;元胡、川芎、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行气舒筋;木瓜、川断、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芒硝软坚散结,消肿止痛;食醋含醋离子,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力。诸药水煎熏洗,药物作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运行,软化骨刺,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

用法:将前12味药加冷水3000毫升,浸泡12小时,煮沸30~40分钟,倒入盆内,加芒硝、食醋搅匀。先用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不烫时浸洗患足。水温下降时可再加热,每次熏洗时间不少于1小时,早晚各1次。1剂药可用两天。

8、足跟痛消散

药物组成:A、桃仁、红花、牛膝、木瓜、制川乌、制草乌、威灵仙、细辛、白芷、伸筋草(熏洗)B、威灵仙、急性子(透骨草)、生乳香、罂粟壳。(外敷)

功能主治:各种原因引发的足跟痛、足跟骨刺引发的各种酸麻肿痛不适。

用法用量:

一、将A号半瓶放入沸水中熏足,至水温可将足入水,然后泡足20分钟擦干。二、取B药粉适量与醋混合,置于容器中加热,5分钟后取出,摊于敷料上3-5毫米厚(敷料可选用纱布、保鲜膜),敷于患处30-40分钟后取下,晾干后,洗净。三、每日一剂6天为一疗程。

方解:所谓足跟痛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多为风、寒、湿等外邪入侵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据此症的特点,足跟痛消散运用辛散温通、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的伸筋草、红花、制草乌、制川乌、威灵仙、细辛、白芷组成。威灵仙辛咸温,辛能走散,咸能软坚,文能通络,《药品化义》:“因其力猛,亦能软骨”。乳香调气活血,定痛,追毒,《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两方经本研究所发掘、研究以及实践针对足跟痛、跟痛症、足跟骨刺有显著之功效。

临床应用:足跟痛消散适合足跟疼痛、跟骨刺、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疼痛,步履困难。

9、偏方治疗

滋阴活血汤

【组成方法】熟地、鸡血藤各30克,肉苁蓉20克牛膝、白芍、黄芪各15克,黑杜仲、当归各12克,淫羊藿、红花、干姜各9克,木香3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应用】滋阴补肾,活血祛痛。治疗足跟痛。

【方剂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补阴汤

【组成用法】熟首乌60克熟地黄30克西杞子15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怀牛膝15克水煎服。

【功效应用】养阴补肾,壮筋骨。治疗肝肾阴虚型的足跟痛,腰膝酸软。

【方剂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透骨外洗方

【组成用法】透骨草、寻骨草、老鹤草各30克,黄蒿20克,独活15克,乳香、没药、血蝎各10克。水煎洗足。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7~10天为1疗程。

【功效应用】活血通络,搜骨止痛。治疗各型跟骨骨刺。

【方剂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二乌摩擦方

【组成用法】川乌、草乌、威灵仙、樟脑、桃仁各30克,独活30克,红花、当归、生大黄、细辛各20克,白芥子50克。研末,以醋调敷,摊纱布上,以患足足跟踩踏。每次10分钟,每日数次,1个月为1疗程。

【功效应用】祛寒化湿,活血止痛。治疗各型跟骨骨刺。

【方剂来源】《常见病简易疗法手册》

10、 内服外乱及灵的手法按摩、反骨理筋等收到立竿见影的结果。内服方组成:熟地15克,补骨脂15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川断12克,白芍15克,黄芪20克,川芎12克,三七粉6克(冲服),独活12克,威灵仙12克,牛膝12克。

附外用洗方:生川乌、生草乌、川芎、三棱、乳喷鼻、没药、牛膝各15克,制马钱女2克,细辛12克。

功能:补肾通络,温经散寒,壮骨柔筋。

11、骨质增生丸

组成:熟地黄2两,鸡血藤1两5钱,骨碎补1两5钱,肉苁蓉1两,鹿衔草1两,淫羊藿1两,莱菔子5钱。

出处:《外伤科学》。

功效:养血,舒筋,壮骨。

主治: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关节间游离体,骨刺,足跟痛,以及筋骨受伤后未能很好修复,而致经常性痠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1-2丸,日2-3次。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钱。

12、清热固经汤

组成:炙龟板8钱(研粗末,先煎),牡蛎粉5钱(包煎),清阿胶5钱(陈酒炖冲),大生地5钱,地骨皮5钱,焦山栀3钱,生黄芩3钱,地榆片5钱,陈棕炭3钱,生藕节5钱,生甘草8分。

出处:《简明中医妇科学》。

主治:虚热证兼肾阴虚,崩漏量多,色殷红,每日到黄昏更多,有时颧赤,身体瘦弱,皮肤干枯,头眩耳鸣或耳聋,咽喉干燥或干痛,口舌碎痛,牙齿动摇或牙龈痛,或午后潮热,或骨热酸痛,掌心灼热,心悸心烦,夜寐不安,腰膝酸软,足跟痛,夜有梦交,或兼白淫,大便干燥,小溲黄涩,舌质红有裂绞,舌苔花剥,脉象虚数,尺脉虚大。

用法用量:水煎,分2次,食远温服。

13、加减四物汤

组成:生地、白芍、归尾、白术、苍术、黄芩、黄柏、陈皮、牛膝、甘草梢。

出处:《医学集成》卷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